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有什么区别?(245个回答)

 海无风之馆 2017-04-20

看了很多精彩的答案,也让我想起了几个同学。

1

同学陈阳,个子168,矮墩墩的,一看是个笑面虎。毕业10多年成了亿万富翁。

他的发家史有些传奇性。高中毕业后陈阳没考上大学,在家里当无业游民。前几年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干点零工,和普通人一样毫无建树。后来结婚了,想想只打工不会有啥出息,就借了一笔钱和妻子一起到西郊(当地一个批发市场)去买服装。

当时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人人思变,对商品质量的要求也不太高。陈阳卖的又有些精明,四、五年就赚了上百万。一次见到他穿的人五人六,我还心里犯嘀咕:这小子穷人乍富了吧!

几年后陈阳转行了,做起了不良资产投资生意。第一笔生意是这样做的:当时市里黄金地段有个宾馆由于经营理念落后,再加上管理不善倒闭了,陈阳得知了这个消息就找到宾馆老板,用比较便宜的价格进行了收购。

精彩的时刻到了。陈阳买了不是开宾馆,而是为了卖。他对宾馆进行了最高档的装饰,然后卖给了一个国际知名连锁酒店。

这一次让他一下赚了300万。

后来,经过几年类似模式的投资后,他已经身价几千万了。然后他又把资本投向了小额贷快行业,说白了就是法律许可范围内的高利贷。

直到现在,他的小额贷款公司做的是有声有色,已经有了亿元资本。

一次我和他聊天,我说:“陈阳啊,你小子学习不行,到怪会赚钱。”他似笑非笑的说道:“无论如何得干一行,我不干投资还能干什么。”

2

同学海涛,高中毕业后去学了个驾驶证开货车。在起初几年生意还行很多人找他拉货,可是随着货车数量越来越多,生意就不太好干了。

去年遇到他,发现他的头发都发白了,脸也变得黝黑。于是我就劝他做点小生意,他回答我说:“没本钱怎么做,再说我也不是做生意的料,没那个头脑,也只能干这个了”。

直到现在海涛还在开货车,不过有时候实在没活干就去转送建筑垃圾。

3

一开始,我们都不富有也不贫穷。可是短短10年余的时间,我们的生活质量差距为什么这样大,除了羡慕和同情,也让我无法释怀——明明我的起点也比陈阳高啊,怎么现在也成了社会底层了。

于是我就读书,想通过思维和知识寻找答案,终于一天当我看到了心理学中埃里克森提出的“同一性”问题时,答案呼之欲出。

在哲学层面来说,同一性就是佛教的千古一问“我是谁”,庄子所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道家说的“返璞归真”。

在心理学中,“同一性”是指个体把身体、认知、社会情绪、价值实现、职业成就等,通过不断的自我整合而达到自我认同的心理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性问题被认为是当代青少年发展中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年、老年阶段个体发展的重要问题。

事实上,我们获得同一性的状态真的不同,很多人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没做过探索,别人去打工,他也跟着去打工,别人出苦力他也出苦力,有甚者在家成为啃老族,这样的状态我们称为同一性弥散。

有的人倒也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有自己的理想目标,想成为科学家、医生、解放军警察等,可是他们的父母有能力把意愿加在他身上,比如让他去做生意,这种状态我们叫做同一性早闭。

而有的人正在彷徨在“我要干什么”的十字街头,目标比较模糊,这被称作同一性延缓。

当你在奋斗中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了自己想做的人时,这叫同一性获得。

原来如此,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陈阳获得了同一性,用自己的思维智慧成为富人,海涛同一性弥散,思维只局限于开货车,用自己的劳碌穷到了现在。

人和人原来真的不同,这个不同在于你是否做成了自己,是否获得了同一性。

4

做成自己,关键是做什么样的自己

陈阳说“无论如何得干一行,我不干投资还能干什么”,这句话看起来平平无奇,可是在一个拥有亿万资产的人口中说出来就有了这样几层含义:

1.陈阳专注的做挣钱的事。他卖服装,买卖不良资产、投资小额贷款目的就是一个——赚大钱。

2.陈阳用智力赚钱,这个懒货才不去干苦力来。

3.陈阳找了自己的智慧热点——资本市场。

专注+智力+优势,陈阳这样愉快的做自己。

海涛说“没那个头脑,也只能干这个了”。里面的潜台词是:

1.不想动脑,脑力的事不是我的事。

2.我只会开货车,不想改行。

体力劳动+单一的低价值工作,海涛辛劳的做自己。

两者的做法,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不同,贫富立现。

5

靠体力劳动赚钱还是靠脑力劳动赚钱,决定了你人生的广度和深度。

私人金融、网络科技公司、媒体大亨、自媒体人、经济商贸公司,事业单位,这些都是靠脑力赚钱。

工人、农民、手工业业者、买菜大叔,这都是靠体力赚钱。

用哪种方式赚钱,决定了你所取得的成就大小和财富的多少,决定了你人生的广度和深度。

当你选择了比尔盖茨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你就是世界首富,当你选择了鲁迅笔下闰土的劳作方式,你就会处在社会底层。

这也许就是我们苦苦思索的答案。

可我们往往还执迷不悟!

前几天衡水中学入驻浙江,引起了一番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论战。有官员明确的指出不需要应试教育。

这就是因为应试教育会对个体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几乎堵死了孩子成年后靠智力和思维吃饭得可能。

这些孩子即使是名牌大学毕业,也多数会成为打工者。不论你是金领或者白领,也只是打工,脑力劳动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创新思维,创造新价值。

6

做个不断创新的自己

创造自己,做不断创新的自己。当我们不想屈服于命运的时候,我们就会认真的思考自己和未来,这种思考是也许能改变你的一生。

1.吸引力法则。

《笑傲江湖》中有个吸星大法,令孤冲学会了后吸星大法,吸了黑白子的全部内力后武功大进。

巧的是,在心灵心理学中有个吸引力法则和这个原理类似,不过是对宇宙能量的一种认知。

2006年,一部叫做《秘密》(The Secret)的电影 把“吸引力法则”的概念风靡了全球。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 “你关注什么,就吸引什么,我们可以拥有一切想拥有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能得到。你心中所想的东西一定能吸引到现实生活中来。

比如你希望得到个好的职位,只要你聚精会神的想,聚精会神的做,这时候你就能启动宇宙中的这个定律,你的想法一定也会成真。

同样,只要你想实现自我的同一性,真正的做成自己,你就可以利用吸引力法则。你可以去要求,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去相信,同通过心里学上的暗示表达强烈愿望。去延伸,努力经历过程,最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一定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2.创新思维和工作。

最有价值的思维是创造性的思维,最有价值的工作也是具有创新性的劳动成果。

很多行业也是脑力劳动,可是多程序或者知识的重复,这样的劳动价值就低,比如办公室文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厂技术人员。

然而,很多科学家、企业家、媒体、影视工作者,他们用思维和知识不断的创造新的劳动成果,回报就会高。

不断的创新是财富的源泉。

3.找一个圈子

同样的一个人,今天你在五星级酒店和朋友就餐,你的形象就是五星级。明天你和朋友在小吃点就餐,你的形象就是小吃点。这在心理学中叫头羊效应,所有的羊会跟着头羊走的。

一个适合你的朋友圈很重要。

中国人很善于打造人脉,其实更重要的是打造圈子。这个圈子人不必多,只要能让你有发展的平台就好。即使你暂时落后,朋友拉也能把你拉上马。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不要太专注别人,而没做成自己,富人和穷人本来就是不同的你。每个人都有一个价格,别让自已的价格太低了,如果物质基数暂时没有办法大幅提高,就提高自已思维的倍数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