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沪上市中心寸土寸金,老洋房千平花园任性种青菜萝卜

 街心舞苑 2017-04-22

新浪微博@上海老洋房的故事


小洋在3月份时关注到了上海电视台非常有意思的新闻,名为老洋房的尴尬,其中里面有说到虹桥路沙逊别墅,不但残破不堪并且千平花园就这样变成了菜园



心中闪现一念头,难不成是业主他太有钱?上海寸土寸金,在自家花园里种菜才显身价????


种菜?你会拿着一栋估计过三亿人民币的房子来种菜?连马云都不会,如今各大企业或明星都争相拿着沪上老洋房来做私人会所,郭敬明,孙俪,黄晓明,郭采洁等等……如今,拥有一线江景房的人早卖了房子常年住马尔代夫,拥有老洋房可直接晋升为地主哈!再加上有历史背景的名人故居,如此名声显赫之宅,做成了就是企业或个人的名片,如沙逊宅一般残破不堪只能让其背负骂名,要嘛此人脑子被驴踢了就是任性种菜了,要嘛还有其他隐情?

要了解此宅,我们先从了解沙逊家族开始



大卫·沙逊(David Sassoon,1792年10月-1864年11月7日)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暴发,英国政府进而通过《南京条约》把香港窃为己有,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所要保护的对象——鸦片,出自著名的沙逊集团创始人犹太人大卫·沙逊之手。

  

大卫·沙逊1793年出生于巴格达富庶而有名望的犹太家庭,成年后因与当地行政长官发生矛盾,于是携全家离开巴格达,1832年来到英国统治下的印度港口城市孟买,凭借财富加入了英国国籍。大卫·沙逊知道,当时的英国工业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贸易权力与利润,正在极力反对东印度公司垄断地位,而港口城市孟买作为殖民属地,一定会在对东方的鸦片(和纺织)贸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于是他立即就在孟买设立了沙逊公司。

  

事情的发展果如大卫·沙逊所料,1833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废止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专利权的法案,大卫·沙逊便全力将英国人在印度生产的鸦片输入中国市场。“黄金如雪片似地向他飞来”,有作者这样赞扬沙逊公司的业绩。按照犹太人的传统,大卫·沙逊还把两个妻子所生的八个儿子安排在鸦片贸易的重要岗位上。

  

1830~1831年,英国人销售鸦片近两万箱,获利合成美元有数百万(一部分流入英国女王的腰包);1836年交易超过3万箱,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很多青壮年男子和兵丁已经深深堕入沙逊公司生产的鸦片的毒瘾。

  

1838年,清政府派林则徐前往鸦片重灾区广东禁烟,次年林则徐扣留英国鸦片2万箱并将之销毁。面对惨重的损失,恼怒的犹太鸦片巨商大卫·沙逊联合众商人,要求英国政府为他们复仇并挽回损失,于是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暴发,战争以中、英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结束。《南京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西班牙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英鸦片战争之后,犹太人大卫·沙逊的鸦片贸易获得了天赐良机,沙逊公司凭借《南京条约》及英国政府给予的特权,先后在广州、香港和上海设立了分公司,尤以上海的业务扩展迅猛,上海后来甚至变成沙逊公司在华业务的中心,地位超过香港和广州,这也为沙逊公司直至20世纪中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华鸦片贸易为大卫·沙逊及其家族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据估计他在1854年时已拥有百万财富,成为英属印度的首富。

和平饭店


河滨大楼


锦江饭店


长乐村


民国24年时,不算老沙逊集团,就光新沙逊集团占有的房地产达50多处,集中在几个地段:在南京路、福州路一带,有沙逊大厦、汉弥尔登大厦、都城饭店等大楼和庆顺里、和乐坊、长鑫里等10多条里弄;在淮海中路、茂名南路一带,有茂名公寓、锦江饭店、茂名花园公寓、凡尔登花园、培福里、纪家花园等;在苏州河北岸有河滨大厦、瑞泰大楼、瑞泰里、乍浦里、德安里等多处;在四川北路长春路一带,有长春公寓、北端公寓、狄思威公寓、余庆坊、启秀坊等。至此,新沙逊集团在上海拥有的房地产,不论在土地面积、房屋面积和高层建筑幢数方面,都已居上海房地产商的首位,他的项目拿现在的话来说,当时是不折不扣的“地王”


本文说的沙逊宅就是这栋,虹桥路2310号,英国乡村别墅,建筑面积960平方米。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队曾在“罗别根花园”驻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租界,沙逊全部财产为日伪所有,罗别根花园也被侵占.因日伪急于用钱,便将租界外的这份财产卖给一个叫赵志模的人,后赵又将其转卖给金兆海,金又将该产业转卖给了寅丰毛纺织公司。
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沙逊回沪逐步收回了被日军侵占的财产。但虹桥路罗别根花园由于几易其主,且最后一次转手符合法律手续,寅丰公司拒绝沙逊要求。沙逊也据理力争,声称这是日伪从其手中掠去,现日本战败理应归还,并打通关节,欲使国民政府苏、浙、皖敌产处理局判归自己。寅丰公司则依法坚持外侨不得在上海租界外拥有土地权,上海地方法院认定沙逊洋行通过中国人购买土地转入自己名下属于非法,判决沙逊败诉。正当沙逊不甘心失败再次上诉时,上海已告解放,沙逊只好作罢。
新中国成立初,罗别根花园归寅丰公司老板名下。1956年寅丰公司老板举家迁往香港,该产业归上海纺织局所有,长期作为纺织系统疗养院,20世纪90年代纺织局将该别墅租给海南置地集团上海总部。1989年该花园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此宅归属一家投资咨询公司所有。


沙逊宅,就是这样一栋有着非凡意义历史背景的建筑,沙逊对上海房地产做出如此之大贡献,并曾在沪上地产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地产人的房子,沙逊旧居,为何现在只能种种菜,这里土地并不肥沃,虹桥路车流量之大,满是灰尘,浇灌上天然化肥估计还要被路人哄骂闲臭。


长宁区某领导说话了,一栋900平米的房子要修缮3千万人民币,每平方3万3,我们同意修,但方案没过


3千万的方案都没过?

那也只能任其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生自灭了

你钱一分不出,我只想装修个卫生间,讨论个马桶怎么坐舒服而已,也需要领导审批?这管的真粗!!如今马桶没换,人去楼空,只留得长宁区昔日风光无限之大宅残破不堪,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业主只能被逼落到花园种菜之地步。这也让许多在研究上海建筑近代史的学者,到了这个节点时悲痛不已


本人也参与过上海历史建筑的文保审批流程,设计,施工资质,专家评审,批文,验收等等流程确实繁复,也需要门道,更需要技巧。但我始终觉得所谓专家的有些观念与标准确实老化,即便是历史建筑使用的人是现代人,甚至是年轻人使用,一定要保留所有,甚至有些不该被保留的,一定要用巨大成本去修复不该被修复的,一定要按照百年前的格局,美观度来抵消现代人的生活空间构成及审美,难怪上海如此之多的历史建筑空关,大家都以为是老板有钱,但其实……只是他不喜欢种菜而已  :)


在这里,不得不提及我认为近来在老洋房行业内出现的一家非常有意思的企业,米域,他们提供给不少年轻创业者心灵之向往的办公环境,让不少年轻创业者在这样的空间里收获灵感,收获创意,更收获友谊及创业资源。

这是坐落于外滩附近,江西中路近九江路的建筑,原德商礼和洋行旧址,建于19世纪下半叶,典型的折衷主义风格,清水红砖,底楼为外廊式,每一层都有巨型联拱,让整栋楼从立面来起看十分壮观,而从内部而言透过拱窗得以窥探及想象昔日大上海风起云涌之往事,也让办公及环境增添了许多乐趣

照片来自米域,遥望圣三一堂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


米域目前在上海多处老洋房设立创意办公空间的聚点,他们并没有在破坏老建筑,相反,他们在对于老建筑进行合理的加固,甚至未来会引进国外先进的防水,防虫等技术来修缮老宅,虽然结构上大刀阔斧,但对于建筑本身之历史痕迹给予充分的尊重,无论厂房项目还是老洋房项目,都予以新旧对冲的视觉差异并完美融合,整体感觉更符合现代人使用及审美,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源于充分的,良好的商业运作。



上海众多老洋房在经历了上世纪的公私合营后,老建筑中不乏有艺术价值及历史价值的物况都被损坏,有些毁于那个年代“戴红袖章的卫兵”,有些则毁于70,80年代国营企业对于建筑办公使用而进行改造,也源于当时能工巧匠不多,装修质感“一天世界”。之后权属或是几经易手,而最终,真正喜欢,懂得并有能力使用及修缮历史建筑的拥有者们,对于挂牌保护历史建筑之文保审批方案及成本望而却步,面对虹桥路沙逊宅,建筑900平,就需要3千万的改造成本,而这庞大的开支其3分之2都用于修复一些只为通过审批流程的历史物况,这庞大的成本让老宅几经易手,却依然荒芜,破败,他们同样都成为了为历史买单的人


如果你拥有着这样一栋建筑,你是否会在保留其历史物况的同时,挂上如此可爱的大娃娃头呢?为何不?我就是我,不一样的花朵哈!


历史建筑不能一尘不变留守过去,相关政策必须眼光长远,心态开发,如海派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历史建筑虽然承载着过去,但也承载着未来与传承,我们要开启一扇历史门窗让更多年轻人懂得与保护历史建筑,他们才是未来的城市守护者。


目前上海有一些不错的老建筑知识传播与创意的项目都有不错的年轻班子起来,米域也将成为这一领域的先发革命者,也希望更多好的商业模式,更为激情与创意的思路来赋予上海历史建筑新的生命




“上海老洋房的故事”

微博微信十万粉

历史建筑修缮与设计

策划上海电视台老洋房估值节目

私人微信号:shlaoyangfa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