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岐黄专论 | 国医大师刘志明治疗中风验案二例(第149期)

 杉木轩 2017-04-28

医案集腋

国医大师刘志明治疗中风验案二例

虞胜清  梁菊生


一、参附汤合三生饮治疗中风脱证一例

谈×,女,50岁。

初诊:1955年3月25日。

主诉:卒然昏仆4小时。

病史:白天赴田间途中,卒然昏仆於地,当即被村人发现抬回家中,并急邀刘老往诊。

诊查:视之患者呈昏迷状态,不省人事,大汗淋漓,口微张,唇白舌淡而胖,体型肥胖;闻之喉中痰声漉漉,呼吸微弱;触其肌肤稍凉,切其脉细滑。家属告知患者有高血压病,常感头昏头痛。

辨证:此属中风脱证,夹有痰浊闭阻,症情危笃。

治法:急宜回阳固脱,稍佐化痰,取参附汤合三生饮之方义。

处方:人参15克 黄芪24克 制附子15克 生南星9克 生姜5片

嘱家属浓煎徐徐喂服。

服药一剂,喉中痰声漉漉与出汗明显减轻,肌肤渐温。上方药服三剂后,患者逐渐苏醒,但不能言语,右侧肢体偏瘫。盖肥人多痰,故仍从痰论治,以十味温胆汤加减主之。服药二十余剂,虽然右侧肢体活动仍感不甚灵便,但已能挟杖独立行走,亦能料理自己日常生活。历十八年之中风未复,后因它病亡故。

[按语] 此例中风,虽未至医院检查,但据其平素患有高血压病, 结合症情,当属脑溢血病(按:现称“脑梗死”)。发病即为脱证,病极危笃,故首先急投大剂参、附,倍加黄芪以益气固脱,救本为先;又闻痰声漉漉,且患者形体肥胖,虑及肥人多痰,故稍佐生南星、生姜以化痰,而力挽垂危。苏醒之后,更以十味温胆汤,用意亦重在祛痰,并佐以扶正。此案自始至终治不离痰,说明治疗中风不可执着,必须随证变化,方能获取显效。


二、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中风一例

杨××,女,66岁。

初诊:1980年9月8日。

主诉:突发半身不遂已两天。

病史:患者素有高血压病二十余载,近日因操持家务过于劳累,前天下午突然发病,当即送某医院,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今日由家人背来门诊。

诊查:左上肢麻木无力,不能持物;左下肢酸软乏力,难以抬步。语言蹇涩,口唇麻木,头昏头胀,反应迟钝,大便干燥,唯神志尚清。血压190/106亳米汞柱;脉象弦数,舌苔薄黄。

辨证:此属精血过耗,偶因操劳过度,阳气暴张,气血逆乱,遂成中风之证。

治法:治宜滋肾活络,佐以平肝、养心,以天麻钩藤饮加减。

处方:钩藤12克 菊花9克 桑寄生15克 牛膝9克 当归9克 赤芍12克 川芎4.5克 首乌藤12克 地龙12克 黄芩9克 枣仁9克 菖蒲9克

投药十剂,言蹇即除,左侧肢体活动好转,已能做小量活动。血压降至160/90亳米汞柱。唯仍感乏力,药后嗜睡,脉细弦。故取补阳还五汤义,加黄芪18克,再增龟板24克以加强滋阴潜镇之力。

上方随证加减,连续服药月余,左上肢活动恢复,左下肢能行走,余症亦除,且能操持家务,追访至今,2年未发。

[按语] 此例乃肝肾不足、阳气暴张,致气血逆乱、瘀阻脉络,遂成中风之证。故以桑寄生、牛膝、当归、龟板、黄芪等补肾培元以扶根本;赤芍、川芎、首乌藤、地龙等活血通络以除瘀阻;钩藤、菊花、黄芩以清热平肝,菖蒲、枣仁安神开窍。施治正邪兼顾、补通并用,取效甚著。


原载:《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第三册



校核 | 彭杰


回复“1”查阅

 创刊词、征稿启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