分享

第930期:学习太极拳体会

 tjboyue 2017-04-18


作者/陈士春 ⊙ 编辑/张宏婉


导读“不用力”是不用拙力、僵力、硬力,接触点是圆的、软的、柔的,对方感觉不到直线力、肌肉紧张的作用力,用的太极力是能量的传递,不是常规理解的力量。



学习太极拳体会

 

一、学习方法

 

1、会模仿。学习是模仿过程,从基本功的每个动作到套路学习的过程,到推手训练,整个过程都是模仿和复制的过程。对老师所教的、演示的每个动作都要认真模仿,注意细节要到位,因此,要善于对形、神的模仿,模仿秀也能出高人。

 

2、勤思考。学习的过程,是肢体运动和大脑思考运动的有机结合。太极拳是内家拳法,对意识的训练有独到之处。通过总结,思考通过两个方面表现:一、对理论的学习、思考,是大脑的思考,我们学习先辈的太极拳理论,理解拳理,就是大脑接受信息的过程。二、把身体作为工具来思考,意识引导肢体运动,练习身体各部位运动都要通过意识引导进行,表现在分解动作训练、套路练习、推手练习、试劲训练、化力训练等,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意识引导达到无意识的全身高度协调的运动本能。

 

3、敢批判。学习的过程要不断学习,吸纳、回顾、反思、批判、再学习,切勿达到个阶段性目标而自满,只有对上阶段做好回顾和批判,做好批评自我批评,才能认知自身不足,查漏补缺,才能在打牢上阶段基础下进入下个阶段,才能突破自身固有的思维定式,不会被束缚住。

 

4、勇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任何埋论都要经过实践检验,所以,所练的每个要领都要通过实践来测试,身体每个部位、毎个动作,一点点测试, 一点点过关,只有每个点都做好,整个圆才能完美无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加深身体对拳论的理解,逐条测试,找出疑问,再逐条破解。

 

5、善总结。善于总结才能提高,总结前一阶段的得失,找明下阶段方向。

 

6、能放下。经历整个学习阶段后切莫自满,而要不断自省,重新开始站到一个高度,只是下一阶段的起点,一切又归于零,只是这个零不是没了,而是已有了一定内涵,不停修炼下去,不停向前走,最终会修成一个圆球,是太极球,最终会去繁至简,体会太极哲理真谛。

 

7、不保守。学习是种吸纳过程,是过滤过程,也是一种交流、交换过程,要善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要被门派、门户眼光限制住,不要故步自封,不能停留在井底之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8、勤交流自己学的理解的悟出来的东西要和同学、同道交流,当你积极地去与别人分享成果时,你同时也从他的身上得到实践和检验,知道自己对与错,这样才能把身上腾空了,向未知领域继续前进,大家在一起共同进步,分享前行中每一步的乐趣。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前句活告诉我们有一个好的老师很重要,他会告诉你前进的方向,交给你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正确的理解,不致迷失;第二句告诉我们,方向和方法都明白了还是不行,关键这门知识、技能是不是自己的,要靠自己去修炼,师傅的永远是师傅的,修炼到自己身上的那部分才是自己的。恩师教学时说过,这一箩筐里都是好东西,放在这里,就看你能不能真的拿走。

 

请记住,只有到自己身上的才是自己的,嘴上和书上的都是别人的。拳论里的一些表述是前辈经验提炼,是内在真实感受,只是需要我们去辨析、用心用身体慢慢体会,修到自己身体里,变成自己的。不要为弄不懂去找理由,别人能做到,自己一样能做到,我们的身体结构都是一样,只是软、硬件不同,外在区别就是外貌、身高、体重,这是硬件,内在区别就是思想、思维方式、阅历、知识,这是软件,只要按规律去做,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一句话,相信自己,能做到,只要用心,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二、意识训练

 

太极拳意识训练非常重要,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意识训练,要弄清几个重要概念,也是基本原则。

 

各流派对意识训练有不同理解和偏好,虽然大家对“用意不用力”一词褒贬不一,有肯定有质疑更有否定,但是只要能正确辨析意与力的关系,就会找到答案,而不会被表象迷惑,纠结在口水战的“嘴太极”中。“用意不用力”是我们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光从字面上理解“用意”“不用力”会造成误解,需要耐心引导、体会。“用意”不是凭空想象,像武侠小说里天马行空、飞来飞去的幻想,而是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用大脑意识控制力源,对对方进攻自动产生随机的本能反应,区别与原来生活、运动中产生的本能反应。“不用力”是不用拙力、僵力、硬力,接触点是圆的、软的、柔的,对方感觉不到直线力、肌肉紧张的作用力,用的太极力是能量的传递,不是常规理解的力量。当然太极是圆曲线,比直线传递的能量有更大的放大倍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弄清楚“意”,先弄清人脑:大脑是在运动进行的同时,主要从事各种学习、思维活动,将正在进行的运动置于脑后,大脑不是具体控制运动的器官,控制、指挥运动的器官主要是纹状体。大脑根据视听等传入信息分析产出样本,这个样本是关于我们应该进行什么样的运动,是完成任务、达到目的的运动意向;纹状体、小脑分析产出的样本是控制运动的程序、指令,纹状体、小脑是运动的具体控制、指挥者。运动的执行是由肢体(如头、手、脚)或效应器来完成的。大脑的主要功能就是分析大脑、纹状体、小脑分析产出的运动样本激活丘脑,丘脑根据运动样本合成觉,并发放到大脑联络区,使大脑产生对运动的觉知,也就产生了运动意向,运动意向是意识的一种。运动意识分为三类,一类是来自大脑的运动意向,一类是来自纹状体、小脑的运动前感觉,一类是来自感觉神经元的运动后感觉。纹状体是运动控制、指挥的主要器官,是运动的具体控制、指挥者。纹状体分析产出的运动样本是控制、指挥运动的程序、指令,运动样本的分析产出服从于运动意向,当大脑联络区产生运动意向后,纹状体、小脑根据运动意向分析产出运动样本。当我们与外界事物接触时,需要采取合适的行为活动去正确应对,大脑分析产出合乎实际需要的样本,产生运动意向和调动纹状体、小脑控制、指挥运动。纹状体、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分析产出运动样本,这个运动样本的传出路径有三个步骤,通过三个步骤的接力,完成运动的控制、指挥和执行。纹状体根据运动模型分析产出运动样本,运动模型是通过多次的运动学习、练习形成的。人出生后,没有任何运动技能,在与各种客观事物的不断接触中,在各种动作的不断试探、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固定的运动模式,建立运动模型,运动模型在本质上仍然是运动样本,只不过这个运动样本是存储在纹状体中。在运动的学习、动作的练习过程中,纹状体一边不断地分析产出运动样本,控制、指挥运动,一边不断地将运动样本存储起来,经过多次反复形成运动模型,是下一次分析运动样本的参照依据。当在纹状体中建立了运动模型,运动可以按照已有的模型自动进行,不需要大脑具体参与,能够脱离意识自动完成,我们常说的习惯以及各种操作技能都是如此。

 

通过上述对人脑指挥运动功能原理分析,我们懂得为什么需要按照固定的步骤重复学习。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和用力习惯,即最终建立自己的运动模型,就可以达到看到即做到、感觉到即做到的本能反应。

 

身体力量(能量)传递像一条动力链,如汽车的动力传递,原始动力来自发动机,通过离合器-变速箱-驱动轴-轮胎,这个传递链是不变的,汽车静止时是没有能量的,不会造成冲击力,而汽车行驶起来以后就充满能量.正面撞击能量最大,侧面剐蹭也有伤害力,这好像拳论里的挨到何处何处击的效果,这就是力学原理产生的效果。我们的动力源就在所谓的丹田位置,相当于发动机,丹田这个称谓实际是部位符号,指明了这个位置。我们在力量传递上要多思考力学原理,研究力学原理,这样才能树立科学观念。

 

从另一个角度看,意更是一种能量。这个能量不是空想的,是身体经过长期规范训练具有的协调性、韧性、坚固性,关节间韧带的弹性,小肌群的快速收缩能力,通过意识控制身体定位点,以极快的速度而产生出来的,物理学上叫能量(功),是科学的,不是玄虚的。

 

三、探寻太极理论世界

 

几个经典理论理解和思考:

 

太极十三势。虽然共十三个字,但涵盖太极拳最基本概念,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很多人对这十三字逐个解释,说前八字是八门劲法,后五字是五个方位,包括眼神,这种解释不全面,只解释了表象,没有从三维角度去考虑,实际上这十三个字告诉我们从静止(无极)状态开始到动的状态要具备的核心要领,产生的运动方式,得到的效果,我们再从后向前读这十三个字,先读最后一个字“定”,这是太极拳要具有的最基本和核心要领,定是中定,虚领顶劲就是从这里开始,才有了圆心,才产生了贯穿上下的中心线,才产生了立体的圆即“球”,球转起来了就有进退顾盼这些方位,静止时球体向外天然的掤劲,旋转起来后掤劲就发生变化,沿圆切线产生其他七种劲法,所以,知道核心要领是中定,知道运动规律是旋转,最终效果产生了---变幻莫测的太极劲。只要我们动了,就要同时遵循这十三字真。

 

引进落空合既出。这句话是太极技击术的秘诀,告诉我们如何化解敌人攻击并反击,达到后发先至的攻击效果引进是对对方进攻做出不丢不顶的反应,落空是产生在对方身上让对方落空的感觉,空是对方的感觉,合是我使对方落空后合跨产生的合劲,这个劲可以从任意一点作用在对方身上,即太极无手全身都是手,既出是合产生的打击效果。

 

舍己从人太极拳之道在一“舍”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太极拳的思想是一个宏大的战略思维而不是简单地战术思维。这种理念,要求我们打破常规思维,练拳时,改掉自身习惯几十年的习性。和世界上一切宗教修行一样,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太极拳理论繁多,最终解决的是有无的关系,作为高级的搏击术,研究如何能和谐对手实现彻底去控制,作为养生术,研究身体内部、身体和自然的和谐。所以,舍己从人是最好的和谐之道。

 

四两拨千斤,就是付出最小力量产生最大效能,是智慧的精髓,因此是属于思想层面,用思想意识去指导我们整体运动才能达到效果。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秤的原理、圆的运动原理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现象。四两拨千斤整句话是牵动四两拨千斤,注意牵动两宇,非常形象的动词,点明我们该如何做。

 

不丢不顶,不丢,是不脱离;不顶,是不与对方顶劲。我们首先分清力点支点作用点,当力点与作用点重叠式就是顶了,我们自己身上是,和对手交手较劲时也是。

 

[本文来自《少林与太极》2017年3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表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太极禅话慧馆   丁酉鸡年三月二十二930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