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33个回答)

 泓泉淼淼 2017-04-21
阿司匹林和安定、青霉素是人类医药史的三大杰作(敲黑板,经常要考的)。虽然在1897年就有用乙酰水杨酸治疗关节炎的案例,但犹太人阿图尔·艾兴格林在纳粹统治期间才真正掌握了大量人工合成技术,然后差点儿被纳粹灭口,理由在当时的德国人眼中貌似也很合理:犹太人怎么能有这种发现?(这一社会现象其实并不限于德国,很多中国人认为:医生怎么惦记着拿高收入?)直到后来有心人调阅了拜耳公司的全部档案,才为他恢复名誉。小剂量的口服阿司匹林(多数是100mg)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基石,在吸烟饮酒盛行,多吃少动普及,迎来老龄化人口的中国就更加普及了。目前在国内市场中占支配地位的是拜耳的拜阿司匹林,人家全部肠溶,质量有保证,又是基础用药,加上拜耳前期的学术推广很得力,早已在医生中深入人心,所以目前普及到完全不需要医药代表上门推广,更谈不上带金销售,是偶尔在非常大型的会议上装模作样的放个宣传片,花几千元找个大牛在台上假模假式的讲十来分钟,参会的人爱听不听,把公司学术推广的任务能交差就ok。医院的同行应该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特此提到这些是告诉患者读者可以在以下方面可以非常放心:医生建议口服阿司匹林完全是出于医学考虑,这一建议或许正确(概率很大),或许不正确(概率很小),但跟钱一个屁的关系都没有(概率100%)。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谁让你把药物品控搞得比国内高辣么辣么一大截呢。利益相关声明:作为临床医生,我从拜耳那里一个屁都没有拿到。回到正题,凡事都有两面性,阿司匹林如此大规模人群的应用就可能会给其中非常少数的患者带来如下的问题,以下各种不良反应按照在我眼中发生概率由低到高的原则顺序阐述:1.最可怕的是瑞氏综合征,会呕吐腹泻昏迷死人的,但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儿童几乎不太可能长期持续的口服阿司匹林),而需要长期口服却往往是中老年人,所以在心脑血管科,从概率的角度上讲,出现这种不良事件比走在路上遭雷劈的可能性要小的多。2.需要口服阿司匹林的成人,极个别的倒霉蛋会因为体质特殊引发绝大多数情况下死不了人哮喘,医学上称为阿司匹林哮喘。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很难想象发生严重的哮喘后,患者大脑注水,既不就医,还继续坚持不懈,一如既往的用生命做赌注继续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所以这种情况如果想要出现严重后果(特指死亡),一般需要满足体质特殊,大脑进水的条件。除非患者遇到大脑注水量更高的医生,建议患者宁可死于哮喘,也不能死于心梗脑梗。这一不良反应难以预测,如果万一不幸出现立即停药即可,很难把责任归咎于医生。如前所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持续出现这种不良事件与走在路上遭雷劈的可能性差不多。3.如果不幸有患者弄混了剂量,吃错了药,在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后容易出现水杨酸反应,头痛、头晕、耳鸣、呕吐、精神错乱,停药以后多半也就好转了。如果是医生开错了药(概率小),辣么会引发医患纠纷;如果是患者自己吃错了药(概率大,我听说过故意吃阿司匹林自杀的),辣么祝您早日康复。如果不是主观故意,客观现实中出现这种不良事件与走在路上遭雷劈的可能性也差不多。4.阿司匹林还有非常微小的可能,长期服用后肝肾心的功能受到轻度影响,实际上出现这种不良事件比走在路上遭雷劈的可能性高不了太多。鉴于医生和大众一样,走在路上,很少会反复思考琢磨要不要头顶带个避雷针防备有一道闪电击中自己,所以心脑血管医生也很少会把上述几种不良反应在日常的工作中详细去跟患者解释。临床工作中很痛苦的一件事,就是一些患者(尤其是老人)会在阅读详细的说明书之后再详细追问医生三百遍为什么阿司匹林这么多副作用还要给我吃的问题。以上追问以正规的西药为主,包括但不限于阿司匹林。中成药在说明书这方面的问题就少的多,简单扼要容易懂,不看疗效看广告,治的疾病真叫多,副作用大约等于零,太接地气了有没有?所以一些白胡子专家愿意推荐患者口服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并灌输中药安全的理念,直到这一理念在广大人民群众之间互相灌输。所以心中觉得中药更安全的患者,拿着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不排除对医生有少许的利益)和阿司匹林的说明书(能确定对医生有狗屁的利益)询问一名医生,为何选择副作用辣么多的阿司匹林推荐给他?这时你可以脑补这位医生心中那一万匹羊驼呼啸奔驰而过的壮丽场景……现在就来按照我觉得对就是对的原则详细说说对多数人而言真实世界中阿司匹林比较常见的问题:1.一些患者可能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的疾病,需要服用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多种药物,药物之间是可能存在系统作用的,特别是肝肾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药物代谢速度慢(吃瓜群众可以理解为吃得快拉的慢)。这时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就由晴天遭雷劈的活久见变成闯灯被车撞的年年见了。举可能的例子如下:一个65岁的脑梗死患者,以前看任何病都找自己非常熟悉的A医生,但某次听熟人说B医生关节炎看到好,就听B医生的意见口服西乐葆治疗关节炎,可又不好意思对A医生说我有关节炎,但没找你看,于是A医生开了阿司匹林,于是患者半年后消化道大出血了。再举可能的例子如下:一个73岁的冠心病患者一直在口服阿司匹林,因为类风湿到风湿科就诊,医生建议他可以每周口服4片甲氨蝶呤,于是白细胞瞬间降到0,肾功能突然就衰竭了。举这两个深刻的例子是要吃瓜群众明白如果医生反复询问患者过去还有什么疾病,在怎样治疗,即使患者想不起来,还要不停的追问家属,绝不是心血来潮,闲得无聊,陪你瞎闹,如果医生都不嫌烦患者就更不要嫌烦。医生也该注意该问的一定要问到,三甲医院的门诊病人有多少不需要我具体描述,我能做到的是从7年前开始,不考虑行政部门的意愿,严格限制每次门诊25个号,挂不上的下周请早,或另请高明,有些来的晚的患者要求加号时怨气冲天,就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水平,10分钟能够详细问清病情已经很了不起了,虽然每个18元的号我只能赚2元(听说要调整医疗价格了,吼吼!!!),但出了问题就绝不是钱的事儿了。话题扯得太远了,我们继续下一个方面,吃瓜群众只要记得对医生一定实话实说就好。2.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出血。前文提到过很多医生没有屁的利益,却都喜欢拜阿司匹林,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是崇洋媚外,就是因为老外的阿司匹林全部肠溶啊!出血的风险小啊!就是因为医生要有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全心全意考虑病人的健康啊!其实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如果以往没有消化道疾病,譬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结肠癌、结肠炎之类的消化道疾病,和再障、贫血、白血病之类的血液系统疾病,其实大可不必过于担心。而多数的临床医生对于非常高危(或80岁以上,或有过溃疡,或有过血液系统疾病,或有过脑出血)的患者,常常持慎重的态度。更大的难点在于,有些患者其实有潜在的胃溃疡或血液病,可是自己和医生都TM不知道啊,于是吃了几个月的阿司匹林就开始胃痛了,如果再吃几个月大姨妈就到了胃肠道了。那么医生的纠结就来了,每个预计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都查乙肝、艾滋、丙肝、梅毒以后,再查胃肠镜明确下是否有溃疡?每个患者都查血常规、凝血、骨穿明确下血液系统没有问题?查了会被一部分人骂我没有医德,不查也会被另一部分人骂我没有医德,在现实世界中,还有很多人,无论查不查都会骂我没有医德。不过由于上述事件中大奖的概率仍然比较低,所以就我而言,一般只会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溃疡、血液病、近期是否有过胃痛,并会叮嘱患者如果觉得胃部不适,突然牙龈出血,立刻停药来复诊。不过我担心,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患关系发展趋势,不排除将来会给更多的患者查胃肠镜。3.最后还有一条本来无关的副作用,但却在微信圈里广泛传播:美国卫生署公布阿司匹林这种药物是最容易致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