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海云:日本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我们可以借鉴什么?

 昵称30626027 2017-04-21

昨天,徐海云总工为我们破除了日本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的的种种不真实的“传说”,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的垃圾分类确实做的很好,那么面对日本经验,我们可以有哪些可以借鉴呢?


  学习日本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以及处理,我们可以有哪些借鉴呢。

  1)日本城市将厨馀垃圾列为可燃垃圾进行焚烧处理,而对于乡村则鼓励厨馀垃圾单独收集进行分类利用,这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实践的经验。日本城市将厨馀单独收集更多是出于卫生考量,也是为了鼓励居民降低厨馀垃圾水分。日本城市也曾搞过厨馀垃圾单独收集(见下图),但最终搞不下去。台湾一些地方如台北搞了厨馀垃圾单独收集,厨馀垃圾单独收集还分为两种养猪厨馀和堆肥厨馀,厨馀养猪是农业社会的事,现代都市是不适宜的,全世界也只有台湾出现这种奇葩的事,厨馀堆肥技术上可以的,可你到台湾却找不到有规模的堆肥厂,厨馀到那里去了,台湾人自己心里清楚,但不明说,却来忽悠大陆,大陆还有很多人信以为真。不管怎么说,没有人要的东西就要去垃圾场(厂),这是千百年来的常识。

  2)国内常常传颂这样的说法,感叹日本分类如何细致甚至极致。比如说PET塑料瓶,扔之前需要喝光、去掉瓶盖,撕掉标签、踩扁瓶子。这样的行为不仅值得敬仰,当然也值得学习。但需要思考的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分类收集,还是为了资源回收利用?日本是比中国资源短缺的国家,日本的石油主要依靠进口。我们想当然地会认为日本回收的塑料瓶应该作为替代石油原料进行回收利用,可事实日本回收这些废塑料主要是为了出口,而且主要是出口到中国。从经济角度分析,日本投放PET塑料瓶的行为,这是为了降低废PET加工成本,出口到中国具有更好的竞争力。日本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2000年日本PET塑料瓶的回收成本是800多美元每吨,而到了2008年前后,这一回收成本降到10多美元每吨,这恐怕就是撕掉塑料瓶标签的贡献。这样的行为与其说是分类收集、环保意识,不如说日本的民族意识或集体意识更确切。

日本废塑料出口(红色部分))

日本塑料PET回收量及回收成本变化

  3)国内有些人想当然的认为,日本垃圾焚烧二恶英排放量大幅度下降是由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做得好。根据日本环境部发布的建设循环型型社会白皮书(technologies to support a sound material-cycle society-development of 3R and waste management technologies日本环境部,2007),日本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恶英年排放量由5000ngTEQ(1997年)下降到71ngTEQ(2003年)、52ngTEQ(2007年),分别下降98%、99%。日本环境部总结生活垃圾焚烧二恶英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执行严格的标准、淘汰或关停不达标的生活垃圾焚烧厂、保障生活垃圾在800度以上稳定燃烧,烟气快速冷却以及烟气处理。要保障生活垃圾在800度以上稳定燃烧,工艺技术上要实现连续稳定焚烧,就要采用有规模的炉排炉;要使烟气快速冷却到300度以下(也就是避开所谓二恶英再合成的温度区间),采用余热锅炉即可以实现快速冷却,这对于有规模生活垃圾焚烧厂是自然的事。至于烟气处理包括袋式除尘、酸性气体洗涤、活性炭吸附、催化脱硝这些技术工艺是保障生活垃圾焚烧二恶英达标排放的重要技术手段,总之,是技术手段的进步使日本生活垃圾焚烧二恶英排放大幅度减少1997年到2007年日本焚烧的生活垃圾无论是成分还是量都没有明显变化,所谓生活垃圾分类使二恶英大幅度下降完全是一些国人的臆想。

日本垃圾焚烧二恶英排放量变化(来源:日本环境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