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做为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时他的最主要的敌人都已死去,为什么他还是没有统一天下呢? 皇帝作为封建时代的高风险职业,长命的都在少数,长命有为之君更是凤毛麟角。尤其汉末三国时代,长命的皇帝少且均无为,汉献帝窝囊,蜀后主治国无方。 除了江东东吴的开国者,大帝孙权,寿命横跨汉末和三国前中期,创造了多次防守反击胜利的案例,三国中期一度是三极最强。 > 江东人才辈出,他有四大都督,十二虎臣,各大士族的人才也被他发掘如周鲂、全琮、朱异、张休。 坐拥如此多人才资源,是三国甚至史上最年轻就当开国皇帝还年轻有为的孙权却没统一天下,其实也是可惜的。
如果不是其父孙坚、长兄孙策早逝,他也不会那么早接手孙氏势力。孙权武艺不精,所以打仗不轻出,而孙坚孙策尚武,结果过度自信自己行动导致早早被阴死,本来孙权接手时,江东基本被孙氏统一,收遍了江东的豪强人才,如果孙坚孙策能低调点,说不定东吴有更多作为。 孙权也并非不思进取,上任不久后对内广开言路听张昭,对外与诸将配合得当,对杀父仇人荆州刘表步步紧逼,杀黄祖降甘宁。如果不是曹操大兵南下,说不定荆州早晚要被东吴拿下,根本没有刘备立足的机会。 随后发生赤壁之战,孙权力排张昭等主和派众议,放权主战派周瑜自由发挥,顺诸葛亮的出使团结刘备,配上黄盖诈降,让不习水战是曹军大败,从此曹操似乎恐水,不再南下。其实赤壁之战孙权周瑜才是主角,刘备等人是配角。 可这时的异象就开始出现,也许就能看出为何孙权不能统一了。赤壁之后,周瑜在努力进击荆州,而这时,孙权分兵合肥。 他纵有锦帆甘宁,不死怪周泰,结果还在逍遥津败于张辽,陈式解烦军覆没——演义里张辽用计射死的太史慈,其实原型是陈式,陈式凌统替孙权断后,身中张辽的骑射手数箭依然冲杀,但曹军新收大将庞德带铁骑驰援,恶劣战况之下,陈式保了孙权,牺牲自己,被庞德砍了头。 周泰为保护主公和同僚身受重伤,甘宁吕蒙等将领丢下军士逃跑,凌统被东吴水上援军找到,侥幸活命。后面张辽撑不住了但曹操也到了,孙曹耗了一段时间各自罢兵。 问题就是,这时本来曹操赤壁败的,荆州方面人马损失最多,防守应该更薄弱,孙权却带了大部分精锐打合肥。也可知周瑜多不容易了,他那边一定兵力有限,还和曹仁硬碰硬拿下南郡和荆州府城,周瑜手下军团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自己都中了致命箭伤。 而后荆州府城一带孙权“借”给了刘备,养虎为患,到周瑜箭伤死了孙权也没听建议趁早除了刘备。 刘备延迟还期,拿了荆南三郡,直接进取四川不还荆州,连说好的拿下荆南三郡给东吴也放任关羽不给,东吴第二大都督鲁肃亲自去荆州府关家军那儿谈判,关羽他们全体举着大刀说自己拿下荆南三郡凭什么给别人,再啰嗦老子把你剁成肉酱。 鲁肃一手拔佩刀一手拿出契约,大声斥责刘备集团关家军不守信用,你刘皇叔、关二爷就是这样的名将?跟你拼了,我死了东吴会为我报仇的! 最终关羽惭愧,让了三郡——这才是真实的“单刀赴会”。 孙权还在打合肥的主意,所以放任刘备,自己的都督周瑜、鲁肃都为了战略要地荆州以身犯险,似乎都没有怎么关心。本来此二人一文一武,主张“二分天下”(就是没有刘备的份),看出了荆州四战之地的重要性,得了才能进取,孙权则可能怕守荆州消耗大,殊不知有时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孙吴很多次防御成功后其实都可以大推近一次的,就看他们有没有那种心志了。 可孙权不仅心态是重防守,这时也是个矛盾体,一面任用能人做统军都督,却又自己另外带人行动,可能也是想自己把握军权,也许从心里是忌惮臣子功高盖主的,所以是想自己统军又能力不够,依赖大都督这样的管理者。不像曹操刘备能真正地破格提拔一些本不受待见的能人,但真遇到摆不平的事,又只好用能人为都督去摆平。 此后就一直是矛盾体循环,又打合肥不成,看着刘备坐拥荆益盛极一时,才烦恼刘备有借无还,悔不早除刘备。但前面孙吴还有人才出来为他解难,赤壁败曹操有周瑜,镇关羽要荆南有鲁肃,夺荆州杀关羽有吕蒙,后面夷陵挡为二弟来寻仇的刘备也有陆逊。 陆逊是江东都督里最长命的,但孙权似乎只有防守才用上他,夷陵、石亭防守胜利后,孙权完全可以配合陆逊进取,他却依然撇下自己的大都督打合肥,锲而不舍,他期间还任用大将徐盛全琮也为都督,但却没那么多自主权给他们,结果除了让陆逊受到牵制大军多将命令管理混乱,不便进去中原施展报复,好像也没起太多实际作用。 只能说孙权生平信方士们的修仙养生长生那套还是有用,寿命长。耗死了刘备曹操曹丕,防他的能人,从张辽到文聘到满宠,一个都没他长命,全耗不过他,连司马懿都早孙权一年死。 但看看孙权在进攻端的表现,在这么长的生命里,赤壁之后、夷陵、石亭之后他都一度成为三级最强,没能进取拓展,绝对是他自己的问题。 纵观孙权一生,立国依赖江东英才们,却也忌惮他们位高权重,所以他防守强敌时没办法,进攻端又不愿跟臣下合作放权甚至听他们的建议,导致错过一次次富强进取的机会,除了制造一个漂亮的防守反击战役案例后也别无建树了。 从人物人性和心理上分析,也许是孙权还是孙家的那个小儿子,想证明“我也是个男人我也能飞”不想老是靠别人、活在父兄背影下。也许孙权看到长兄遇刺很忌惮江东豪族,像陆逊就是大家族的人,可能孙权因此不信任他,最后借陆逊在废太子时替太子说了句话罢黜他。做领导的本该适当放权,不然就是累了自己办不成事。 公元245年,东吴最后的重量级人物陆逊感到年老进取中原无望忧愤而去,东吴进取派从孙策 到周瑜 到鲁肃 到吕蒙 到陆逊以后,彻底垮了。 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给司马氏掌控曹魏留下了稳固根基,除了很多障碍。 公元252年,孙权终于仙逝,成了三国创业一代最晚死的人之一,但他的去世标志东吴彻底走了下坡路,孙吴内乱不但缺乏人才,朱异这样的人才被套路死,全琮后人被逼投敌。 孙权生前忌惮各大家族作乱,一直压制他们,结果作乱的是孙氏内宗的孙綝等、外戚诸葛恪,好不讽刺。虽然东吴一度从内乱中恢复中兴,但命运的天平再也没有倾向东吴政权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