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即将灭亡之际:一小吏率全城击毙了七万清军创下军事奇迹

 昵称16436572 2017-04-27
大明即将灭亡之际:一小吏率全城击毙了七万清军创下军事奇迹 
作者:[椰果] 来源:[潮人茶语2017-04-11] 2017-04-26


    今天给大家讲一段被遗忘的历史,还有一个被遗忘的民族英雄。我们都知道抗战的艰难,但中国有一段岁月,可以说跟抗战一样凄惨,那就是明末。

  在那段悲凉的日子里,曾经强大的中原王朝变得不堪一击,曾经被看不起的,却突然变得无法战胜,百姓迷茫,精英阶层无奈,还被迫遵守一些丑陋而耻辱的规矩,也就是剃发易服。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低头于满清,有许多有骨气的人都宁可断头,另外还有女人也没接受那些规矩,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规矩——男降女不降,所以女性的衣服和缠足都保留了,以示抗争。

  回归正题,当时尽管满清已经无敌于天下,所有征兆都预示着满清即将征服中国,但仍有许多爱国志士在抵抗,可以这样说,从满清征服中国到灭亡,他们的抵抗从没中断过,因为对他们来说,民族和尊严胜过他们的生命。

    当时的大明已经危如累卵,连皇帝都上吊自杀了,他死之后,大明无人掌舵,满清趁虚而入,势不可挡,尽管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从没放下武器,从没放弃大明,但还是无法扭转历史的车轮,他们就像一颗颗流星,闪过大明的夜空,却最终坠落。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其中一颗闪亮的明星,他不是什么首辅,也不是总兵,无法一呼百应,他只是大明朝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员,一个小小的典史,但他却成为明末清初最闪亮的一颗星,他就是阎应元,在国家即将灭亡之际站出来的小官员。

    当满清南下的时候,南明军队和许多起义军都被清兵击败击溃,一退再退,不断地苟延残喘,许多人也知道接下来只能接受新的统治者了。

  但这个时候,满清下了一个剃发令,要知道当时的人们都觉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发是万万不能的,头可断,发型不能断,一个剃发令就引发了一场场民族起义,而有一个地区的反抗是最激烈的,那就是江阴。

    当时的阎应元尽管只是一个典史,但他名声好,能力也强,还打过海盗和倭寇,于是江阴人纷纷推举他当江阴这座城市的首脑,守住这座渺小的城市。

  但是这又谈何容易,以一城之力,抵抗一国之兵,这十分疯狂,但也可以看出这座渺小的城市的骨气。

    于是阎应元知道,江阴百姓也知道,这一次只能同归于尽,杀一个是一个,杀一对还赚了。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奸细,因为满清最喜欢用奸细破城,而非堂堂正正之师。

    为了给敌人造成最大的伤害,他们在兵器上涂上毒药,在箭上捆绑火药,为了守城,他无所不用其极,在故事的最后,他做到了,他以一城之力,抵抗24万带着两百门大炮的清军,还击杀了足足七万五千人。

    但代价极为残酷,这座城市成了“鬼城”,仅仅活下来53人。从此,江阴人和清朝的矛盾已经无法调解了,直到乾隆时期,只要是江阴人都不参加科举,也不去朝廷当官,甚至连康熙都出面强迫他们去参加科举。

  阎应元的故事对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一个被遗忘的故事,一种被遗忘的民族精神,但纵观整个清朝,这种精神从没有断绝过,因为这是一种归属感,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一直到中华民国的成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