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癌魔君斗智斗勇——写在第23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

 xxjjsdt 2017-04-19

傅庆明

又到每年的4月15日至21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了,今年是第23届,其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标题为“加强健康教育,远离不良习惯”。作为一个肝癌患者,我已有幸度过了五届,深感欣慰。

五年前,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体检时,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经过介入手术和放疗及生物治疗,辅以中西药,效果明显。目前体内肿瘤虽在,但各项康复指标均恢复正常,面色红润,精气神足,生活质量蛮高,日子过得很开心。回望这五年与癌共存、与魔抗争的经历,我总结了六个“三”,希望能帮助更多癌症患者,对预防癌症人群也有所启迪。

在“三动”中增强“三力”

调动情绪,激发意志力

2012年春节过后的几个月,我感到浑身乏力,腹部不适,偶有疼痛感,便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体检。发现右肝叶上占位性变病,有一个4.8×5CM大小的肿块,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肝癌,一个多么可怕的字眼。当我接过诊断书,犹如五雷轰顶,脑里不断浮现本单位近年来三人死于肝癌的情景,这分明就是一份“死刑通知书”!一连几天,我辗转难眠、食不甘味,整个身心崩溃了。妻子看我不行,陪我到院外走走,开导我不用怕,既来之,则安之。千垮万垮,精神不能垮,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我禁不住失声痛哭,从心底呐喊:“老天爷为什么对我不公?我不服!”想不到这大哭后竟然轻松了许多。从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求生欲,我一定要活着,也一定能活,活一天就要多一天对亲人的责任和义务。活一天就要展现给周围的人是微笑。

都说调动情绪是一剂良药。许多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患了癌症,都会震惊、否定、恐惧、沮丧、焦虑、抑郁、拒绝治疗,甚至出现易怒自杀等过激行为。我觉得人悲伤欲绝的时候,可以向家人、朋友、医务人员宣泄、倾诉,也不妨好好哭一场,必要时还可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只有顽强地站起来,用坚不可摧的意志力同癌症战斗,才有创造医学奇迹的可能。

主动治疗,增强通晓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是国内顶级医院,从一开始我就选准选对了。但采用何种治疗手段?请哪位医生及其团队?这一夜我和妻子又失眠了,将收集的各项资料信息反复琢磨,结合自身的病情仔细研究。眼下的“三板斧”(即手术,放疗,化疗)和“一绝招”(斩尽杀绝),太厉害了。对我而言,肿瘤位置特殊,手术切除不适宜,必须放弃;化疗的反应太大,效果也不会好;而对癌症“斩尽杀绝”的话,可能肿瘤还没怎么样我就先不行了。我俩最终作出“介入治疗十放疗”的决策。我再次幸运的是,遇上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医生王茂强团队,他们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救了我,使我重获新生。

病急不能乱投医,要做一个明白的患者。我觉得,要对自己的病情、治疗过程、检查结果了如指掌,始终保持主导地位,选择并引导医生为自己看病。每一次就医时,都要抓住就诊的重点,向医生描述当前最为困扰的症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达到疾病治疗期望值。5年间,我主动求医,从未停息治疗,全面检查,局部诊治,中西结合,靶向用药,与癌共存,和平相处。

运动健身,提升免疫力

适度运动可增强癌症治疗效果。打针吃药是治病,而体育锻炼也是治病。科学研究表明,通过运动增强氧气向肿瘤组织的输送,是增加治疗效率的一种好方法。在医院里有很多病人都习惯多睡少动,而我在术后最痛苦时,坚持做到能下床走动绝不窝在铺上,体力允许时一早就到操场上走上几圈。日行一万步,动吃两平衡,同样适合我们。5年间我始终坚持跑步,春秋两季户外活动两小时,夏天起早到公园跑两圈,冬天和雨天在室内做做操。人体是个神奇的组织,你积极对待它,它也会积极反馈给你。几年来,我的体力好了,免疫力强了,就连感冒也占不上边了。

在“三笑”中学会“三放”

笑看人生,放下面子

人生有太多的“子”:位子,房子,车子,票子,孩子……所有这些“子”,都是面子的台基。拥有的“子”越多,越有面子。位子越高,帽子越华丽,越有面子,为了虚无飘渺的面子,人们山呼海啸地去争夺“位子”和“帽子”,明争暗斗,反目成仇,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两败俱伤。其实,人的健康才是第一,钱、权、名、利只是零。只要有了健康这个一,加一个零为十、加两个零为百……如果健康这个一没有了,多少个零加起来仍等于零。

人的一生应该认真生活,不应该糊糊涂涂,像行尸走肉般得过且过。有人认为显贵豪富才有出息,可我认为人的价值是在一个“人”字,要认真对待这个“人”字。当闭目静思时,想想自己一生中是否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扪心自问,无愧我心,这就很难了。

笑解矛盾,放下恩怨

人人都有过年轻,人人都有过奋斗,人人都有过辉煌或闪光点,如果我们把过去的成就和辉煌当作包袱,不能正视,总是觉得社会不公、领导不公、朋友不公、同事不公,整个世界都不公平,那我们还怎么生存?我们的眼睛,不要紧盯着自己的优势,多想一想自身的劣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才能更丰满。“一日三省吾身”,才是做人的精华。

人过花甲,经历的矛盾又何止成千呢,有当时想不通的,有经过了十几年或几十年也想不通的,可患了癌症以后反倒想通了。人既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就难免有矛盾,怎样对待和处理矛盾,这并不是学点哲理、想点计策就能行的,关键是要有一点气度,可这“气度”二字又谈何容易呢?

笑待病症,放下自卑

301医院有一位病人,患病之前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美人,曾以此为荣,前年患病做手术时损伤了面神经,嘴巴歪了,变成了一个丑八怪。她无法面对,心理落差很大,成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还用口罩捂得严严实实的。人们去看望她,鼓励她,渐渐的她把口罩摘下来,自己不再轻视自己,把自己当正常人看待。

医生们不断鼓励我,要放下自卑,轻装前进,愉快地活好赚来的每一天。能坚强地活着就是胜利,还有什么东西不能放下?还有什么情况不能面对?我有一位病友去年59岁去世,临终前,他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喊道:“只要让我领一次退休工资,就心满意足了。”看看他们,想想我们,还觉得工资低吗?还认为待遇差吗?还埋怨社会不公平吗?活着,就是老天爷对我们的恩赐,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福气!

在“三爱”中获取“三乐”

热爱工作,自得其乐

我从1988年12月进入东台日报社,至去年8月退休,干了28年记者,我写出的新闻稿件发表在本报和上级报刊上有5000余篇,其中获得全国全省评选的好新闻奖有70篇。白天采访,夜间赶稿,上午采写,晚上上版,长期的紧张熬夜,我们多数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从2004年就患上乙型肝炎,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虽然吃药不断,但病毒反复发作,出现肝硬化,导致肝癌。说实在的,我虽重病在身,却始终惦记记者职业,舍不得丟下手中的笔。

报社领导虽安排我休息,我仍然坚持下乡采访,发表的新闻作品不断,2015年有一篇获得新华日报一等奖,采写的人物有两位还被评为盐城市平安好人。社区有一特困家庭,儿子病重住院、媳妇车祸被撞,本人跌伤,孙子无钱上学,我了解后写稿在报刊上呼吁,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顾和捐款,帮助这家人渡过了难关。

热爱生活,知足常乐

退休以后,我的兴趣爱好更多了,今年3月我加入了东台市掼蛋协会,参加首届掼蛋大赛,虽然没有拿到名次,但我结交了一批新朋友,大家一起交流畅谈,上至天下大事,下至鸡毛蒜皮,聊得十分投缘。

我喜欢与癌症患者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对确有困难的给点资助,并探讨他们的抗癌经验,不断向周围人传播。平时除了正常上网看报以外,我还和几位退休同志到镇区、社区走走,一方面享受大自然的风光,一方面搞搞调查写写作,不亦乐乎。

热爱家人,合家欢乐

有人说家是温暖的太阳,家是一座城堡,家是一壶药,家是一首诗,而我却认为家是一个幸福的港湾,温暖的爱巢,一生的牵挂。对一个癌症病人来说,家常常就在医院,2014春节我和妻子女儿就是在医院度过的。

5年间,妻子和女儿与我不离不弃,先后陪伴我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8次,施行手术2次、放疗11个疗程、生物治疗5次,几乎用遍了治疗癌症的所有手段。是她俩以顽强的韧劲和智慧的钻研,配合医生合理把握治疗的分寸与节奏,一次次护佑我闯过了一道道难关。我坚信,三人携起手来,终将战胜病魔,创造生命的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