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故事结构

 yushi823 2017-04-22

(知乎live的讲稿)

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故事结构

欢迎大家参加本次live,那么本次live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迪斯尼动画电影的来理解电影的结构,理解之后就是如何运用的问题。本次live,我先做一个分享,分享之后是提问环节。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本次live的提纲:

1,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套路

2,救猫咪 15 点结构的理解

3,救猫咪 15 点结构的运用

4,如何利用结构快速地写电影大纲

本次live主要选取了迪斯尼出品的《花木兰》(7.5分)《飞屋环游记》(8.9分)《机器人瓦力》(9.3分)dreamworks出品的《功夫熊猫》(7.9分)和《驯龙高手》(8.7分)。这些片子我默认你们看过了,如果没看过,那么本次live结束,你可以一边看片子,一边重温本次live。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我们今天主要谈的是电影结构,电影结构多以单线叙事为主,如果是电视剧结构,双线或者多线叙事更为普遍。单线叙事的意思是这单一视角或者多视角粘连在同一主线上,比如说《花木兰》,主视角是花木兰,辅助视角是木兰家的守护神木须,共同的主线是对抗单于入侵。《飞屋环游记》主视角是老人费雷德里克森,他的目标是到达天堂瀑布。多线叙事则是多视角,多视角意味着多人物,那个每个人物的目标、任务线是不同的。电视剧中多线叙事是比较普遍的,比如美剧《权力的游戏》第一季中,龙妈和史塔克家族的目标是不一样的。电影中也会用到多线叙事,那么我们可以看宁浩导演的两部片子《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疯狂的石头》你看似多线叙事,人物众多,但实际上是单线叙事,因为主要角色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那块价值连城的翡翠,由此上演的明争暗斗。那么《疯狂的赛车》中,每个人的目标、任务则不尽相同了,黄渤要逃命,警察要追凶,还有犯罪集团要找毒品。

回到我们今天的正题上来,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是电影结构,也就是单线叙事的结构。在进入案例分析前,我们得先对结构有个初步的了解。

这个初步了解,我们分为三块,第一块是罗伯特·麦基对于结构的定义,定义如下:

《故事》: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

对于这个定义,我们要明白一点,就是结构是为情感、为人生观、为主题所服务的,一个故事如果观众看不到情感、看到人物的价值观和态度,那么事件的选择便失去了意义。在《救猫咪》15点结构中,第12点叫灵魂黑夜,这个结构位置是专门用来阐述主题的,这等下我们到具体案例我们再说。

结构的第二块,我们要了解的是在电影中,你们最常听说的应该是三幕结构,即故事有第一幕,也叫开端,第二幕,也叫对抗,第三幕,也叫结局。前面我们已经说到了主角要有个目标,这是第一幕开端,接下去主角为目标而做出的行动,这是第二幕对抗,最后主角是否达成目标,结果如何,那么这是第三幕结局。这是电影剧本所贯彻的基本的线性结构。《救猫咪》15点结构,也是在这个基本的线性结构上所丰富而来的。

关于结构的第三块,我们要谈一下国内外编剧行业主要有两种写作思路,第一种是外驱论,第二种是内驱论,内驱轮的核心观点是态度论。基努·里维斯有一部片子叫《疾速追杀》或者早期的电影《生死时速》,这两部是典型的靠外部事件推动故事发展的片子。那么我们再去看《骇客帝国》的时候,这部片子人物态度转变带来故事的变化。当最后Neo相信自己是救世主的时候,带来了第三幕的高潮。我们今天举例的迪斯尼电影中,你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人物态度的变化。

内驱论也是我所坚持的道路。但这并不是说内驱是完全丢弃外部情节的,而是外部情节的变化,是根据人物内在态度的变化来发展的。我个人也蛮喜欢《疾速追杀》的,所以谈不上两个写作思路孰好孰坏,我只能说现在主流的是内驱论、态度论。

为了更好地理解内驱论,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叫“英雄之旅”或者说“英雄冒险”。

英雄之旅是指我们塑造给观众看到的主角是一个心理上的英雄,是一个值得尊敬和崇拜的人物,是让观众产生认同的、认可的人物。这并不是说主角在电影中的身份是一个有特殊能力的英雄。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说周星驰的电影《功夫》,周星驰所饰演的角色起初是一个混吃混喝的小痞子,渴望金钱与美女,渴望成功,在经历了一系列冲突之后,他成为了有责任有担当的武林高手。但是观众真正看着爽的不是周星驰成为武林高手的时刻,不是他悟到了如来神掌的时刻,而是他态度转变的时刻,真正爽的是他打火云邪神的那一棍子。

这个时刻是英雄完成蜕变的时刻,一个黑帮流氓改邪归正的时刻,这个时刻是给足了观众期待,想接着看下去。观众喜欢看到人物转变。

英雄冒险引出三个世界理论,你可以把第一世界看做第一幕,第二世界看做第二幕,第三世界看做第三幕。

举个最简单最常见的故事,一个村庄里有个胆小如鼠的剑士,喜欢公主不敢向她表白——中段是公主被恶龙抓到了城堡,剑士进入城堡,披荆斩棘,拯救了公主——结尾是拯救回了公主回到村庄,并表白公主。

第一世界是什么?

第二世界是什么?

第三世界是什么?

第一层次理解:从物理环境上来说,我们说第一世界是一个和平的小村庄,第二世界是恶龙盘踞的城堡,第三世界又回到了村庄。

(特别需要理解)第二层次理解:第一世界既是小村庄,又是剑士缺乏勇气的世界(也就是常说的人物困惑);第二世界也叫做真相的世界,既是城堡,也是我们的剑士解决人物困惑的世界,在经历了一系列冒险后,主人公找回了勇气;第三世界也叫做新的第一世界,物理环境上小村中,但是主人公的态度已经转变,他不再是那个好高骛远的剑士,而是个脚踏实地,具有勇气的剑士。

第一世界是什么?是主人公缺乏态度,展现人物困惑的世界。

第二世界是什么?是主人公解决困惑,寻找态度的世界。

第三世界是什么?是主人公找回态度,用这个态度面对原来的世界。

所以实际上,我所谈论的第三世界便不再是正常世界”,而应该叫做“新世界”

英雄之旅,故事情节上我们看到的是英雄的冒险,看到的是人物的成长,本质上我们看到的是人格完满之旅。好的影视剧是触动人性中缺失的那一部分,善良、勇气、真挚、正义、公平等等……

拿《功夫》来说,第一幕建置民国时期混乱的局势下,周星驰想要赚钱想要女人,第二幕是他为此想加入斧头帮,惹出了祸端,第三幕是认识到人应该怎么活,真正的高手是挺身而出的杨过和小龙女。上面我们看到的这张图,周星驰在打火云邪神前,先打的是斧头帮帮主,那个画面就暗示着周星驰与金钱、权力的决裂,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即使接下去一棍子打不死火云邪神,明知道自己可能会被打死,他也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英雄之旅是总结全球各种神话与民间传说而来,是故事模式的研究,那么这份研究中还总结出具有共神话故事中同特征的角色:

这些角色中最常见的是英雄和阴影,另外就是灵魂导师的角色,也就是指引主角完成心灵救赎的人物。

以上说了那么多,是想请大家有个潜在的概念,也就说我们谈结构的时候,一个故事的结构是有基础的,这个基础主要就是三部分:

1,结构为激发情感和世界观(主题)服务

2,三幕结构:建置-冲突-结局(基本框架)

3,内驱论:人物态度转变

我们今天讲救猫咪的15点结构,是以上述123为基础的。

接下来我们结合《花木兰》的故事来看一下三个世界理论和态度论。

首先是第一幕,也就是第一世界,第一世界我们看到的情节是什么?---单于入侵,接下来,花家接到征兵令,在家等待嫁人的花木兰看到父亲年迈无法参军了,毅然决定替父从军。

第一世界我们感受到的人物内在困惑是什么?花木兰想活出真自我,但是父亲又想她光宗耀祖,即使嫁个好男人也是光宗耀祖

我们注意看最后一行是衔接点位置,第一世界到第二世界的衔接点1,也就是木兰的决定,木兰削发,穿军装,出发---以内驱论为核心的故事他的衔接点往往是人物的决定。

我们注意第一幕中,好看的不是木兰搞砸见媒婆的事,也不是父亲接到征兵令的意外,对于观众来说具有冲击的是木兰的决定,音乐上扬、削发穿军装等一系列的行动所展现出来木兰的父女情,她的这个决定是感染人的,令人动容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两张图,第一张是争论的最后一场,木兰无法劝父亲不去从军,接下来第二张是偷了征兵令后,打扮成男人,出发去军营。

接着我们来看第二幕,也就是第二世界,真相的世界,木兰能证明自己、可以光宗耀祖吗?

第二幕我们知道木兰想证明自己,事件上按顺序可以概括为加入军营,得到锻炼,出发前线,拯救部队,以为打败了单于,最终被发现女儿身,失去信任失去伙伴和李翔

通过第二幕一列的事件,我们的木兰最终在灵魂黑夜阶段,内心困惑得到集中解决,解决她困惑的主要角色就是心灵导师,木兰家的守护神木须,木兰说自己也许并不是为了爹爹,而是想证明自己,但最终,“我还是我自己”,经过木须的指引和安慰,首先是明白了自己出发动机比木须高尚,她是冒着生命危险救所爱之人。灵魂黑夜阶段是主题集中阐述的阶段。

我们现在看的两张图,一张是花木兰一无所有时刻,另一张是木须解决木兰的人物困惑。人物态度这里发生转变。本片的人物态度转变不够明显,等下我们看《飞屋环游记》的时候,就特别明显了。二者的区别在于,木兰在第二世界实际上是没犯错,而《飞屋环游记》的主人公第二幕是犯错的。

接下来困惑解决了,我们也就来到的第三幕,新世界,这个世界,主人公不再有困惑。那么本次live举例中,可以说《花木兰》的评分是最低的,豆瓣与IMDB都给了7.5分,这个评分的问题也就在于主题上并不是震撼人心的,在这一点上,观众也没有特别爽到。但是,故事结构节拍是合理的、流畅的,制作是强大的、精致的,有想法有创意的。

那么结局部分用了12分钟,一般来说90分钟的电影,大多用十分钟来写结局,这十分钟的写法有个技巧,叫五点结局法。这个我们以后再说,今天主要讲结构。但是这里有个督促自己完成剧本的技巧,比如说,如果你有个好的想法和创意,你可以尝试些故事的建置部分和结局部分,这两部分写完之后会鼓励你把中段冲突的部分给写完。

《花木兰》结局部分表征情节是木兰打败单于,内在困惑我们说已经解决了,木兰回家。那么,本片创意很好,但是主题不够清晰,一方面光宗耀祖,一方面木兰还要证明自己,木兰还要活出自我,灵魂黑夜部分木须的话又说到动机和认错。

那么在上述拉片的截图中你们应该注意到了我在备注中写到的内容,那个节拍点就是救猫咪的15点节拍表,或者说结构表,那么这里我们先巩固一下,这两张图你们也可以保存一下。

第一张图是一张结构示例图,那么这张图包含三个重要信息,第一个是三幕结构与三个世界理论,记住英雄冒险的概念;第二个重要信息是救猫咪15点结构;第三个重要信息是第一幕的建置,建置也就是呈现故事的开端,这个开端具体的内容,我们在写什么?其实就是三个主要,主要情境,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的戏剧性需求。

那么我们现在要巩固一下救猫咪15点结构。让我们接着看几个动画电影的案例。

这里稍微说一下,关于15点的学习,首先这15点可以背出来,或者说请务必背下来,倒背如流。其次,这15点是给你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电影,它并非完全正确的,它适用于单线叙事的电影。最后,15点结构是个工具,可以发散性地用于短片创作、电视剧创作。实际上,本次live我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希望你们了解结构,形成洞察故事结构的潜意识。那么这个潜意识,首先是刚才说的结构的三个基础板块,接下来说的就是在这三个板块上丰富而来的救猫咪15点。

我们接下来看一下《飞屋环游记》的简要拉片,继续说救猫咪15点结构:

《飞屋环游记》的主题就比较清晰了,也是美国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经常讲到的一个主题,叫做“放下过去”。你注意为什么本片主角要设置成一个老年人?他所带来的社会意义是人面对生死的问题。

《飞屋环游记》的简要拉片你可以回头再看,现在我们详细说一下15点结构具体内容,详细说一下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个序列。

1,开篇定调

定调展示题材、类型、影调;定调的内容是前史,建置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前史。《花木兰》定调定的是主要事件的前史,即单于入侵。

2,主题呈现

通过对白或OS明确提出影片探讨的主题,主题可以大可以小。主题通过人物面对一个具体的事件时的态度来集中展现。比如说花木兰的开端,建置花木兰的时候,用的具象问题是木兰起床喂鸡,侧面用父亲在祠堂的祈祷,两人碰到一起说起光宗耀祖的事儿。这个建置不算漂亮,我认为如果开篇先不提单于,先把木兰相亲的事拿出来说,接下来搞砸了回家,被父亲批评,这样建置会更好一些。

3,铺垫

在意外到来之前,全部都是铺垫,铺垫的作用展现人物的原始状态,展现他的内在和外在问题,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才会有人主人公的转变方向。

4,意外

意外是改变主人公命运的外部事件,也称之为催化事件。花木兰搞砸与媒婆的见面,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实际上接下来她的命运还是准备下一次见媒婆,这时征兵令来了,意外来了,主人公的命运也跟着转变。《飞屋环游记》中的意外是许多年后,主人公的房子面临拆迁。

5,争论

争论是充分展示意外带来的压力,面对意外,主角与周围人或自己内心发生争论,展示内忧外患。

《花木兰》中的争论很明显,木兰心疼父亲,想要阻止父亲参军,但是没有成功,最后作出决定,代父从军。《飞屋环游记》的争论首先是弗兰德里克森不愿拆迁,后来打伤了拆迁人员,被法院强制要求进养老院,逼得他不得不做出行动。意外和争论导致主人公不得不采取行动,当你的故事中,主人公不得不采取行动,那么主人公的行为动力是充足的。

6,出发、衔接点1

出发是争论的结果,是主人公直面现实问题,做出的行动,由此进入第二幕,进入第二世界

7,B故事

B故事通常是爱情、亲情、友情的情感故事,帮助主角心灵救赎的故事。

《花木兰》中是李翔,《飞屋环游记》中是那个罗里吧嗦的胖小孩罗索。

B故事的启动点是在建置主角后到游戏锻炼之前,《飞屋环游记》B故事的启动是罗索的出现,比较早就出现,那么类似的还有《阿甘正传》中的珍妮,《花木兰》则是在木兰进入军营,也就是第二幕之后。

8,游戏锻炼

主人公进入第二世界,不断有新的发现、不断累积经验,人物在快速成长

这个阶段通常氛围通常是轻松的,因为真正的敌人还没有出现,《花木兰》是军队训练,《飞屋环游记》是则是进入到南美洲,接近天堂瀑布。这过程中,各种奇妙的经历出现,展现轻松愉悦的氛围。

9,中点

中点是特别难写的一点,分为伪胜利或者伪失败,那么《花木兰》的中点位置并不明确,实际上如果撇开洗澡被发现的情节,可以设置为花木兰从小兵成长为能力卓群的勇士,这样会更明确点,因为成为勇士是个伪胜利,表征上是争得了地位和荣誉。

相比而言,《飞屋环游记》的中点则比较明确,在46-49分钟中,罗索承认自己是个纸上谈兵的野外探险家,小孩子都放下了过去,这一点触动了弗兰德里克森。但是弗兰德里克森依然坚持要去天堂瀑布,因为他距离天堂瀑布越来越近,这是一个伪胜利。

弗兰德里克森觉得自己越来越接近天堂瀑布,这是表征情节,内在是他距离主题越来越远。因为他越来越无法放下过去。这个位置点与灵魂黑夜的点是一个反差。

10,坏事来了

中点位置时间上也大概在总时长的一半左右,中点过后来坏事,坏事是一件接着一件,把主人公打向最低谷。通常的情况是队伍的崩盘和敌人的胜利。

11,一无所有时刻

顾名思义,到此是最低谷。

《飞屋环游记》中孟兹抓到了大鸟凯文,罗索也不理睬弗兰德里克森。

《花木兰》中花木兰的秘密被发现后,大部队留她孤身一人在雪山。

12,灵魂黑夜

 这一段戏是主题的集中展示,是你要告诉观众他们正在看一个什么故事,对于故事主人公来说,这是直面自己的时刻,是揭开伤疤,面对真实的自我的时刻。

《花木兰》灵魂黑夜阶段,花木兰坦言自己出发也许并不是为了父亲,而是为了自己,《飞屋环游记》灵魂黑夜阶段,主人公面对的是探险日记,看着过去,直到最后一课,亡妻写着的“是时候开始新的冒险”,他明白了自己要放下过去。

我们这里可以注意一下,人物态度转变后,他所发生的变化。比如说狗狗逗逗问自己能留下来么?我们看主人公的回答。

13,一线生机

这时候我们的主人公态度明确,再次出发,抓住机会,改变命运。

14,结局

结局也就是全篇的高潮,主角克服困难,干掉最终BOSS,获得爱情、亲情和友谊,创造新世界。90分钟电影结局一般有10分钟。

15,终场画面

对应开场画面,强调新世界。这里最重要的变化不是外在的变化,而是人物内在的变化,人物内在完成成长,比如获得自信,那么接下来他就是带着自信去面对这个世界。

《驯龙高手》的终场画面是最典型的新世界,与开篇人与龙的搏斗是相呼应的,这里是人与龙的和平共处。

那么在平时的练习上,可以像我这样拉片练习,找结构点,然后去思考,如果片子好看不符合这个结构,那么这个片子这么处理的理由是什么?起到了什么效果?如果片子不好看,符合这个结构,是结构的问题还是故事本身的创意不够?又或是制作上的欠缺?如果片子不好看,又不符合这个结构,你重新调整一下顺序,增加或者删除一些情节,使之符合这个节拍,效果如何?

在自己写大纲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个结构点来调整自己的故事。在上次的live中,我强调了在故事内容本身,我们要写清楚的一页纸,这一页纸写清楚之后,你可以利用这个结构来迅速地创作出大纲。

那么接下来我们讲一下,利用这个结构之前,有两点要说。

第一:故事内容的一页纸必须写清楚

第二:故事主题必须想清楚

首先,不管你结构多熟练,你的故事也必须写清楚一页纸,因为这一页纸才是真正的内容。关于1页纸,可以看一下我专栏里的文章。

那么,我们可以先看一下《驯龙高手》的一页纸:

对于内容端的创作,尤其是做原创故事,我非常推荐大家多了解一下迪尼斯动画电影或者梦工厂的电影,去看他们的故事简介。通过今天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动画电影中的套路,但是为什么我们乐此不疲?因为故事内容本身充满想象力与惊奇,人物情感饱满而动人。

其次我们说第二点,就是想清楚主题或者叫人物困惑。

套路本身是非常容易学的,这是把你的情感和价值观传递给观众的技巧,但是你的情感和价值观是什么?这个是非常值得思考的,这也是你在设计桥段的时候牢牢要抓住的点,因为没有这个点,即使你的结构再完美,你也会发现故事不知道在讲什么,在灵魂黑夜阶段所阐述的情感与价值观,为什么观众能get到?因为你在这个阶段之前的所设计的情节全部都是围绕主题来写。

所以,现在让我们带着主题的观点去看待我们的故事,拿《飞屋环游记》来说,意外之前建置的主角的生活与梦想,建置的是过去的美好,意外到来之时,弗兰德里克森老人争论的是什么?是他在坚守自己的家,坚守着过去,因为这个家是他和老婆爱莉的过去,衔接点过后,展现出来的游戏锻炼,表征情节是南美洲大冒险,各种奇怪的鸟、生物,深层次是活在当下,这是一个新的冒险,但是注意主人公的心态哦,他不认为这是冒险,因为他要去天堂瀑布,这是和艾莉的约定,中点位置的时候,小孩子索罗承认自己是个纸上谈兵的冒险家,在这个表征情节之下是小孩子放下过去的事儿,坦然面对现状,坏事来了部分,弗兰德里克森执意要去天堂瀑布,因此导致大鸟凯文被抓,导致索罗的偏见,在这个情节之下,是弗兰德里克森不愿开始新的冒险,不愿意接受生活的变迁,直到灵魂黑夜阶段,看到艾莉写的那句话,他明白了要放下过去,开始新的冒险。第三幕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弗兰德里克森主动接受冒险,展开行动。

所以,《飞屋环游记》到了灵魂黑夜阶段是能打动人心的,这个打动来自于我们会拥有同样的困惑,我们也会执着、沉迷于过去而无法自拔。正如《功夫熊猫》中所说的一句话,“昨天已是历史,明天很神秘,今天是一个礼物”。

我们常常说接地气,接地气接的就是人物困惑。

今天我们提到的动画电影,大家可以去分析一下,在这些动画的想象力之下,主角角色的困惑是什么?我们可以把想象力看做是外在,内在的是灵魂,当外在仅仅黏连着灵魂的时候,故事就不会散。前面我们说第二世界是寻找态度的世界,但是这不是要求你的主人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主动寻找解决之道,第二世界常做的是主人公为了错误的目标在努力,最后灵魂黑夜意识到问题。

人物困惑是我们人格所缺失的那一部分,我们缺失爱、缺失归属感、缺乏信任、我们怀疑真善美的价值?我们质疑正义、公平?我们骄傲、充满暴力,我们无法看透自我?等等等等,看电影,体会故事的过程,也是我们寻找自我人格缺失的过程。说是缺失并不准确,应该是发现我们人性中那个被我们屏蔽的、防御的那一块。电影是可以治愈人的,这也是我们喜欢看电影的原因。英雄冒险,是人格完满之旅。

很多编剧大师都跟你们说发现自我,挖掘自我,也是因为如此。挖掘自我等挖掘真实,编剧用故事的方式呈现真实的人。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DreamWorks的《驯龙高手》:

如果想弄清楚一部电影在讲什么,去看灵魂黑夜这个节拍点的戏便可知一二,比如说《驯龙高手》65-69分钟这期间,灵魂导师的角色交给观念转变的女生,女生看到了男生独一无二的地方,告诉他“你也是第一个龙骑士”。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往往需要稍稍改变一下观念。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功夫熊猫》的简要拉片:

《功夫熊猫》这个故事讲什么?我们看一下灵魂黑夜位置的话就知道,那么本片的主题是,别人相不相信你不重要,你相信自己才最重要。

那么,这里我们最后总结几点:

1,拉片学习结构,学习15点节拍,让结构的概念成为你潜意识中的一部分

2,结构很好学,但是故事内容本身,你要写清楚一页纸,因为结构是“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

3,今天所提到的案例,大家都可以尝试着去分析一下

4,最终,落实到目前的创作或者观影中

填坑时刻:-------片单:顶级电影编剧大师访谈录-----------------

1、《剪刀手爱德华》。

2、《12只猴子》(1995)。

3、《宇宙威龙》。

4、《21克》(2003)。

5、《爱情是狗粮》。

6、《赎罪》。

7、《通天塔》。

8、《大鱼》(2003)。

9、《银翼杀手》。

10、《双面特工》。

11、《兄弟》。

12、《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13、《霹雳娇娃》。

14、《唐人街》(1974)。

15、《微光之城》(2008)。

16、《僵尸新娘》(2005)。

17、《危险关系》(1988)。

18、《白丝带》(2009)。

19、《亡命驾驶》(2011)。

20、《空中危机》。

21、《盗火线》。

22、《更好的世界》(2010)。

23、《虎胆龙威》。

24、《艺伎回忆录》(2005)。

25、《Metropolitan》中文名《大市民》(1990)。

26、《点球成金》。

27、《电视台风云》(1976)。

28、《第八页》(2011)。

29、《薄荷糖》(1999)。

30、《低俗小说》(1994)。

31、《巫山历险记》。

32、《原野奇侠》。

33、《兵人》。

34、 《辛瑞那》。

35、《The wingsof the dove》中文名《鸽之翼》1997。

36、《Addamsfamily》中文名《亚当斯一家》1991。

37、《The Burning》中文名《燃烧》1981。

38、《法国贩毒网》1971。

39、《The Last Days of Disco》中文名《迪斯科末日》(1998)。

40、《生死朗读》(2008)。

41、《蜜月杀机》(2014)。

42、《全面回忆》(2012)。

43、《毒品网络》(2000)。

44、《不可饶恕》(1992)。

45、《危情时速》(2010)。

46、《密阳》(2007)。

47、《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1972)。

48、《诗》(2010)。

49、《狗男女》(1999)。

50、《哈特的战争》(2002)。

51、《交战规则》(2000)。

-------自己下载来看一下-------

公众号交流群只能邀请加入,后台发信息我邀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