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稍长,但读后不会浪费你的时间。 无论是从当今的社会现状还是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知识就是力量”的合理性已经不需要质疑。本文探讨的是另一个更具意义的问题:如何让知识发挥力量。 1.这些获取知识的方法应该被质疑第一种方法是从公众号、APP、订阅专栏或者听书节目中获取新知识。文章质量问题、浅层阅读都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一篇文章的篇幅有限,甚至一个系列的课程篇幅也是有限的,加上在网络上传播要要吸引人,要让人读下去,所以,这些文章往往会突出有趣又为大众易于接受的内容,回避无趣艰涩但有用的内容。这些被回避的内容是什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表面上看与现实相距甚远的知识点。但是,基本概念、原理是所有知识的根本。 另外,人们从这些渠道打开一篇文章,通常是'浏览',而不是'读',而浏览的时间不过是十几秒到一分钟,这短的时间里,不可能对一个新的知识进行有效消化,甚至不可能读懂一个新知识,如果你读懂了,只说明文章说的浅显表面,或者你本来已经熟知了,那么,你也没有获得新知识。 第二种方法是一天读一本书,一年读300本书这类追求数量的读书。和上面同样的道理,能这么短时间就读完的书,要么是书很容易读,要么是你没有读明白,或者是你本来已经懂了。那么,你获得的很可能不是新知识,而是数量累积的快感。 当然,上面的两种方法不是无用的。我们通过上面两种方法,获得是信息,它让你知道了某件事某个东西,或者启发了你可以怎么做。但是,并没能让你懂得这些事或物。知道和懂是有区别的。 问题是,现在我们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处理信息的能力。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说过这样的话: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但信息是无限的。海量、碎片加上大部分无用的信息会不断消耗、撕扯我们的注意力,挤占了我们的思考空间。没有了思考的空间,就只能凭借经验或者浅层认知去处理信息。久而久之,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就会越来越低,结果,在信息过载和变化多端的时代,我们变得越来越蠢。 另外加速我们变得愚蠢的因素是,接受信息的渠道。现在热门的新闻APP,推送新闻的方法是机器算法,也就是根据你的历史阅读偏好来推送新闻,又比如某宝,你购买了某些东西后会“猜你喜欢”给你推荐相关商品,如此,你所认知的世界,只是一个迎合你的想法和口味的虚假世界,可怕的是你却把它当真了。 不只是面对信息,面对人生的很多问题,我们都有种被撕扯、消耗又无能为力的失控感。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你会面临很多决策失误的时刻,面对很多怀疑自己的时候。你觉得很多问题看不清,说不透,很多不确定性不可抵挡,并且充满焦虑。 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当你面临决策的时候,你需要处理的信息太多,所要考虑的因素错综复杂,但是,你的大脑却不具备有效处理的能力。 2.信息超载时代的有效应对方法其实,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了信息超载的问题,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精简。比如,尽量不刷朋友圈,减少无效互动;只保留一两个公众号,其他一概取消关注;只安装一个新闻APP,其他一律删除。 这样做的确可以减少信息的干扰,但问题是,你如何确认被你屏蔽的信息就是无用的?你如何确定留下来的信息就是有用的?你筛选的标准是什么?你怎么确定你的筛选标准是对的? 假如你的筛选是错的,就会带来另一个后果:切断了有用的信息来源,不断接受无用的信息,你认知偏差越来越大,认知范围越来越局限,从长远来看,你还是会变得越来越蠢。 所以,精简只是一个工具,要确保这个工具发挥作用,还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
这个前提条件十分重要,但是又常被忽略。 3.用深入思考抗衡信息超载如何进行深入思考?根据《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锻炼深入思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深入细致的阅读 安静、从容、不受打扰的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等。书籍的作者往往是已经对这一主题深入研究过,他会指引、刺激你完成自己的思考过程。理解书本或者文章作者的思路,为的是锻炼自己的抽象、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联想和创造的能力。 并且,《慢思考》还建议是尽量阅读纸质书籍,研究表明,与在屏幕上阅读相比,阅读纸质资料会带来更加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纸面阅读速度更快,也不容易疲劳。 至于具体如何读一本书,已经超出本文探讨的内容了,市面上有很多教如何读书的出版物,可以找来看看。 (2)进行真正的对话 对话分了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闲聊,对话的重点不在于内容,只在于维护关系;第二层面是讨论,你只需要说出自己的观点、意见;真正的对话是第三层面。 在进行真正的对话前,必须先明确谈论的主体,事前要做好信息收集、研究,这样便促进了广泛、深刻的思考;在谈话过程中,保证不受打扰的会面时间,保持专注、开放,能综合彼此的看法,创造出新的意义,并能交流感情,建立更稳固的关系。 真的的对话能让你学到新的知识、形成新见解、理解新的意义。 (3)解放大脑 避免干扰大脑思考的因素,用一些方法解放大脑,能促进深入思考,提高思考效率,从而提高智力表现。这些方法是:
找出一天中你思维表现最好的时间段,在这个黄金时段中,抽出一小时,完全隔绝任何干扰,让自己不受打扰的完成一个任务。这个过程中,不要查看手机或做其他事情。
现代社会很难避免多任务并行。安排任务的原则是:尽一切可能减少切换次数。即专时专用。但是,这不等于一次只做一件事,而是一次只做一类事情,即是将同类的、相关性强的事情归类,集中处理。
要让大脑发挥最佳潜能,每天至少需要睡足8小时。每天都尽量按时、规律的作息。
可以从消除慢性压力、提高耐压能力、重视和应对早期压力信号和恢复压力平衡四个方面着手。 具体内容可看看之前的一篇文章:四步解锁秘诀,让大脑变得更聪明。 4.用认知系统让知识发挥力量深入思考并非是终点,深入思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认知系统。这个认知系统就是你处理信息、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其实,这个观点是来源于查理.芒格,此处引用他说过的一段话来加以说明:
所以,让知识发挥力量的根本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处理知识。 这个认知系统还要满足一个条件,就是它的运行规则与客观规律是一致的。这样,当你使用它来进行判断、决策的时候,才能确保不会犯原则性错误。 查理.芒格这个观点被奉为圭臬,一旦建立了认知系统,便具有看清生活本质和目标的非凡洞察力。 如何构建这样的系统?这是个需要长期努力的工程,这里只能做简要概述。 (1)学习足够多的思维模型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认知系统是由许多思维模型组成的。构建认知系统的中心原则是,让足够多的思维模型内化为你的知识,让这些知识为你所用。思维模型又是什么呢?就是每个学科中基本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定律。 首先,这些规律和定律,必须是这个学科中的应知应会和精华。通常出现的地方,是某个专业的著名教材,享誉内外的,出了十几版的那种。正如查理.芒格所说:
其次,这些规律和定律,必定是能经过时间考验的,通常出现的地方,是经典著作。正如梁启超所言:
那么,究竟多少模型才足够呢?据格统计,查理.芒格大概有100多个。 查理.芒格 (2)具体的思维模型是哪些? 查理.芒格的思维模型思想是散落在他的各个演讲之中的,他本人也没有做过具体的归纳和整理,但有人对查理.芒格的思维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具体的思维模型是以下这些知识: 资料来源:Farnam Street 我们可以发现,上面的列表上没有哲学。但是,哲学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略的。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科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又说,为了进行理论思维的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 (3)如何运用这些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多元思维模型‘’,就是将各个单独的模式有机糅合在一起,动用上所有领域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这样做的理由是,所有事物都处于一个系统之中,几乎每个系统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如果要理解这样的系统,就必须熟练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思维模式。 查理.芒格这样说:
举个例子,查理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他不会只对一家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肤浅的独立评估,而是对他们打算要投资的公司的内部经营情况及其所处的、更大的整体“生态系统”做出全面分析。 5.结语要让知识发挥作用,根本的方法是要建立一个能洞察事物本质的认知体系,在这个认知体系的引导下,进行信息的筛选、处理和各种决策。而这个体系的构建,需要我们去学习那些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学科知识。 因为人类很多知识、信息都是衍生于底层的基本规律、定律,只要抓住了这些基本规律和定律,无论表面信息多么杂乱,你总能找到清晰的头绪和独到的观点。 最后,路漫长且修远,我已在路上,一起共勉。 PS. 关于查理.芒格的传奇和智慧,可自行搜索,很多相关介绍。 本文参考的书籍: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增订本)》,作者:[美] 彼得 .考夫曼 | 编 李继宏 译 对于这本书,只触及极少皮毛,还需要好好读几遍。另外,我的公众号附有本书资源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