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成语典故之邯郸学步
2017-04-20 | 阅:  转:  |  分享 
  
邯郸学步据传说,赵国人走路的姿态,特别优美大方。邻国的人们,往往表示羡慕。燕国的寿陵,有几个少年相约到赵国去学习走路的姿态。他们一同在
=赵国的国都邯郸,专心观察来往行人,竭力模仿他们动作。可是结果很不妙;这几个少年,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态学得,反而把自已原来的
走路能力也失去了。他们后来简直是爬着回去的。这段故事,《庄子秋水篇》有记载,原文是:“——子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欤(你没有听
说过关于寿陵余子学步邯郸的事儿吗)?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余子”(其余的余),是不到兵役年龄的年轻人。一味模仿
别人,而忘记了自已固有的长处,因此,不但没有吸取到别人的优点,反而出了洋相,这就叫做“邯郸学步”。例如有人只从形式上简单地生搬硬套
别人的经验,而忽视自已的特点,不结合自已的实际,其结果往往难免和“邯郸学步”一样。上述故事,《汉书叙传》也曾引述,它说:“昔有学
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庄子》原作“故行”,这里变作“故步”,意思是相同的,都是“旧的步法”。因此而又产生了“
故步自封”这句成语,它形容顽固地坚持自已旧的一套,不愿革新改进。“自封”,在这里作拘执自守的意思,晋朝庾阐《断酒戒》:“子独区区,
检情自封。”“故步自封”也写作“固步自封”。
献花(0)
+1
(本文系光头强学IT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