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干扰素可以治疗乙肝呢?

 海纳百川cl 2017-04-27

作者: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常玉英 擅长:食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及肝胆胰疾病的诊治,消化内镜操作技术娴熟,能开展多项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如食管息肉、胃息肉、结肠息肉、直肠息肉的内镜切除治疗等。

为什么干扰素可以治疗乙肝呢?

干扰素治疗乙肝的作用机理如下:

干扰素是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药物。干扰素进入人体后,可以激活细胞的干扰素基因,主要编码合成三种抗病毒蛋白:(1)2’5’寡腺苷酸合成酶,以激活细胞内核酸酶,使得病毒mRNA降解。(2)2’5’磷酸二酯酶,可以除去运载核糖核酸的末端,从而抑制蛋白质转译的过程。(3)蛋白激酶,可以使得蛋白转译的起始因子a亚单位磷酸化,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所以干扰素并不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细胞基因组产生另一些蛋白质来发挥疗效。

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干扰素系统紊乱的现象。研究显示,病毒性肝炎患者产生白细胞干扰素的能力明显降低,但是对于外源性干扰素反应良好。另外,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干扰素的灭活或抑制因子。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希望可以激发体内干扰素系统的抗病毒作用,或者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耐受,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不能有效清除乙肝病毒,导致病毒在机体内不断繁殖。如果病毒在体内处于静止状态,没有持续复制,但是乙肝病毒仍然会不断损伤肝脏。干扰素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加强体内自然杀伤细胞核辅助性T细胞作用,可以间接抗病毒。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杀伤T细胞要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必须有双重识别作用,也就是说,一要识别病毒感染的细胞膜上病毒抗原的表达;二要识别是否具有自身细胞的抗原,即组织相容性抗原MHC-I抗原,才能具有清除病毒的作用。干扰素能促使细胞膜上MHC-I抗原的表达,从而使杀伤T细胞能具有双重识别,加强抗病毒作用。

目前研究还发现,干扰素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这为慢性乙肝患者提供了一线希望。对于干扰素在乙肝病毒性、免疫学、临床医学方面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查看更多乙肝相关知识,请到好大夫在线网站搜索乙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