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论城市交通学(二)

 张家小石头 2017-04-25
汪光焘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副主席
原建设部部长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


3
城市交通网络的构建和运行
交通政策指导城市交通网络的构建和运行
城市交通政策指导、约束和协调城市交通活动,是由政府部门基于城市交通战略思维和规划的框架制定,依据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资源环境的约束情况以及城市交通发展趋势,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对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作用,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网络的总体运行状况。政策制定应统筹考虑以下问题:
各城市因地制宜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城市交通网络
并非每个城市都必须建立所有城市交通网络的子系统。各城市应当因地制宜,体现自身特点,与城市规模和形态协调、与城市功能和布局协调、与旧城历史格局协调,并处理好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关系,自始至终注重资源环境条件的约束。
城市交通网络与城市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城市交通网络主城市交通网络主要指以城市建成区为主,城市行政区内部交通各个系统融合的网络,也包括城市规划区内的交通设施的布局。城市规划中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既有城市交通网络,也包括城市对外交通的布局等。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了解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和城市规划的历史脉络,加强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的互动。
城市交通网络的整体性和目的性
城市交通网络是一个整体的大系统,整体性的体现是以城市行政区域内部交通组织为主要着眼点,关注各子系统的相互衔接,并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围绕中心城市形成的都市圈交通。从系统论的角度处理好城市交通,重点是各个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不同的子系统间相互配合、补充协调才能够提高城市总的运行效益。例如快速路是降低地面道路交通系统中汽车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相互干扰,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停车系统和经济政策引导和调控区域的交通量;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组织不仅是适应短距离出行,还应服务于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等。
城市交通网络构建和运行组织原则
城市的拓展和有机更新随时代持续进行,城市交通服务人的需求随社会文明在变化,因此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结构是在继承中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运行目标,一定要坚持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促进城市交通网络的构建和运行互动、互补。交通需求管理重在调控交通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以交通资源约束条件下的交通供需基本平衡为目标。具体而言:一是突出网络结构,系统衔接,注重开放性的路网格局,有利于交通运行组织;二是应强调点线面结合,地上地下结合,中心区交通流运行组织建议先出后进,减少人活动密集地区的交通压力;三是以静制动,用停车位来引导区域交通流均衡;四是鼓励合理拥有和使用小汽车;五是倡导绿色出行,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等;六是工程措施与政策、经济、法律等统筹融合。
城市交通网络的构建
城市交通网络[7]的构建源于城市规划。应当因地制宜,区别大中小城市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城市交通网络,特大城市应当研究都市圈交通。应当强调网络的整体性,要分析系统中要素的作用和网络中不同系统节点的作用,强调不同系统间要素的衔接,提高城市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益。
组成城市交通网络的系统及其要素
地面道路交通系统
地面道路承担着交通、沿街商业、市政基础设施等功能,是城市的基本要素。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交通的基本网络,不同道路具有不同的功能。在地面道路上运行的交通工具是多样化的,交通组织方式是多方案的。要研究和评估城市道路分类和道路断面形式。
快速路系统
快速路系统一般是特大城市适应于汽车时代特点从城市干路基础上发展而来。其特点是组织小汽车为主的运行,从而减少机动车对地面交通的干扰,有利于提高城市总体运行效益。其核心在于与地面道路交通的组织和衔接、与高速公路的衔接。
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是指在城市行政区域内,通过优先配置资源,构建适应市场机制、政府调控监管的、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由多种类型企业等经营机构提供均等和高效的公共服务的公共交通体系,引导出行者优先选择,引导城市集约利用土地和节约能源、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应着重研究以下方面:①公共汽(电)车的组织。利用城市道路规划线路走向和组织运营,通达深度更为灵活,停靠点、换乘是需要着重研究的内容。②轨道交通规划。核心是轨道交通的适应性,关注换乘站规划设计以及与公共汽(电)车的接驳等重点问题。③出租汽车市场。出租汽车的定位是特殊人群的需求和一般人群的特殊需求,厘清运营管理中企业、政府的定位和权责是关键。④公共交通枢纽。并非单一的交通换乘功能,还有社会组织功能,是以减少人流、车流为目标,形成兼顾交通、商务、休闲、娱乐等于一身的综合体。⑤其他公共交通方式。包括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居住小区公交、定制公交、单位班车/校车。
停车系统
停车应当从三方面统筹考虑,基本的停车需求、公共单位的停车安排和社会的停车管理。停车系统涉及交通和社会的诸多层面,需要研究不同类型停车位的功能以及相应的经济政策,从城市交通全局研究停车系统的总体规模和布局。停车系统建设关键是以静制动,既要分析基本停车需求,分析在资源紧缺背景下用停车位供给约束调控小汽车拥有和出行需求,也要用社会停车价格调控小汽车使用的强度。
物(货)流系统
城市的物(货)流分为三类:一是生产原材料供应的运输,其特点是用不同运输方式从不同地点将原材料运送至生产企业,运输规模、品种差异大;二是产品的运输,具有高度集约化的特点;三是生活服务业的商品流动,具有集中配送、分送到户的特点。厘清这三类物(货)流的组织,城市的物(货)流交通就可以处理得更好。
交通秩序管理系统
交通秩序管理系统包括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控制等设施,以及各种交通流运行组织方式等,是维护交通秩序、实现交通通达和安全的基本保障。交通秩序管理系统和交通需求管理相辅相成,交通秩序管理系统重在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应有的交通功能,也是有效减少机动车对环境污染(废气、噪声等)的重要方面。
自行车和行人的组织
地面道路包括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这是城市道路必备的要素,应当注重自行车和行人的组织协调以发挥城市交通网络的总体运行效益。机动化时代自行车交通的地位不同于以往,要着重研究自行车服务具有特定的优势距离和灵活优势。自行车交通在中小城市有可能作为一种主要交通方式存在,但在大城市主要作为公共交通的辅助形式。行人的组织主要研究不同需求导向下步行交通的适应距离及空间要求。步行系统要与公共交通、商业网点等结合,统筹规划,科学组织。
都市圈交通
都市圈交通超越行政边界,是以大城市中心区为核心的跨行政区域的交通,以通勤服务为主。都市圈交通是城市交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不能认为都市圈交通是城市交通设施的延伸,这是由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特别是财税体制所决定的,需要建立符合各方利益的投资和运行机制。例如,昆山至上海的地铁,投资和运行经费由江苏省昆山市承担,由于投资和运行机制的保障,使得每天乘地铁去上海的通勤率占总运量的70%;而燕郊通勤列车忽视了对通勤交通的服务,由于燕郊火车站离各大居住区较远、列车发车时刻与通勤出行时间不匹配等原因,难以吸引足够的客流,运行两个月就停运。
大数据和信息化带来新机遇
大数据和信息化在交通发展中的趋势
信息采集:从单一数据来源向多部门数据整合发展
当今的数据采集模式已发生革命性变化,交通信息采集设备愈加先进,数据来源也愈加多样化,且采集方法已摆脱传统的静态、人工、单一的特征,实现了向动态、自动化、多源化、多方法采集方式的转变。
数据分析:从传统数据处理向大数据深度挖掘发展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飞速发展,通过技术手段存储、处理数据的能力(存储容量、计算能力、运算速度)迅猛提升,这为交通运行相关数据在时序积累和深入挖掘方面创造了契机。同时,与交通相关的各类数据也在不断积累,并且随着跨部门数据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基于多元数据融合的信息化与智能化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决策支持:从基础数据统计向智能化决策支持发展
智能化决策支持发展的转变可以在很多方面有所体现。以城市交通6个方面的信息统计为例:道路交通数据来源于线圈、红外、视频等检测器;地面公交数据来源于公交IC卡刷卡、GPS、车站信息、调度信息等;轨道交通数据来源于AFC刷卡、调度信息、站点人流量等;公共自行车数据来源于自行车刷卡、租赁点信息;出租汽车数据来源于出租车GPS、计价器收费等;高速公路通行数据来源于收费系统和检测器。
信息发布:从普通查询服务向全面个性化服务发展
以往的交通信息服务单一,只能搜集道路流量、静态的公交换乘信息等。现今,交通信息服务更加全面,各种路况、位置、导航服务已经非常普及,影响市民的出行习惯和出行选择。
社会关心:从政府引导逐步向互联网融合
智能交通与互联网融合产生的新格局、新模式,为城市交通的发展开拓了巨大空间。例如百度实时路况以及高德导航系统的应用,既是智能交通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也是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信息化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城市交通学发展创造了条件,给城市运行效益的提高和改善带来新的契机,其对城市交通的作用和影响将完全有可能超越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和信息化作为改善城市交通运行的技术手段,发展目标不能停留在智能交通技术自身的先进性,要为用户提供优先决策的基础。随着数据采集的发展,推进数学模型和交通流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应当与城市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提高城市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

研究大数据和信息化与城市交通的结合,应综合考虑公众、企业、政府层面的不同诉求进行顶层设计。一是要有系统思维,从城市整体运行的角度把握城市各交通方式系统特性。二是要注重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从信息服务、需求诱导、实时监管等角度组织交通系统。三是要关注城镇密集地区的交通保障,服务并协同地区发展。
4
结语
中国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多元化,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交通工具逐渐现代化,尤其是当今绿色发展和互联网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是城市最基础、最关键的元素,城市交通学是城市科学范畴相对独立、又具有交叉特性的学科。城市交通学不仅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提供,应在研究出行需求、出行方式的同时,更广义地从服务人的需求角度研究城市交通问题。研究的目标是城市交通保障城市可持续运行。研究的重点是城市交通网络的构建与运行。研究的方法是多学科思维、系统论方法,用战略的眼光,规划未来,解决现实问题。

本文创新研究理论和方法,提出城市交通学,希望有利于城市和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期望不同专业人士参与研究城市交通,从服务人的需求和提高城市总体运行效益来整体思考,丰富城市交通学。

致谢
本文根据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5 年年会发言主题整理修改。整理修改过程中得到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秘书处等成员单位、有关高校专家、我的老师及学生的支持和帮助,提出了很多建议性意见,已在文章中采用,在此致谢。本文研究是集体的成果,也体现了建立城市交通学的共同心声。由于文章篇幅限制以及笔者知识的局限,有些建议意见未能体现,也请理解。好在正在组织编写《城市交通学导论》,将研究这些建议意见,也请各位专家继续支持和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