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挂号3次多花几十元,网友质疑挂号费变相涨价...

 whd991 2017-04-25

4月8日,北京市正式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在京所有医疗机构取消挂号费、诊疗费,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这个带有“北京原创”烙印的政策将怎样重构首都医疗服务格局?实施效果又如何呢?

北京市医事服务费收费和报销标准

并非“医师服务费”

————

近日,有群众反应,在朝阳医院挂号3次,花费比之前反而多出几十元。感觉看病价格比以前更贵了,质疑“医事服务费是不是挂号费的变相涨价”。

对此,朝阳医院医务人员表示,该患者只是挂了三次号,并没有接受检查项目,所以没有体会到整体就医费用的降低。拿医事服务费与原来的挂号费、诊疗费简单比较,认为这是变相涨价,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

那么,医事服务费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北京市卫计委的说明,医事服务费不是医师服务费,包含了原来的诊疗费,还包括了药事服务和部分管理服务。

“医事服务费绝对不是挂号费的涨价。”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表示,医事服务费的本质,是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及挂号费诊疗费后,对其运行成本以及向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医务团队的补偿。

医药分开改革的目标,一方面要切断医院、医生靠“开药”赚钱的补偿模式;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诊疗服务,获得合理补偿。短期看,不同患者费用有升有降,不太均衡,但从长期看,医疗服务的调整和规范,最终是让百姓受益。

七大制度优势

————

通常试点城市的做法是在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相应减少的收入由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府财政补偿、公立医院自行消化三条途径,按照不同的比例共担。

而将医事服务费直接与补偿药品零加成挂钩,“平移”医院原有药品加成收入的做法,正是北京医改的不同之处。“不能让医院承担改革成本,‘平移式’改革既不依赖财政补贴的增加,也不增加患者费用,却能改变医院的激励机制。”原北京市医改办主任、发改委委员韩晓芳说。

相对于药品加成政策,医事服务费具有七大突出的制度优势:激励机制不同、医疗机构补偿效果不同、费用增长空间与费用影响不同、对医疗安全质量的影响不同、医疗行为调整与监管难度不同、医务人员的感受不同、医疗资源配置效果不同。

钟东波表示,无论是从试点阶段看,还是从全面推广的情况看,医事服务费的促进分级诊疗和院内层级诊疗的效果十分明显,到大医院开药的患者明显少了,专家号中疑难重病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更多的疑难病患者有机会看上专家号。

改革成效初显

————

医改启动后前10天,北京市卫计委交出了医改方案运行的答卷,自4月8日起至4月17日16时,药品阳光采购平台累积订购金额17.7亿元,累计节约药品费用约1.5亿元,节省8.5%。

卫计委设点监测的221家医疗机构总门急诊量为357.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12.3%。

三级医院总门急诊量为260.5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5.1%。

二级医院总门急诊量为73.8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6.1%。

一级医院及社区服务中心门急诊量为23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6%。

监测单位普通门诊就诊人次为222.4万人,与去年相比减少12%;

副主任及以上医师门诊就诊人次为71.8万人,与去年相比减少15.1%,

知名专家门诊就诊人次为22.5万人,与去年相比减少15.2%。

北京市卫计委表示,使用信息系统的2605所医疗机构全部运行正常。患者就医需求和行为仍在调整变化中,相关数据需较长时间观察分析。

版权申明: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13366869556),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蓝鲸健康公众号“lanjingjianka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