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理图谱学习(8)——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的病理改变

 沧海一粟_1980 2017-04-27


图释

图A.蛛网膜下腔内有胶样渗出物,软脑膜弥漫性或局灶状增厚,不透明;图B. PAS染色隐球菌呈阳性(PAS x 400 )图C.墨汁染色显示隐球菌。

简述

隐球菌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真菌感染,是由新型隐球菌致病。菌体呈圆形、卵圆形,直径约2~15um,有一层厚的多糖类包膜,以芽生方式进行繁殖。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某些正常人的咽部和消化道中。一旦人体抵抗力降低或有免疫缺陷时,新型隐球菌即可致病。该病在我国各地均有散发。病菌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也有通过皮肤或消化道侵人。侵人体内后经血行、淋巴播散,或是直接蔓延。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临床上80%是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其余是侵犯肺、皮肤和骨骼。脑膜的弥漫性炎症影响脑脊液的循环,造成脑本质的允血和水肿,因此较早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脑底部蛛网膜下腔内渗出更重,常出现多数脑神经受损的症状。隐球菌引起的炎症并不重,发热和一般感染的症状也不太突出。多次腰穿检查脑脊液中的隐球菌病原体具有诊断价值。

病理变化

1.肉眼观察:脑膜血管充血、脑水肿肿胀,蛛网膜下腔内有胶样渗出物,不透明(图A),软脑膜弥漫性或局灶状增厚,尤以脑底部和外侧裂附近为重,脚间窝和脑沟内见有小结节。脑的切面上在外侧裂和纹状体附近散在许多直径0.2~7.5px的囊状间隙,内为胶样物,类似的病变还可见于小脑和脊髓中。脑室有中度扩大。约有50%的病例显示多发的脑实质内囊肿,类似于肥皂泡样改变。除了脑膜侵犯外,在灰质内小血管周围间隙内增生的隐球菌还可产生多量的囊性物质。隐球菌囊肿在基底节最为明显。

2.显微镜观察:隐球菌表现为单个酵母形,菌体是圆形,直径4~7um,周围有3~5um厚的囊鞘围绕。这个囊鞘在PAS染色或黏液卡红染色下呈强阳性。有时隐球菌的染色与脑实质内的淀粉样小体类似,容易被混淆。早期病变在蛛网膜下腔或囊肿的腔隙内见有大量的隐球菌菌体,悬浮于胶样物中,部分菌体在吞噬细胞和异物巨细胞中。PAS染色及墨汁染色可显示隐球菌(图B、C)。

(原作者 刘颖 王寅 选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