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厢记1西厢原型《莺莺传》(上)

 金色年华554 2017-04-27

演讲人:李昌集 

讲师简介:徐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散曲学会理事,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著有《中国古代散曲史》、《中国古代曲学史》、《书法篆刻》等专著。

内容简介:《莺莺传》又叫《会真记》,讲述的是发生在唐代贞元年间一个始乱终弃的爱情故事。《莺莺传》到底隐藏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为什么在当时,许多作品都以它为蓝本?又究竟是什么,使它流传到今天?

全文:

  在中国古代戏剧中有一部戏剧是流传时间最长,演出最红火,大家都知道它就是《西厢记》,《西厢记》自从问世以来一直流传不衰,今天我们的昆曲还有《西厢记》,在京剧中有一部著名的戏剧《红娘》,它也是取材于《西厢记》,这个红娘是家喻户晓的一个名字了,正是由于她的穿针引线,所以才使两个年轻人终成眷属,所以《西厢记》是大家都非常喜欢的一部喜剧。

《西厢记》为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所撰写,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与《红楼梦》并列,被誉为“中国文艺中的双璧”,《西厢记》讲述的是一个才子佳人最终喜结良缘的故事,穷书生张生与相国家的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然而,他们的爱情却遭到莺莺的母亲崔夫人的强烈反对,在莺莺的丫鬟红娘的帮助下,最终张生取得了功名,衣锦还乡,迎娶了崔莺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西厢记》所表达的主题,而剧中的戏剧角色红娘,更是成为人们生活中媒婆的代名词。

大家知道《西厢记》是杂剧,但是这部杂剧它的原创并不是王实甫,而是根据唐代的一部小说叫《莺莺传》改变的,这部《莺莺传》,它的作者是唐代的一个文人叫元稹,《莺莺传》在唐代还不是那么十分的盛行,到了宋代就开始大大的红火起来,宋代有一个叫赵令嗣的说,他说“至今士大夫,喜谈幽玄,访奇述异无不举此以为美话,至于娼优女子,皆能调说大概。”就是说北宋的时候,那些士大夫,也就是上层的知识分子,都喜欢谈一些神奇的,有趣的故事,那么大家谈的最多的就是《莺莺传》,都在津津乐道《莺莺传》这个风流韵事,那些娼优女子,就是妓女们,也都喜欢讲述《莺莺传》的故事,《莺莺传》的故事为什么流传这么广呢?它说的是一个凄凉的爱情故事。

《莺莺传》又叫《会真记》,是唐代著名诗词元稹所著,讲述的是发生在唐代贞元年间一个始乱终弃的爱情故事,书生张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他的远房表妹崔莺莺,莺莺的美貌深深吸引住了张生,经过张生的多次努力,莺莺接纳了张生,并与他私定终身,然而当张生得到她的全部身心后,最终却无情的抛弃了莺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悲剧,但是千百年来,这个故事一直牵引着人们的视线。

那么,这个爱情故事千古以来,人们为什么喜欢它,为什么不断地读它呢?就是因为这个小说对这个书生为什么突然抛弃了他心爱的人,说的模模糊糊,所以千古的人们都在追问这个谜,都在探究这个谜,有的人发现这个其中讲的书生,原来历史上实有其人,《莺莺传》的故事记录了一个历史上的真实的故事。

同时,人们还发现这个故事中那个主角崔莺莺,她的言行和她的身份不太符合,不太像小说中说的就是那么一个大家闺秀,同时人们还发现,这个小说中有很多令人不理解的事情,比如说崔莺莺的母亲,崔夫人对自己女儿的婚事为什么非常冷淡,还有许多,所以从古至今,不少人都在追究它,那么,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我们大家一起来猜一猜这个谜,文学的解读是没有绝对权威的,我们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不同的人可能对一部文学作品有不同的评价,有不同的感悟,所以大家听我讲了这个故事以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是最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看《莺莺传》这个故事。

《莺莺传》是一部文言小说,它的作者是唐代的文人元稹,这个故事写的年代是唐代的贞元年间,讲述的也是贞元年间的一个故事,唐代的贞元年间是什么意思呢?贞元是一个年号,过去的皇帝一旦登位以后,就要为自己的开始登基的坐龙椅的年代取一个年号,这个年号可以用一年,也可以用许多年,从明代以后,一个皇帝就定一个年号,一直到他下了个皇位,比如说康熙,康熙就是康熙皇帝的那个年号,他在位六十一年,所以从康熙一年到康熙六十一年,以前一个皇帝可以有几个年号,这个贞元就是唐德宗李适用的一个年号,这个年号一共用了二十一年,也就是从公元785年到公元805年,据我们今天大约1200年左右不到一点。

这个故事说了这样的一个内容,说是唐代的贞元年间,也就是离我们1200年之前,有一个书生姓张,叫张生,这个张生长得很漂亮,性格很温和,二十三岁了还从来没有谈过恋爱,也没有做过什么风流事,当然,古代的年轻人谈恋爱的条件比我们现在就差多了,现在我们的年轻人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学习,但是我们古代的年轻人却没有这样的条件,古代女性是不参加社会工作的,古代也有很多学校,从乡、县、州、府,也就是知道中央都设有一个学校,但是所有的学校一律不收女生,所以,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里面,祝英台要去上学,他就要化装成一个男生,梁山伯和她相处了那么长的时间,都没有发现他是个女的,为什么?因为他压根儿没有那个意识,就没朝那方面去想,所以我们古代的年轻人接触的机会比较少,谈恋爱的条件当然不如我们现在那么的优越。

但是,像张生这样二十三岁了还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小说上说是未尝近女色,也就是还从来没有发生过两性关系,在当时那个年代,也还是不多的,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古代婚姻的年龄规定的早,通常中国古代的法定婚姻年龄是男子二十,女子十五,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古代战争比较多,所以人口就很重要,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与它的人口成一个正比的关系,人口多这个国家的国力就相对强,这样的一个婚姻年龄就促使了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就是中国古代的年轻人走上社会的年龄比较早,十八九岁就是个成人,一个成人的男子走上社会以后,接触女性的机会就比较多了,作为文人,他接触的最多的就是青楼女子,青楼嘛,又称秦楼楚馆,是中国古代歌舞表演的一个主要的场所,在青楼中就聚集着大量的妓女,古代的妓女主要是艺妓,主要是卖艺,虽然中国古代的妓女地位很低下,卖艺和卖身不是分的那么太清,但是主要是以卖艺为她们行为的追求的乃至于工作的主要内容。

当时的第一流的艺术家都是妓女,我们可以举这样几个例子,唐玄宗的时候,在宫廷教坊中,这个宫廷教坊就是当时宫廷中进行音乐表演的一个机构,在这个教坊中有一个名妓叫许和子,艺名叫永新,就是当时宫廷中的第一女歌唱家,当时民间还有一个著名的女歌唱家叫念奴,她的艺名叫念奴,她的歌声非常嘹亮,她一唱歌钟鼓琴瑟的乐器就黯然失色,所以唐玄宗对她的歌唱十分的赞赏,有人建议就把念奴招收到教坊中去,唐玄宗就说了,说这个歌唱得这么好听的这么一个女子,如果把她招收到宫廷教坊中,民间就很难听到她的歌唱了,我这个君王不能专美,就把她留在民间吧。当时还有一个著名的舞蹈家叫公孙大娘,她是以剑舞闻名天下,当时有一个著名的数学家叫张旭,看了公孙大娘的剑舞以后,得到很大的启发,他的草书写的是更加流利,龙飞凤舞,出神入化,是一个舞蹈家,所以这是中国古代一个很特殊的一个现象,就是那些妓女们是最富有文艺才华,最富有文艺修养的一个女性群体,这样的一个群体和文人们有更多的兴趣爱好相同,有更多的那种语言上的一种交流,所以文人和妓女的交往,在中国古代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人们常把出淤泥而不染看作是良好的品行,《莺莺传》中的张生,似乎便具有这样的品质,在当时的风月场上,张生风流倜傥,而又洁身自好,这样的人给人们的感觉应该是对感情非常认真,而又非常负责的,这也可以算得上在当时那些闺中待嫁的女子们心目中的意中人,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究竟是什么样的女子乱了张生的阵脚?他又究竟是如何处理这一突如其来的情感的呢?

张生是个文人,当然二十三岁了也接触过不少的妓女,但是张生洁身自好,还从来没有和妓女做过风流事,有一天张生就到当时的河中府,河中府就是今天的山西一带,到河中府的一个蒲州去旅游,就住在蒲州东边十多里的一个叫做普救寺的庙中,恰巧有一个崔姓人家的寡妇,带着自己的儿女,和一帮仆人回长安,长安是当时的京城,回长安路过蒲州,也住在普救寺里面,攀谈起来,张生和这个崔家居然是亲戚,论起辈分来崔夫人应当是张生的远房姨母,就在这时候蒲州的一个节度使,就是驻守河中府的军队的最高军事长官死了,结果呢,他部下的军队就趁机出来骚扰百姓,崔家财产甚厚,多奴仆,很有钱,是个富贵人家,当然就是抢劫的重要目标,所以崔家一家都非常惊慌。那么,幸好张生和蒲州的那个驻军的一些军官们有点关系,就请求保护,这样崔家一家得免于难,十天以后,朝廷派了一个叫杜确的将军来整肃军务,平息了这场骚乱,崔家就躲过了一劫。

为这个事崔夫人就非常感激张生,就设了一个小小的宴席来酬谢张生,在这个演戏上崔夫人就对张生说,说我们一家都是因为你才得到保全的,我也没有什么办法来酬谢,就让我的女儿和儿子来拜谢你这个兄长吧,于是就先要她的儿子,十来似的一个叫欢郎的来拜谢他这个兄长,接着叫她的女儿,就是崔莺莺也出来拜见她这个表兄,好长时间崔莺莺都不肯出来,为什么呢?小说没有说,我猜想大概是在偷偷地看这个表哥吧。

像莺莺这样的一个年轻的女性,她的心里有很多心理状态是我们这些人很难了解的,所以我就想年轻的朋友们,特别是我的年轻的女学生,尤其是我的女儿,她也二十多岁,向她谈到这个故事,问问她的感受,她就说了,她说爸爸你知道,一个女性,特别是像莺莺这样,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大龄女性了,已经是大龄的未婚女性了,她对自己的婚姻是很敏感的,她碰到一个年轻的男子,很害羞的一句话不说就几种可能,其中一个很大的可能就是她已经对他有了某种好感,她为什么很长时间不出来呢?她说爸爸在我看就是她在偷偷地看她的表哥呢,所以我就觉得我们这些读文学的人,更多地进行交流,可以有助以我们对作品的一些更深的,更细腻地一些理解,我们就先回到我们的故事中来。

那么现在莺莺就躲着不出来,崔夫人这么一看,火了,对女儿说了,说我们一家都是因为你的表哥才保全的,不然的话你早就被乱军掳走了,你还讲什么面子,避什么嫌哪,这么一说,过了一会儿崔莺莺出来了,脸红红的,很害羞的坐在母亲的旁边,张生一看这莺莺是光辉动人,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女子,一下子就被莺莺吸引了,在酒席间,他就逗着莺莺想跟她说话,但是莺莺就是不理他,一直到酒席散了也没有说上一句话。张生可谓对他的表妹崔莺莺是一见钟情,见了以后整个的心就放在了莺莺身上。

这个一见钟情是古代爱情当中最多见的,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今天我们的爱情故事中常说常新的一个话题,为什么会发生一见钟情呢?很多专家都在研究,研究来研究去,谁也说不清,反正就是一看就喜欢,一看就心跳,一看就丢不下,它是爱情中一种最朴素而又最神秘的感觉,同时也是爱情中最珍贵最美妙的起点,只要是一见钟情就有了全部的理由去爱,当然一见钟情也很有可能会是一厢情愿,现在呢,张生就好像碰到了这样的情况。

一厢情愿是爱情中最苦涩的一种味道,那么张生对莺莺的一见钟情,会不会变成一厢情愿呢,风流倜傥的张生还不至于招人厌烦,但是为什么第一次见面,莺莺却对他如此冷淡,张生又该如何摆脱他这一尴尬的境地?

怎么办呢?张生就想了个办法,莺莺有一个贴身的丫鬟叫红娘,小姑娘,张生就想办法接近红娘,看到红娘以后,就把自己对莺莺的那种感情吐露给她,红娘还是个小姑娘,一听张生这个话既吃惊又害羞,一转身就跑了,这个张生很后悔,为什么后悔呢?小说也没有说,大概是比较丢面子吧,过了这么几天,张生再也见不到莺莺的影子,也看不到红娘,但是几天以后突然红娘主动的来找张生,张生就不敢向她提莺莺的事,就很惭愧的向她道歉,但是,红娘却主动的向张生出了一个主意,你和她家不是亲戚吗,知根知底呀,你为什么不向崔家提亲呢?张生说我不是一个对一个女子一见就动心的人,但是自从见了莺莺以后,我就爱上她了,我是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什么事也做不成,如果要提亲的话,一来二往要三个多月,像我这样现在的话,早晚就要死了,到了三个多月恐怕我就像菜市场的一条干鱼了,红娘一听说怎么办呢?说这样,我们家小姐是一个很自重的人,就是对尊贵的人也不能有冒犯自己的话,你这样的话,我就更不好去向她说了,但是我们家小姐很喜欢诗文,你不妨把你的意思写成诗去告诉她,除此以外,就没别的法子了。

这张生一听,好啊,就写了两首诗交给红娘,请她转达给莺莺,两首诗写的是什么呢?小说中没有讲,所以我们就不知道,但是这个情节很值得推敲。

红娘是一个婢女,是一个下人,她怎么敢来呢?她出这个主意为什么呢?我想,我猜有三种,第一种是红娘自作主张,第二种可能是莺莺的暗示,第三种可能就是莺莺的指派。这三种可能我觉得第一种可能性比较小,因为作为一个婢女,地位是很低的,又是一个小姑娘,不大敢自作主张做这样的事。第二种莺莺的暗示可能性比较大,至少是红娘感觉到莺莺对张生也有好感,我们就回想那个以前的故事,莺莺为什么很害羞的好像又有点忧郁的,脸红红的坐在自己的母亲旁边,那么一个年轻的女子,在一个年轻的男子面前显得很害羞,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微妙的迹象。那么,红娘可能感觉到莺莺对张生也有好感,所以她才来向张生出这个主意。第三种情况是莺莺的指使,莺莺的委派,我觉得可能性最大,为什么呢?因为作为红娘这么一个婢女,她一开始一听一吃惊就吓跑了,几天没有敢来,如果没有莺莺,没有小姐的主使,不大敢有这个胆子做这样的事。

不论这三种猜测哪一种成立,红娘的出现毕竟给相思中的张生带来了一丝希望,那么这个小姑娘能否把张生表达自己感情的诗文传到莺莺手里呢,看到张生的情意一直躲在幕后的莺莺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那么到了傍晚,很快傍晚红娘就回来了,带给了张生一封莺莺的回信,然后就走了,那么张生一看这封信上写的是什么呢?写的是一首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我们把它翻译成现在的语言是什么呢?夜深了,月亮已落在西厢的屋下,风吹着半开的门,月光把花枝的影子拂在墙上一动一动的,是不是有人在轻轻地走来。张生一看心里面知道,这是莺莺约他半夜去相会,现在一见钟情的张生得到了莺莺的一个回应,那么这个约会结果是什么样呢?

到了半夜,张生就借着一个梯子翻过了墙到了西厢房,大家注意这个小说上描写的细节,张生到了西厢房一看,门果然是半开着的,他就把门推开,悄悄地进去,而且红娘已经在外睡着了,这个张生就把红娘推醒,红娘一看说很诧异,你怎么来了,张生说是你家小姐约我来的,你赶快去叫醒她,就说我来了,红娘转身进到里间,一会儿出来就对张生说来了来了,这个张生的心情很激动,以为自己的心愿可以实现了,不一会儿就发现莺莺出来了,穿着很工整的衣服,面色很严厉,见的张生就训斥他说,我们一家得到你的保全,是的,你对我们有大恩大德,但是你想入非非,要不懂事的红娘传了一个歪诗给我,这就不对了,希望你以后遵守礼教,不要胡思乱想,一些不上规矩的事,说完转身就回到里间去了,张生是呆在那儿好长时间才回去。故事到了这儿,张生好像还是自作多情,一厢情愿。但是,这个情节很值得推敲呀。

张生到了西厢房门是开着,红娘是睡着了,而且她不知道张生要来,所以这个门应当是莺莺悄悄地在红娘睡着以后开的,如果张生是不叫醒红娘,然后直接到莺莺的房间里,会不会就不会有这样的一幕呢,也不可能,因为莺莺穿着很工整的衣服,早就整装待训,就是等着要把你张生训一通的,但是这个做法本身就很有疑问,莺莺说她写这个诗把张生约过来,就是要当面向你说清楚,你不要胡思乱想,但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吗,她只要向她的母亲崔夫人一说,不是就更简单了吗,跟张生的姨母,跟自己的母亲就说,你看你宝贝的姨侄不是个好人啊,你看,信一看,把他赶走吧,什么故事就没了。莺莺为什么背着母亲来约张生?为什么把张生叫过来以后,又这么严厉地来斥责他,总是我们觉得莺莺这样的做法似乎有着别的用意。

俗话说女人心海底针,莺莺这样做究竟有什么用意呢?经过了这次的打击,张生是否依旧会为情所困,接下来那个穿针引线的红娘还会出现吗?

过了几天以后,张生是再也不敢胡思乱想了,一天晚上张生已经睡着了,忽然有人把他推醒,一看,红娘抱着一个枕头,一床被子进来了,对他说来了来了,你还不赶快起来,张生赶忙坐起来,端端正正的坐着,又惊又喜,就好像在做梦一样,不一会儿红娘搀着又娇又羞的莺莺来了,一对年轻人就这样私下结合了。

那么这个故事到了这儿,开始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红娘、莺莺、张生,这三个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再想想莺莺为什么会突然转变呢?

因为这样转变,这样的行为在古代后果是很严重的,古代的法律是这样规定的,订有婚约的男女,如果是婚前私合的话,被发现了它的处罚是叫先奔后婚,只能为妾不能为妻,如果没有定有婚约,就私合,算通奸罪,通奸罪的处罚是仗三百流千里,什么意思呢?就是打三百棍,这个弄得不好是要打死人的,然后流放千里,当然不允许结婚。所以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的,莺莺十七岁应该已经是个成人了,在当时男二十,女十五为婚的条件下,在当时的历史状况中,莺莺应该已经是个成人了,她会不知道吗?所以,这个事情应该说莺莺是知道的,她为什么这样突然转变呢?我们再看以后的故事。

这一晚以后,莺莺又躲了起来,十几天没有见张生,张生很着急,就写了一首长长的诗,叫《会真诗》,请红娘转给莺莺,诗的内容是什么,小说也没有讲,我想大概无非是向莺莺表述自己的情意,那么,这天晚上莺莺又到张生这儿来,两个年轻人又这样幸福地结合了。我想故事到这儿已经足够我们推敲了,莺莺的行为使我们总觉得有点想不通,莺莺在爱情上已经跨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在当时那个时代,也是一个女子最艰难的一步,那么,爱情一旦爆发它就是不可遏制的,为什么莺莺又把张生冷却了十几天呢?直到张生向她表明了心意,她才向他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的身心,莺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莺莺这样反反复复的行为,究竟是为什么呢?下一讲,我们就继续走进这个故事,和大家一起来猜一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