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材详解⊙清热药——知母

 李静曦 2017-04-20

知母
 【处方用名知母、淮知母、炒知母、盐知母、知母肉。
 【来源】为而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

【药性】味苦、甘,性寒。归肺、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止渴除烦。

应用 

1.用于外感热病烦渴。

    知母苦泄入气分,甘寒而清润,可泻肺胃实热,常用治热邪病在气分,高热汗出,烦渴引饮,脉洪大有力,多与生石膏、甘草等同用,方如《伤寒论》白虎汤;若伤寒邪热内盛,齿燥烦渴,《伤寒蕴要》于白虎汤中加入人参、麦冬同用;如温疟但热不寒,口渴喜冷饮,可与鳖甲、常山、地骨皮等同用,方如《延年方》知母鳖甲汤。

2.用于肺热燥咳。

    本品主入肺经,能清肺热,润肺燥,可治肺热燥咳,咳痰黄稠,身热口干,可与川贝母、桑白皮、黄芩、山栀等同用,方如《古今医鉴》二母宁嗽汤;若肺燥久嗽气急,可配杏仁、莱菔子同用,方如《奇方类编》宁嗽煎。

3.用于阴虚火旺而致骨蒸潮热,遗精,盗汗。

    本品入肾经而有滋阴降火之功,治阴虚火旺诸证,常配黄柏同用,《医方考》取此两味相须为用,合入六味地黄丸中,而为知柏八味丸,更能加强滋阴降火之功;若肾中真阴耗竭,则须加熟地、龟板、猪脂等填补真阴 之品,方如《丹溪心法》大补阴丸;若肾虚膀胱有火,小便闭塞不通,则配黄柏、肉桂同用,方如《兰室秘藏》通关丸。

4.用于消渴。

    知母甘寒质润,能生津止渴,为治消渴之要药。如治肺胃燥热,津伤口渴,常与山药、葛根、黄芪、天花粉等配用,方如《医学衷中参西录》玉液汤;若胃热中消者,可配石膏、黄连、麦冬;若属肾虚下消者,可配地黄,山药等;若气阴两虛者,则配黄芪、山药、天花粉等同用。

5.用于肠燥便秘。

    本品有滋阴润燥之功,若热病伤津,肠燥便秘,则配黄柏、玄参、生地等同用。

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宜生用;入肾降火滋阴宜盐水炒。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大便溏泻者禁服。

验方举例

1.治伤寒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或三阳合病,腹满,身重, 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澹语甚,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自汗出者。或伤寒脉滑而厥,里有热(《伤寒论》白虎汤)

知母18g,石膏50g(碎),甘草(炙)6g,粳米12g。上四味,以水500ml,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100ml,日三服。

2.治久嗽气急(《卫生杂兴》)

    知母(去毛,切)1.5g(隔纸炒),杏仁(姜水泡,去皮、尖,焙)15g。以水350ml,煎成150ml,空腹温服。次以萝卜子、杏仁等份。为末。米糊丸,服50丸,姜汤下,以绝病根。

3.治阴虛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咳嗽,咯血,烦热易饥,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丹溪心法》大补阴丸)

    黄柏 (炒)、知母(酒浸炒)各120g,熟地黄(酒蒸)、龟板(酥炙)各180g。上为末,猪脊髓、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盐白汤下。

4.治百合病发汗后(《金匮要略》百合知母汤)

    百合7枚 (擘),知母90g(切)。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350ml,煮取150ml,去滓;别以泉水200ml煎知母,取100ml,去滓,后合和,煎取150ml,分2次温服。

5.滋肾水,益元气,补下元不足,去膀胱积热(《普济方》坎离丸)

    知母30g,黄柏、黄连各等份。上为末,水丸如梧桐子大。食前温水送下50丸。

6.治梦泄遗精(《普济方》斩梦丹)

    知母30g,黄柏30g(去皮),滑石90g。上为末,白水和丸。空腹温酒盐汤送下。

临床报道

1.治小儿暑热泻

    用生石膏、寒水石、滑石各30g,煎汤治疗小儿暑热泻175例,病程最短2小时,最长18日,结果:痊愈155例,占89%;好转7例,占4%;无效13例,占7%。【山东中医杂志,1985,(5): 17】

2.治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所产生的流涎副反应

    生石膏30?60g,炒麦芽60?120.g,30?60剂 为1疗程,治疗110例。结果:流涎消失91例,占82.7%;流涎减少者12例,占10.9%;无效7例,占4.4%。【中医杂志,1986,27(2):28】

3.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以生石膏粉100g,云南白药2g,2%普鲁卡因20ml,加温开水250ml,搅拌混合。溃疡性直肠炎、乙状结肠炎者,取左侧卧位;病变在乙状结肠以上者取右侧卧位。用25?28号肛管插入肛门,深度15?30 cm,以低压缓慢灌入,灌肠后臀部垫髙,俯、仰卧位交替1?2 次,至少30分钟。每7?10日为1疗程。2个疗程间停药4日,治疗慢性结肠炎100例。显效59例,良好28例,尚可10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7%。【四川中医,1988,(4):43】

4.治外感发热

    以大剂石膏治小儿高热(39℃以上)40例,结果24小时内退热者5例,占12.5%,24?48小时退热者27例,占67.5%;48小时后退热者8例,占20%。均热退而愈。【中医杂志,1989,(10):28】

5.治流行性腮腺炎

    石膏500g,加适量的桐油搅拌成糊剂,敷患处,药面超过炎症浸润范围。根据病情轻重,每日换药1?3次。共治疗105例。结果:痊愈54例,占51.43% ;好转7例,占6.67 %;无效44例,占41.9%;疗效最短者4日,最长者15日,平均9.7日。【山西中医,1997,13(5):44】

实验研究  

1.化学成分

    含多种知母皂苷,为菝葜皂苷元、马尔可皂苷元、新芰托皂苷元与葡萄糖、半乳糖结合而成的双糖苷。含多量的还原糠、黏液质、胆碱、烟酸、泛酸、鞣酸,还含芒果苷等。

2.药理作用

    知母煎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及致病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水浸剂能降低正常兔血糖。浸膏4g/kg皮下注射对发热兔有解热作用。本品对肾上腺皮质激岽在体内的代谢有延缓作用,用知母、生地、甘草先服1?3日可以减轻皮质激素副作用。所含皂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注意:以上一些处方必须是专业医师开取,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药量有加减,切不可私自使用。以上处方都是医师基于实践得来,仅供大家参考,不可私自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