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名将——李牧,抗击匈奴,屡败秦军千里之外

 好了明理 2017-04-22

在之前的文章当中我们讲到了赵国的大将廉颇,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赵国的另一员大将——李牧。

战国时期的纷争,大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了良将才能打胜仗,许多国君甚至不惜破费金银向天下招揽将士,而李牧可以说是赵国举足轻重的大将,为赵国抵御外敌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李牧早先并不是在中原战场活动的将士,而是在赵国的边境抗击匈奴,我们知道赵国的地理位置位于靠北方,所以经常会受到来自匈奴的骚扰,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员将士镇守在边境抵御匈奴,而赵国非常明智地选择了李牧。

>

李牧对待边境的部下和士兵都非常好,每天都要宰杀牲畜来犒劳将士,而且对其格外优待,把自己的手下当成是兄弟一般,这样一来,士卒们都非常听李牧的话,愿意冲锋陷阵,奋勇杀敌。

但是李牧抵御匈奴的方法并不是与其决一死战,而是选择了防守,他命令手下:如果匈奴前来侵袭,不准出去迎战,必须死守阵营,有谁不服从便斩首。

这种方法无疑是上上策,毕竟匈奴来犯就算打了胜仗也会此消彼长,自身也会损耗兵力和物资,所以在李牧的带领下,赵国边境一直平安无事。

但是赵王知道李牧是这种作风,认为其胆小怕死,一怒之下把他召了回来,派别的将领前去,结果不出两年,赵国屡次和匈奴交战,损失惨重,赵王没有办法只好又去请李牧。

李牧先是装病推脱,后来赵王一再要求他出山,于是李牧说“要我去也行,但是必须按照我的方法去做”赵王一听这话立马答应了,毕竟只有李牧有这个能耐抵抗匈奴。

李牧抵御的方法虽好,但是时间长了难免将士们都会有闲言碎语,或者心里直痒痒想出去打一仗,于是李牧集合了十几万人进行训练,同时让人赶着牲畜到处放牧。

到了匈奴入侵的时候,李牧就假装打不过,不断往后败退,还留了几千人马给匈奴,匈奴看到赵军是这种情况,以为完全有能力攻打下赵国的营垒,于是派遣大军前来侵袭。

这正是中了李牧设下的圈套,李牧从两翼包抄匈奴,将其打了个七零八落,杀死十几万匈奴兵,打了一场打胜仗,从此匈奴都不敢再侵犯赵国了。

李牧真正的功绩还不是在抗击匈奴上,而是抵御秦国军队的侵略,可以说没有李牧,赵国可能要早亡几十年。

有一次,秦国派军队兵分两路攻打赵国,想前后夹击赵国的都城邯郸,而这次抵抗秦军的担子又落到了李牧的身上。

李牧是一个善于分析的人,他对战场局势有着准确的把握。

他认为邯郸的南边有漳水和长城作为抵御秦军的屏障,秦军想要打进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样一来赵国军队可以派兵在南面防守(因为这样秦军打不进来),然后北面则采取进攻的方法。

李牧的想法轻而易举的破解了秦军的诡计,他率领军队把秦军各个击破,让司马尚去守着南面,自己带着兵马与秦军的主力部队拼杀,结果秦军被打了个打败。

这只不过是李牧抵御秦国军队的一部分,由于李牧的强悍,秦军屡次来犯都被李牧一一击破,在后面的几年之中,秦军总算是消停下来了,有李牧在赵国他们当然不敢轻举妄动。

这个时候,秦国惯用的伎俩“反间计”又来了,秦国派人到赵国散播谣言说“李牧要私通秦军要把赵国献给秦国”

赵王这个多心的人一听,居然信以为真,让李牧交出兵权,但是被李牧否决了,这样一来李牧叛国的说法更加证实了。

于是赵王派人设下圈套,处死了李牧。可怜,一代名将就这样被陷害了,从此秦国军队没有了忌惮,大举进攻赵国,邯郸沦陷,过了几年赵国灭亡了。

值得一提的是,秦国曾经封白起为武安君,赵国也曾经给过李牧武安君的称号,武安君意味着能安抚将士,战必克,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叫做武安。赵王曾经说“秦国有白起,我有李牧”,只可惜后来被他亲手毁掉了。

历史上七位不败战神,只有一位安享晚年,有五位被皇帝所杀霍去病杀神白起都被此人秒杀,用步兵完胜匈奴十几万大军王剪、白起、李牧、廉颇春秋战国四大名将谁更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