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田梅 | 才情与气质并举,医术与医德双馨

 ginkgotree 2017-04-26


第三十三期




曹田梅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带徒指导老师。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深圳市首届优秀中医专家。国医大师传承人才。先后师承国医大师张琪、周仲瑛、朱良春、路志正、邓铁涛、颜德馨及夏洪生、刘宝厚、张发荣等名家,博采众长,独有心得。从事临床工作30年,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保健委中医专家。


擅长:擅长治疗慢性肾炎、尿路感染、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顽咳、眩晕、痛经、便秘等内科疑难病,并善于调理亚健康。


采访笔记


《明医寻访记》系列采访,总会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大夫您以后对自己的中医药事业还有什么规划”,当我在采访的最后问到曹田梅大夫这个问题时,这位中医肾病临床博士,多年的三甲医院中医科主任,国医大师传承班第二期广东省唯一的结业弟子,却没有想着说著书立说,巡游讲课,扩大影响,而是选择继续在临床为患者服务,她说:“我以后的规划依然是多多上门诊,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给患者治病”。


曹大夫在把脉


曹大夫无论走到哪里都背着她记载着上万患者的笔记本电脑,可以随时参阅复诊患者的病史,为患者处方治病。我想最纯粹的中医大夫就是像曹大夫这样吧,永远心系患者,个人出名的得失反而从不在她的考虑之内。


在那个崇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西医高大上”的年代,她却听从了父亲的意见学习中医,那个年代看似“老土”的中医。这成了曹田梅大夫一生无悔的选择。“学习中医之后感到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改变了,看待事物的眼光都不一样了,懂得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行事。”


1
每个女同学都想成为的女大夫

            形象气质俱佳


曹田梅大夫是受上天眷顾的美女。


五官精致,身材高挑,举止优雅,浑身上下散发着东方女性的气质与神韵。面对患者的时候,她总是打理得一丝不苟。三年前我做过曹大夫的导诊,犹记得她走路时,她波动的裙摆和飞扬的围巾,我才惊叹:“原来中医大夫还可以这么美!要是我也能成为这样的女大夫多好啊”






中医大夫的个人形象是否重要?曹大夫这样回答:“医生的行为规范自古都有,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就要求医生望之俨然,要宽厚从容,不卑不亢,不得多语调笑,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病人生病是很紧张的,医生的一个表情,都可能会吓到他们。而大夫得体的衣着,沉着镇静的态度和恰当的语言表达,会给病人非常大的安慰。” 


工作会成就一个人。行医30多年,曹大夫诊治过无数的病人,随着经验的积累,她逐渐成了一位待人亲和有担当,医术精湛有自信的大夫。很多病人初见到曹大夫,便能感受到她的权威与信任。当然让病人呼朋唤友来追随的是大夫过硬的疗效。


生活中的曹大夫,在看诊之外也会给自己找更多的乐趣。尤其是退休后做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四处云游,打太极拳,书法坐禅,旗袍走秀,等等。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定会积极地体验不同生活!她说过:“只有自己状态好了,才能更有精力为病人看病。”


曹大夫旅行中


一个投入心仪事业,拥抱积极生活的女大夫,哪个中医人不心生羡慕呢?


2
  对医术精进的无限追求

            硕博二次进修


容颜是上天的眷顾,卓然的气质却是学习和阅历所给予的。临床工作8年后,曹大夫遇到瓶颈,困惑中的曹大夫没有囿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选择继续学习。


“刚开始临证,有些病就是治不好,我就想我是哪里出了问题,会不会是我西医学得不好?兰州医学院附属二院的刘宝厚教授,家学渊博,西医功底深厚,是我非常钦羡的老师,于是我就去考了他的中西医的硕士,专攻肾病,后来又继续读了中西医肾病临床的博士。硕博两次进修,都是因为在工作中产生了瓶颈而选择继续学习的。强烈的学习渴望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让我的硕博生涯更加充实,学习期间能跟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进行交流,互相讨论,一下子就打开了我的学术视野。”


“如果现在让我选择的话,硕博期间我可能会选择少做一点实验,多看一些中医古籍。尽管如此,我还是感激中医路上所学的一切,实验研究也让我对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不同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每个人与他人不同的原因在于经历不同,正是这些不同形成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比如,我刚刚工作的时候,医院由于人员不够,安排我做护士,半年之后我再做医生的时候发现护士的经历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一是我动手能力变强了,二是我作为医生吩咐医嘱的时候,更能理解护士,这样医护合作更为默契。


3
 考取全国一期只招十个人的国医大师班


我第一次看曹田梅大夫简历,就看到了六位中医界如雷贯耳的名字——朱良春、邓铁涛、周仲瑛、颜德馨、路志正、张琪等六位国医大师。我当时就好奇:曹大夫怎么有机会跟那么多国医大师学习呢?后来才知道原来她2011年进入同济大学国医大师传承班学习,传承班每期10个学员,一共只有两期。传承班的录取非常严苛,要求中西医基础均扎实,并且着重考察中医经典《内经》《伤寒》《金匮》等内容,曹大夫以实打实的成绩考取第二期,经过严进严出的学习,两期一共有18人结业。曹主任非常感激这段难得的学习经历,这使她的理论功底和临床实力都得到了升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曹田梅跟诊国医大师

左至右:张琪,周仲英,路志正


“国医大师传承班是根据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的创新式高级中医人才培养方式,即有师带徒跟师临床的传承,又有MBA案例教育的优点。还安排了高级中医人才应有的国学、宗教、风水学等课程。与一般跟师不同的是,我们得到了六位国医大师的指导,每月有一次集训。结束后,我们在几位国医大师所在地进行跟师学习,我印象很深的是张琪老、路志正老和周仲英老,都是将近90岁的高龄,仍坚持临床一线工作,而且工作强度很大。张琪老每次门诊要连续工作5-6个小时,朱良春朱也是出诊至90多岁,在98岁去世前十天都在工作。”


曹田梅在国医大师传承班


4
 以小见大,从肾病看中医治疗思路


中医治疗肾病和西医相比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治疗肾病学术思路对我影响较大的是刘宝厚老师、张琪老,还有私淑已久的赵绍琴老师。刘宝厚老师治疗肾病有一名句言是“湿热不除,蛋白难消”。温病大家赵绍琴老师治疗肾病提倡透邪外除,忌过早温补。张琪老治疗肾衰擅用王清任解毒活血汤均给我很大启示。赵绍琴老师治疗肾病不光忌过早补肾,在饮食方面也严格限制高蛋白及一切补品。实践证明,对肾病患者来说,这样的忌口对早日痊愈至关重要。


曹大夫在继承前辈治疗肾病的学术思想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已独特治疗肾病的思路和方法。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紫癜肾、慢性肾衰治疗已积累了数百例纯中医治愈的成功病例。具体心得归纳如是:


一、治疗肾病要全局考虑,如病人有慢性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长期腹泻、反复尿路感染的问题,要先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好的解决,光盯着尿蛋白、潜血是不会有好的疗效的。需要认真地解决这些个“小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全身状态改善了,肾病才能好。


二、思路要清楚,不要一听肾病就不自觉的想到肾虚,一味补肾。要看舌脉症是否是真肾虚,有肾虚征象才补肾。依我的经验大部分肾病,是湿邪为患居多,疏风袪湿是重要的治疗思路。


三、指标正常后仍要善后。根据具体患者或益气健中,或气阴双补。


5
 西医为中医用

         精学过西医才有发言权


“我在读硕士的时候,下了两年的功夫,把西医本科所有课程,基本上每一门课都选修了一遍。我反对生硬拼凑的所谓“中西医结合”。我自己单用中医就完全可以治好很多疾病,甚至是急症,都毫无问题,中医的疗效是不容置疑的。临床上看病的时候要有完全的中医思路,但是为什么我又建议现在学中医的年轻人要适当的懂西医呢?学习西医是为了更好地做纯正的中医现在的病人和古代的病人是不一样的:古人不吃西药,病人的病不受干扰;现在来看中医的人大多同时在吃这样那样的西药。对西医的诊断及患者所服西药有所了解,在服中药时哪些西药不必服,哪些西药可同时服才会清楚。这样心里会更有底,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的疗效,对患者更有益处。


曹田梅(右二)


“几年前有一个病人,肾病综合征,服激素后因副作用很大又无效果(当时每天服12片强的松),所以改找一位中医治疗。那位中医就让他停掉了激素,而大剂量激素骤停导致病人出现昏迷危象,险些酿成大祸。如果这个中医大夫有基本的西医知识,就会缓慢撤减强的松,直到最后安全停药。现在的中医诊疗还要考虑西药的副作用。再比如说,曾有一个咳嗽的病人,咳了半年却到处都治不好,我问他还在吃什么药,回答吃了一个降压药——转化酶抑制剂,这个药的副作用就是个别人会出现刺激性咳嗽。我没开药,只让患者把高血压药换一下,之后就不咳了。”


“这种类似的临床问题非常多。当代中医给我们提的要求会更高,真正学明白了中医,又学好西医,在临床开方时还能不被西医干扰,用真正中医的思路治病,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医生。当你真正掌握中西两套学问的特点和和优劣的时候,才能给病人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做为医生,我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年轻的中医还是要进一步建立自信,当你真正能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时候,自然会得到西医同行认可和尊敬,因为不论中医西医都想把病人的病治好。几年前我到安徽会诊一个病人,有一个92岁的老干部,肾衰无尿,已经透析20天了,经过我治疗,不到一周排尿正常,两周后停掉透析。西医同行看到这个病例,佩服得不得了,他们说第一次知道中医这么厉害。”


6
 中医的未来在实力

          学习中医要扎扎实实


近年来中医环境越来越好,不少人开始爱好中医,学习中医。但是大多数老百姓有病首先想到的还是看西医,对中医的认可依然远远不够。针对如何唤醒老百姓对中医的认可,曹主任认为:


“中医自身要硬起来,疗效才是硬道理。如果病人的病症在中医这里得到了解决,当然下次还会看中医。相反如果看中医老解决不了问题,那说什么也没用。中医队伍整体医术提高了,普遍疗效提高了,才是中医之幸,患者之幸。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好的中医少了,很多中医在急难重症面前都退缩。其实中医治疗危急重症挺快的,不比西医慢,高热、浮肿、心衰、阑尾炎、肠梗阻等等,效果都非常好。我们医院的ICU就经常请我去会诊,危重患者,多系统紊乱的患者,中医的治疗思路往往能提纲挈领,救病人一命。问题是普通老百姓见到的这些案例比较少,所以他们误认为中医只是调理。如果我们要告诉老百姓中医能治大病,就要治给老百姓看看,看多了,由不得他不信。所以说来说去还是我们中医自身要硬起来,尤其是年轻中医要一批一批成长起来,超越前人。我相信现在是好中医成批涌现的时代,因为在两种医学对比下,中医越来越多的优势被了解,被认可,这让我们中国人有自信心。 


“有志青年如果想学好中医,首先需要有人指点,中医医藉浩如烟海,学说丰富杂陈,学派也让人眼花缭乱,这让很多学生不知所措,对此我认为:


第一、要扎扎实实学好经典,打好基本功,不着急,慢就是快。我一直相信费伯熊说的,‘世上本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有些人学医的时候就抱着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以为有个高手一点拨就马上成为一个神医。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不可操之过急。


第二、要有老师指点,路要走对。


第三、要多实践,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是不能脱离临床的,中医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问,“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理论一口气学好就成为高手了,这是不可能的。带着临床问题学的时候,进步非常快印象也极深。进步到一个台阶,理论上有新的认识需要再实践验证。在实践的过程中,你的境界又提高了,又有新的问题了,那就再学习。中医要学一辈子,中医的博大精深是被很多人吊在嘴上的,我是学到这会儿才真正明白,穷尽一生你都不能学完你真的想学的东西。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生生不息,正是因为中医,我们中华民族才血脉不断,所以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现在曹田梅大夫一直坚持临床带教学生,她对中医传承的贡献不仅是口头呼吁,更是一直落实在行动上。


采访现场·对话曹田梅



半夏:我相信有的的大夫拥有很快的诊断能力,就是十分钟肯定是可以看好一个病人的,但是有的病人就会提出质疑,那您怎么安抚这样的病人?

曹田梅:不用安抚。是这样的,我很多病人都是熟病人,或是家人朋友绍来的,得到好的疗效,他们不会有什么意见。第一次来看诊的病人会有各种问题,我会多花一些时间和患者沟通,尊重患者,用他能够理解的语言跟他说他的问题大概是什么情形,我要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思路,大约需要多长时间的治疗,吃完可能是什么样的结果。他一吃完果然是这样的结果,那他就非常信赖了。疗效是最重要的,你帮他解决问题最重要。不管是说什么,最后没治好病都没说服力,病人也不会信你这套。


五味子:除了课本上的知识之外,其实大夫在看病的过程中,病人反倒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很多问题大夫是可以在病人身上学到的。平时您治病的时候,怎么样在病人身上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曹田梅:天天都在学。是病人告诉我吃我开的方子是什么感觉。我其实几年前还看到一个医生说他每天要尝药,我是不会这样做的。比如说附子,你不是虚寒的状态,能尝出服用附子后的感觉吗?大夫最好的做法是用心听,就是听病人说吃完的反应,要能听进去,这就是每天最重要的学习。


半夏:您自己开发过一个病历管理系统,已经用了十多年了,为什么这么做?

曹田梅:当时我的病历记录已经有九大本了,看诊的时候我经常要看以往我给病人开的处方,病人多了之后查阅起来就非常不方便。当时朋友帮我做了这个系统,只要一搜索,相关病历就出来了。有个十年前,曾找我看过的病人,最近来找我看病,他既往有过什么病,何时来找我看的,当初什么情况,我都记录得清清楚楚,病人也感到非常惊奇。


曹大夫自行开发的病历系统


半夏:曹主任,临床中您会运用很多治病手法,除了梅花针还有什么?

曹田梅:从《伤寒论》里面就可以看到,古代中医都是针药不分家。我读书的时候,针灸系是针灸系,医疗系是医疗系。到医院工作之后,针灸科就只扎针,中医科就只开处方,这其实是有弊端的。同一个医生整体思路下针药并用,疗效会更好。一个医生就应该拿出一个最优的组合来解决病人的问题。所以后来我慢慢地把针灸捡起来,也去上了“董氏奇穴”的学习班。有一些病人,我觉得针药并用非常必要,比如肾结石肾绞痛发作了,病人痛得已经直不起腰了,那我就用董针,扎下去,病人马上就不痛,之后再服中药排石。


半夏:您现在用药是经方多还是时方多?

曹田梅:经方时方都会用,有时候也用经方和时方合方。


我的理念是,不管是经方还是时方,要老老实实掌握一大批古人的名方,真正掌握好方子的应用指证来治病。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不要以为学了方剂的组方原则,就可以随随便便组方。中医其实是非常有规范的,不要今天一拍脑袋开了一个方,符合君臣佐使,符合你的想法就丢给病人。每组的一个新的方剂就是第一次临床试验,成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要相信,对中医的学习我们目前还是在继承,谈不上创新,这些古人要比我们聪明多了。因为几千年来,只有真正经过验证的好方才流传至今,这些名方以及创立这些名方的名医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全国每一个城市都有那么多医生,每天开出成千上万的处方,一百年以后能留下来几个好方?今天我们知道的先辈名医都是非常优秀的,我想他们一辈子肯定用过很多方,留下来的又是很少的。比如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就是经典,经无数医生验证有效,这就是千古名方啊!


有学生说,我自己组方符合中医理论,辨证切合病机,为什么要花功夫背方子呢?我说你们完全忘了,中医是最务实的,开出的方子要有效,符合理论就一定有效吗?按照同样的理论可以组成不止一个处方,这是一个完美的组合,不要忽视古人的成果。这是我们中华老前辈给我们留下的财富,你要是能用其中大部分的方,那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大夫。最好的做法是:体悟其方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加减。很多学生背了50个方,50个怎么当医生?我觉得至少要背500个,像《伤寒》《金匮》都有200多个方子,再加上其他的至少要500个,而且这500个方子不光要背,还要能行当应用。




曹田梅出诊信息

■ 周一全天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银华大厦4楼特诊科407房(笋岗路)

■ 周四下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分院3楼名医堂(振华路)

■ 周二、周四、周日上午,固生堂(竹子林店)福田区竹子林四路越众越海家园三楼。

  预约电话:0755-888231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