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台州市实验中学“315课改” 有这样一所学校,不但要筹谋“零起点”如何腾飞,还要面对新学校成长中的种种“阵痛”;有这样一群“不安分”的人,他们不愿继续忍受“学校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教育现状,希望通过课改,走出一条学校改革发展的突围之路。? 建校虽短,却生机无限;虽是民办,却质量卓著。这是每一个到台州市实验中学的人对学校的基本印象。? 台州市实验中学创办于1997年7月,是台州市教育部门直属的民办完全中学。作为一所年轻的民办学校,可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如何塑造形象是摆在台州市实验中学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反复斟酌,他们最终决定从课改开始,改变师生生命状态,改变课堂结构,为学生的生命成长重新制定目标。 “台州实验中学是一所‘零起点’的学校,生源、师资都亟需提高,我们不得不面对成长中的‘阵痛’。就像盖房子,必须夯实根基,才有万丈高楼平地起。”校长俞昌页不无感慨地说道。 以校长为首的台州实验中学人,并没有妄自菲薄,他们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课堂模式、丰富课程设计,走出了一条学校改革发展的突围之路。? 改革?振兴教育的唯一出路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学校都在试图改革,但是大多做出来的是一锅课改的‘夹生饭’,因为许多学校或教师使用的是新课本,但教学方法却是旧的,这种‘新瓶装旧酒’的现象使得高中新课改陷入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俞昌页校长说,“课改不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要改就要触及问题的核心,让师生都能在课改中受益。” 为了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让素质教育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落地,台州实验中学博采众长,于2010年开始启动“轻负高质”课堂教学改革,并于2012年借鉴“315”课改的教学模式,取其精华,以“培育多层级、多形式的共同体”为抓手,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进行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课改之路”。 课改伊始,学校生源差、底子薄、师资不尽如人意……积年的历史欠账,使得台州实验中学的课改推进之路举步维艰,收效甚微。如何才能真正扭转教师独霸课堂话语权的教学模式?台州实验中学人陷入了深思……适逢课程改革,台州实验中学以此为契机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讨论,并到义乌六中等兄弟学校考察课改实践。问道百家之后,新的理念逐渐浮出水面:课改要关注老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从教师的层面来看“教是为了不教”,从学生的层面来看“学会”不如“会学”,从师生关系的层面来看,“要我学”不如“我要学”。 “315”课改的核心是解决教与学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演员”角色变成了“导演”角色,教师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发动者,将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观众”或“听众”角色变成了“演员”角色。这种新的角色定位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将学习这一活动回归到了学生这一主体上。“解决了学习的主动性这一问题,也就解决了学习的根本问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以此为抓手,在课改实践中台州实验中学做了进一步提炼,提出了“自主、互动、和谐、高效”的八字方针。为了顺利推进课改,让师生有章可循,学校立足校情,当机立断决定首先推进“教必有法”,明确课堂结构,界定结构要素,让教师有个“抓手”尽快“入格”:315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就是把一堂课45分钟分解为3个15分钟,即教师讲授的时间一般不多于15分钟,学生讨论探究、回答问题、板演展示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达标检测的时间约为15分钟;课堂结构包含“六要素”,即“预、议、展、练、引、评”。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新课改的理念,校长第一个站出来给教师上引路课,让教师通过观摩切身体会课堂的操作要领,课后他又从导学案的编制和课堂操作流程两个方面逐点剖析课堂的得与失。之后专门指派教师上引路课,进一步让教师体会课堂流程,如此反复多次,每一次的示范引领都是对自我和教师的一次提升,点燃了教师的激情,唤醒了教师心底那个沉睡的巨人,开启了课程改革的新征程。? 课堂?构建“一体两翼” 在课改之初,台州实验中学的课堂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也即“学思小组”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虚假合作现象、过度合作现象,等等。 有些教师专门梳理了小组合作中的种种误区:许多小组参与的机会往往被“好学生”包揽,他们堂而皇之地充当了学困生的代言者,而那些学困生因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只得言听计从,致使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传统教学中的获益还少。事实上,学困生在此过程中仅仅扮演了“听众”角色,他们既没有进行独立思考,也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长此以往,小权威一统天下,学困生依赖他人。少数人讨论,多数人搭车,没有思维碰撞,达不到集思广益之效。课堂讨论成为很多懒惰学生的避难所。他不用冥思苦想,因为同组人早已为他准备好了答案。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学会的是投机取巧、坐享其成,必然会导致“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的后果。 还有一些教师把“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时尚”,不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如何,不论学生的实际需求怎样,不论是不是知识的重点难点,都将“合作学习”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这种毫无价值的合作学习占用了课堂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这些问题并没有挡住台州实验中学教师课改的脚步,相反却成了他们前行的动力。台州实验中学形成了问题反馈和解决机制,问题来源于一线,再回到一线中去,让一线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学会系统归因,合作解决问题。正是这种机制让台州实验中学的课改一步步进入了深水区。 如果说“学思小组”是“315”课改教学模式的核心的话,“导学案”和“限时训练”则是其两翼。台州实验中学所提倡的导学案是复合型的导学案,它的主体部分体现了教学定位、预学了解、探究理解、生活见(践)解及训练巩固等环节。“315导学案”反对试题化倾向,而是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情境化、生活化为特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探究、讨论、质疑、推理,积极寻求其中的规律。使学生保持足够的新鲜感,让他们对课堂的每一环节都充满期待,成为导学案编写的最终目的。 一位中年女教师这样告诉笔者,她说,课改前,很多学生最不想上的是文化课,最累的是作业,最怕的是考试,上课不是睡觉就是聊天或走神,最盼望的是彻底放假,厌学症十分严重。课改后,学生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课堂上能说、能写、能画、能演,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 成果?“我的地盘我做主” 自吹响315课改集结号以来,台州实验中学改观念,改策略,改方法,改技术,“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通过深化“315课改”,教师的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了,课堂变得活跃了,正在逐步从“教堂”向“学堂”转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悄然变化。从“教”的方式上看,现在的课堂与传统课堂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开发者,课堂正在逐步从“教堂”向“学堂”转变,教师由导演变成了向导;从“学”的形式上看,学生不再是课堂的“跟从者”而是课堂的发现者,探究者,收获者,学生由配角变成了主角。过去的课堂,老师一张嘴就“万径人踪灭”,现在的课堂,学生一展示便“红杏枝头春意闹”。 教师的课改理念潜移默化。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深入研究学情,找准知识形成的切入点,使教学环节系列化,问题设置趣味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研究制定学案时对学习目标确定具体,可操作性强,学生学起来任务明确,学习活动参与率普遍提高。从学案的制定到新知预习,从展示交流到拓展升华,都迫使学生扔掉“拐棍”,真正成为独立“行走”健全的人。在学校没有一刀切要求全校搞课改的情况下,台州实验中学41班组建学思小组自愿递进加入,老师有课改愿望,课改受到了绝大数教师支持。 学校的课改之路逐步深化。课改让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基于学生学习力提升的“315课改”行动研究》已被确立为台州市教科所重点课题;学校也正式成为“浙师大教师教育学院中小学课堂转型中心基地学校”,并于2014年3月28日成功承办了台州市“315课改”研讨会;台州电视台600全民新闻专题报道“315课改”的实施情况,并引起广泛关注,衢州市白云学校、金华市第六中学、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江山市第五中学、乐清市白象中学、台州市院桥中学、新桥中学等诸多学校先后到台州实验中学考察交流学习。 “方向对了,目标就不会错;目标对了,行动就不会错。‘315’课改教学模式指点大家少走了不少弯路。”正如俞校长说。(夏?庆?乔媛媛) 中国教育报?2015-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