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是我在好几年前读过的书,当时读完的感觉就两个字:震惊。小说还可以这么写,读来让人如此难过。不论愉悦也好,难过也罢,能够直击人类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才是文字的力量。感动或忧伤都是读书的副产品,而主产品则是跟随作者来一次情感和精神之旅。 《一句顶一万句》从社会底层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的普遍式孤独——被称为中国人的百年孤独。拧巴着、纠结着、矫情着、内心挫折、自我拉扯。为了找到那个可以一吐为快的人,《一句》里的每一个主人公穷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说得上话的人,又在不断地错过中忙忙碌碌度过一生。 故事分为上下篇,上篇出延津记,杨百顺(后改名吴摩西)漂泊一生,孤独一世,造化弄人,不停地换工作挪地方都很难找到说得上话的人。偏偏与老婆跟前夫的孩子巧玲(后名曹春娥)说得着,但这个孩子却又被杨百顺弄丢了,于是杨百顺走出延津,寻了半生而不得。 下篇是回延津记,曹春娥的后代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书中人物杂多,初读起来枝蔓丛生千头万绪令人“不明所以”,读完后仔细回味却是“原来如此”。 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简单可以区分为“说得上话”和“说不上话”分成两种。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恋人或者夫妻,一旦说得着了,人就亲近了。反之,就渐行渐远有了疏离感。“说不上话“这种感觉人人皆有体会,“说得上话“却是稀缺难得,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人海茫茫,又有几人能让你安心和坦然,可以随心所欲畅所欲言?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难!我有故事你有酒,把酒言欢到天明。亦难! 世界如此喧哗,人人却生而孤独,人的精神世界有如一座座孤岛,唯一与外部的连接就是通过亲密关系的“小船”,藉由小船,为孤岛送来温暖和慰藉,从而让你感觉到不是一个人,让人从心理上感受到“存在着”和“被需要”,从精神上体悟到温度。 说话与沟通的欲望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公共场合不爱说话的人在私下里也许妙语连珠风趣幽默,在公共场合说个不停的人内心可能是最为孤寂的时刻。爱不爱说,想不想说,怎么说,关键要遇到那个能说着话的人。正如序言所说“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孤独不是只有圣贤才有的体会,书中老杨是所有的老杨,老胡也是所有的老胡,杀猪的当官的唱戏的卖包子的,都在寻找不孤独的路上。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说得着”指代的即是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可呈现为多种形式,爱人、亲子、朋友、兄弟姐妹…其核心本身是灵魂上的能沟通,懂对方。所谓的气息相投,臭味相投,也许就是在精神上相互契合。一段好的关系,就是能够彼此“看见”。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身上都笼罩着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气泡,它会左右我们的心情。这个心理气泡可以很大,如独登高山,面向大海。气泡大到充斥于悠悠天地之间,此时的感受通常是心旷神怡;这个气泡也可以很小,如上下班高峰拥挤的的地铁里,气泡小到像内衣一样贴在身上,此时的感受就会是窘迫不堪。人与人交往,气泡的大小、材质的质地都决定是否能进入一段亲密关系,距离太远不利于信息交流,但距离太近却又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所以在人际交往中,通过握手礼来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以示尊重和互不侵犯。在私人交往中,拥有亲密关系的人会共享彼此的心理气泡,这个亲密的空间半径为30cm左右。所以身体是最诚实的,当你有意无意愿意靠近某些人而彼此感到舒适时,说明你正处于一段亲密关系中。 那么,何为亲密关系?亲密关系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于不同的关系之中。但是对于如何维持长久的亲密关系,以下这些有用的建议也许可以一试: 1.乐于分享并保守共有的秘密; 2.培养共同的爱好; 3.相互照顾,能同甘可共苦; 4.做一个幽默有趣的人; 5.各自保有独立的空间和人格; 6.热爱生活,经常为彼此制造一些小惊喜; 7.情绪稳定,有安全感,不要过分依赖; 8.理解和坦诚。 最后是一个小游戏: 以下五种爱的语言:口头认可及欣赏、礼物、服务、身体的亲密接触、高品质的相处时间。请按照你自己认为的重要性依次排序,看看你和ta之间到底有何同与不同吧。
|
|
来自: 王天神 > 《微信读书名家心得及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