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伯虎4唐伯虎是江南第一才子吗

 金色年华554 2017-04-27


内容简介:唐伯虎果真是江南第一才子吗?“江南第一”难道真的是唐伯虎自封的吗?孙丹林教授将给大家精彩讲述一个真实的唐伯虎。

全文:

 这一讲我们来讲述唐伯虎真的是江南第一才子吗?

在影视剧当中,在民间的传说和一些散见的杂志、书籍当中,人们都言称唐伯虎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其实,在这个判断中,就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唐伯虎真是才子吗?是不是就会整两句顺口溜,会信笔涂鸦整两幅小画笔,而浪得虚名呢?第二个问题是,是才子,他果真是江南第一才子吗?我们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必须了解唐伯虎到底是不是才子,讲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上虎丘山游玩,在山上,看见几个乡绅,围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干什么呢?饮酒赋诗,唐伯虎能不站着吗?所以,驻足观看,其中,看见一个老伙计,在那儿憋得脸鲜红,摇头晃脑,抓耳挠腮,老百姓讲话,吭哧瘪肚,还没整出来,唐伯虎嗤笑一下,这人一回头,一看,一个小乞丐,因为唐伯虎不修边幅,大家都知道,你干嘛来了,你知道我们是干什么吗?做诗你懂吗?做诗,你一来不大煞风景吗?这诗还能做吗?唐伯虎这一笑,老爷,你看,我看你这诗做得挺费劲,这么半天也没做上,哎,这个人非常生气,这不瞧不起我吗?你凭什么呀你一个乞丐呀。他一看,这样,我就难为难为你,你做,行不?唐伯虎说,老爷,我做诗有个习惯,必须得喝酒,没酒这诗我做不了。给他,端了一杯酒,唐伯虎也没客气,端起酒杯,咕咚,先整一口,然后唐伯虎拿起笔来,先写一句,一上一上又一上,第二句接着写,一上上到高山上,这几个人一看,这什么玩意,这是诗吗?几个人哈哈大笑,唐伯虎根本没管他,没吱声,然后,抬眼环视一下群山,又喝一口酒,下面又写了两句,这样,一首完整的诗写成了。什么诗呢?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五湖四海皆一望。这诗不得了,你看,第一句,平平喳喳,啥也不是,第二句,有递进了,也是平平淡淡,可是第三笔,你看见没有,陡然一转,神来之笔呀,举头红日白云低,这多大气势啊,第四句,转承启合,五湖四海都是,历历在目,尽收眼底,有气魄,有才华。这几个乡绅一看,这是真诗,咱碰见大诗家了,结果唐伯虎在他们惊叹夸赞还没结束呢,唐伯虎自个儿走人了。这则故事,就反映了唐伯虎真是诗思敏捷呀,真是才华横溢啊,溢是啥?不就是流出来,那不随便溜达吗?才华横溢,还显示出他这种放浪不羁的思想性格,有一定的传奇色彩。

本来,唐伯虎也是明代当中和祝允明,也就是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并列为吴中四大才子,本来唐伯虎也和文征明、沈周、仇英并称为吴门四家,而且,是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在中国画的历史上,的的确确占有引导地位的时间较长,长达150余年。那唐伯虎是了得人物吗?

唐伯虎在小的时候,他父亲给他请了一个算命先生,因为他父亲对他特别重视,他家几代单传,这个我不多讲,算命先生曾经告诉唐伯虎的父亲唐广德说,这孩子生性顽皮好动,不爱读书。要说生性顽皮好动,这咱替唐伯虎接受了,他果然这样,但要说,人家唐伯虎不爱读书,那是冤枉人家唐伯虎。我们作影视剧,在传说故事当中所知道的唐伯虎,就是一任放浪,一任风流,很少接触唐伯虎刻苦学习的故事,很少接触,其实,唐伯虎非常喜欢读书,就是他在命运最坎坷的时候,他都没忘了读书,这是真实的唐伯虎。他的这种爱读书的习惯,其实是他从小养成的,他家的藏书特别多,所以,唐伯虎从小做完了他老师留给的作业,帮他父亲做完了零活,马上就跑回自个儿小屋去读书,而且经常是彻夜不眠,史上有记录说,唐伯虎每夜尽一卷,尽,就是用尽了,没了,能读完一卷,证明唐伯虎喜欢读书,而且唐伯虎读书,门类十分广博,他从小读书的时候,就先读经史子集,全读了。经是什么?儒家代表作品和语言类方面的书,这是经;史,那就是历史和一部分地理内容;子,诸子百家的著作;集,诗词曲赋,或者一些文艺作品,所以,少年的唐伯虎就自己读了经史子集,除此之外,天文、历法、音乐、算术,他也都广为涉猎。所以,唐伯虎11岁的时候,他的琴书画乐,声名远播,远远近近,邻邻居居,亲戚朋友没有不知道唐伯虎的,知道唐伯虎什么?聪颖好学。

除此之外,他非常愿意学习别人的长处。大家都以为那唐伯虎那么狂傲不羁的人,恃才傲物的人,他能看得起谁?还真理解错了。唐伯虎少年的时候,他确实也很狂傲,但有一件事,使唐伯虎反思良久,对他是一个触动。什么事呢?

有一天,他上他的好友,就是祝允明,号枝山,到祝枝山他们家串门,串门他也没敲门,直接进去了,连书房他也径直走进,一见祝枝山在里干嘛?浑身一丝不挂,满头大汗在那儿书法,写字呢,祝枝山是明代号称第一书法家,祝枝山正写字,所以,这唐伯虎一看,这是自己崇拜偶像,他怎么这个形象呢?啥也没穿,就在那儿刷刷写字,还整满头大汗,唐伯虎哈哈大笑,忒遭笑了,干啥呢你,祝枝山这才闻声抬头,你来了,你笑啥呢,唐伯虎这样说,说,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这是《诗经·七月》里面的话,他笑话祝枝山,说你无衣无褐,怎么可以生活呢?你这叫啥玩意呢?没想到,祝枝山慢条斯理地回应了一句,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也是诗经里的话,是诗经当中秦风里的话。下面还有两句,说,王与兴师,修我戈矛,就是说,谁说没衣服?咱俩可以同批一件战袍嘛,大王现在要兴兵打仗了,咱们要赶快修理好戈和矛嘛,你看祝枝山回答得很随意,很轻松,但引起唐伯虎内心的震惊。都说祝枝山吃喝嫖赌,没文化,你这锦绣文章不是张口就来吗?所以,他特别佩服,甚至是叹服祝枝山的文思敏捷,他非常佩服,叹服祝枝山的博学积累。事实上的祝枝山,也果然非统凡响,他是明代和和唐伯虎齐名的才子,尤其在书法上,被誉为明代第一书法家,从此以后,唐伯虎便更加尊重祝枝山,在祝枝山身上,着实学了很多东西。

说实在的,我非常喜欢这段小故事。什么原因?我觉得这两个好朋友,大家都知道,这两个好朋友,是到处放浪,凡是知道他俩的人,特别是老百姓,知道他俩就是放浪,但是,这则小故事,更贴近他俩文人,才子的对话,这是才子,正因为唐伯虎的聪颖而且好学,所以,这位才子在16岁的时候,已经夺得了一个童子试的秀才第一名,29岁的时候,又得了乡试第一名,两个第一吧,咱们不是第一个问题先解决,唐伯虎到底是不是才子的问题,你看,这是两个第一,因此,被时人称誉为,夸赞他,是天授奇颖,才锋无前的江南奇士,早就在当朝,当时,就有这样的称赞定语。

下面我要先说唐伯虎是丹青妙手,他从小就显露他在绘画方面的天才,据说他蹒跚学步的时候,就拿着小树棍蹲在地上画鸡画鸭,他们家开酒馆的,画得栩栩如生,老百姓讲话,画啥像啥,画得跟活的一样,据说现在,我国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幅叫《贞寿堂图卷》就是唐伯虎17岁的时候画的,少年成名,少年之时便才气飞扬。尤其唐伯虎最为擅长、最为让人称道的是什么呢?是以能诗善画,而且诗画并用的这样一个高超艺术,折服了当时的一大批人,这里我再讲一个故事,同样,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另一幅画卷是什么呢?是唐伯虎所画的叫做《陶毂赠词图》。

这幅画,其实画的是一个故事,画的是北宋年间,有一个大臣叫陶毂,他出使南唐,到了南唐以后,对李后主态度傲慢,言辞不逊,所以,南唐朝廷上的一干大臣,非常生气,有一个中书侍郎,出了一个主意,他就派一个宫妓,叫做秦蒻兰的女子,到了陶毂下塌的驿馆,就是宾馆,到哪儿去,勾引陶毂。美人计。这陶毂当天晚上一看,哎呀,这宫妓,漂亮,美,所以就在当晚上同床的时候,陶毂便写了一首小词,赠给这秦蒻兰。

第二天,这李后主他不得设宴款待陶毂吗?这陶毂又不是昨天晚上那样了,又装了,又绷上了,我是使臣啊,整出一副道貌岸然的君子模样,李后主一看,让宫妓出来,为我们的酒宴助兴,歌妓出来了,那歌妓开口便唱,好姻缘,恶姻缘,奈何天,才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陶毂一听,哎呀,脸刷一下就红了,这不昨晚上我给那谁,写的小词吗?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抬头一看,哎呀,正是昨天晚上那个秦蒻兰。这就是基本画面所表现的基本故事情节。

那么,唐伯虎画面上是怎么画的呢?说陶毂斜倚在塌上,大凳子上,十分傲慢,深情傲慢,但是脸色红晕,脸红了,丢人,表情是这样,不但如此,唐伯虎在这幅画上,还题了一首自己写的诗,有意思。这诗这么说的,一宿姻缘逆旅中,咱俩一宿的姻缘,短词聊以识泥鸿,我赠你一首短词,略表我的心情,留做纪念吧,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我要是当时的陶毂啊,我根本就面不改色现不跳,你爱谁来谁来,你爱唱啥唱啥,咋的,不就我给你一首小短词吗?我就写了,我就不脸红,你看,就这首诗,它不仅前边是批判和揭露官僚士大夫的虚伪,而且揭示了唐伯虎这种心胸坦荡啊,表里如一啊,敢说敢当的大丈夫行为和人格魅力啊。

唐伯虎在绘画上,善于取前人之精妙,创造出独具自己风格的作品,特别是他的仕女图,他的仕女图,至今也无人企及。仕女图画得非常漂亮,非常好,堪称一绝,是我国绘画史上惟一以妓女为模特的一位大画家。

唐伯虎由于他一生是灾难多多,祸事连连,所以,唐伯虎就常常是把自己心中的忧愤,通过画笔,倾注在本来应该是集尽各种手段表现仕女清丽、美妙的这样一幅画面,他却把自己的忧愤,附在仕女图上。我们举一个例子。
  有一幅图画,叫秋风纨扇图,画面上,一位侍女手持纨扇在院亭中徘徊观望,脸上愁云密布,十分郁闷的样子,不但画面是这样,唐伯虎同样还有自己写的一首诗,题在画面上,是这样说的。秋来纨扇合收藏,合,就是应该了,秋来了,你扇子还盯着啥啊?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通过这幅仕女图,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表达对社会上世态炎凉的谴责与批判。

唐伯虎同时是个诗文玉手,诗文写得都很好,更多的我不说,仅仅是举一首诗,你看唐伯虎,唐伯虎后来生活非常窘迫,非常贫困,不得已,就以卖画为生,赶上了唐伯虎现在卖画,那还说啥了,那得多少个别墅,那时候不行,那时候,你看他自己是这么说的,他说,青衫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活苦食艰,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不用解释,诗句语意十分鲜明,穷途潦倒,靠卖画为生的艰难,完全从这儿十分平俗的语言当中,我们大家一目了然,习情尽知。唐伯虎如果说他是一位诗文玉手是突出特点,他是善于表达无论怎样题材内容,都用非常平白的语言,近乎老百姓说大实话的那种风格把它表述出来,而且不避礼俗,有唐元之风,因此,唐伯虎的诗,不仅深受市井百姓的深深喜爱,大伙愿意听这玩意,你整高深的他看不明白他不喜欢,能听明白他就喜欢,不仅深得老百姓之喜爱,更主要,我们在这里讲唐伯虎,更主要表现出唐伯虎那种率真的性格,他是很率真的。

那么,唐伯虎到底是不是江南第一才子呢?这话是怎么来的?最早说唐伯虎是江南第一才子的是明人,明代的阎秀卿,他在《吴郡二科志》中说,唐伯虎在科场舞弊仕途失意之后,图其石曰,图其石是什么呢?就是弄一块石头刻一方印,印文上写,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这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知道了,江南第一风流子,第一个,谁先说的?唐伯虎自个儿说的,谁说是唐伯虎自个儿说的?是阎秀卿说的。按理来说,那阎秀卿和唐伯虎几乎是同一时代人,他为苏州做的历史志,应该相信啊。但是我发现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个,大凡智商够用的正常人,谁能先说我是风流才子,而且我是第一风流,正常吗?不正常,不合乎唐伯虎正常的思维逻辑。尤其是作为才子,是古代对学品、人品很高的人的一个美称,一般不可用来自称,这是第一个我提出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持这种说法的第一人,阎秀卿说,唐伯虎在科场蒙冤失意后,刻的这枚章,其实,唐伯虎科场失意后,立即就陷入了一个沮丧、失望、屈辱和悲愤的心理环境之中,他在这样心情之中,他还有情绪,他还有心思说,你别看我坐牢了,但我是第一风流才子,能吗?这种心境下,他能有这种自诩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心情吗?也不可靠,令人怀疑。

第三,唐伯虎是一个生死相护,勿移旧恩的人,就是说,他是一个性情中人,特别不忘别人的恩,恩典,恩惠,尤其唐伯虎最痛恨的是伤害别人的人,因为唐伯虎自己受到了别人的严重伤害。那么,如果根据这一点来讲,唐伯虎所谓的在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时候,祝枝山、文征明等等和他齐名的才子们,兄弟们,朋友们,都还在世啊,唐伯虎他能置师友于不顾,妄称自己是第一吗?难道唐伯虎他自己不知道论其书法,那祝枝山还在他之上吗?其实,退一步讲,即使论绘画,文征明也不一定就比唐伯虎逊色多少。所以,根据这些来推断,唐伯虎不应该,不可能,当时自封,我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第四,根据专家考证,说,广为流传的所谓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篆文印章,无论是印方的规格,还是刀法上来看,好像不是真品,不是出自唐伯虎之手,有伪造之嫌。

因此,关于唐伯虎自称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恐怕要作为一个学术的专题,进一步论证。但是,我们今天问,他到底是不是江南第一才子,我觉得,尽管唐伯虎没有自诩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我们姑且这样假设,但是,唐伯虎他的诗书画三绝的美誉和影响,是古往今来有口皆碑的,而且,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在吴中四才子,在吴门四家中,唐伯虎的名气最大,影响最广,那么如果更为全面地论其学问、才华、人品,唐伯虎堪称明代乃至古往今来少有通才。因此,在民间,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在明代,灿烂如星的才子群当中,唐伯虎是当之无愧的江南第一才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