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入联,如同诗词曲赋嵌进数字一样,既能使绘景更逼真,叙事更清楚,写意更形象,抒情更浓郁,又可加大对仗的难度,收到“新、奇、巧、绝”的效果,使对联妙趣横生,韵味无穷。 独岭孤山,一神像单刀匹马; 对河两岸,二渔翁双钩并钓。 这是江西望仙山上的一幅楹联,此联在词语的选用上匠心独运,颇有特色。上下联间以数“一”和“二”相对,而在上联中,“独”“孤”“单”“匹”都是“一”的同义词,下联中的“对”“两”“双”“并”皆为“二”的同义词,显示出了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此联系山东济南大明湖小沧浪亭联。上联写凭栏俯视所见之景物,数词“四”“三”与荷花、杨柳有机结合,有效烘托,准确地刻画了小沧浪亭和大明湖的特点:“四”面荷花“三”面柳。下联写登亭四望所见之景物,数词“一”“半”与春色、湖水有机结合,有效映衬,突出了济南城的一大特点:“一”城山色“半”城湖。全联把大明湖和济南城的形象描绘得特征鲜明,清晰如画,惟妙惟肖。刘鹗《老残游记》写入此联并称赞联语“尽画了大明湖的绝景”。 成都武侯祠中有副楹联: 一生唯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此联表达了后人对诸葛亮智绝天下、鞠躬尽瘁的深深敬仰与缅怀,用“三分”“四方”“六出”“七擒”“八阵”“九伐”等,高度概括了诸葛亮在蜀中的丰功伟业。五丈原是诸葛亮最后一次伐魏病死的地方。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此联系四川眉山三苏祠联。上联“一门父子”,实指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一家”出了“三位”著名的词人;下联“千古文章”,虚指多少年代以来最著名的文章只有“四大家”,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氏父子三人。全联突出了三苏在文学上共同的贡献和影响。联语对仗工整,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音节美和音韵美。 宋人岳珂《程史》卷二有“东坡属对”一条,记述北宋元祐年间,苏东坡接见辽国来使,谈话间辽使说到“其国有一对曰‘三光日月星’,遍国无能对者”,东坡当即答以“‘四诗风雅颂’,天生对也”,辽使听后不禁为东坡的敏捷才思所深深折服。“三光日月星”确实难对。按照对联规格,上联用了“三”字,下联必须用除“三”以外的其他数字相对,而能够与“日月星”三字相对的又只能是三种事物,苏东坡很巧妙地用“名三实四”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因为《诗经》分为风、雅、颂,而雅又分为小雅、大雅,合称“四诗”,“风雅颂”字只有三个,却包括了《诗经》四部分的内容,用“四诗风雅颂”来对“三光日月星”,可谓工稳之至。 清代乾隆皇帝酷爱对联艺术。乾隆五十五年八月,他八十岁生日时有人献上一副祝寿联: 天数五,地数五,五十五年,五世同堂,共仰一人有庆; 春八十,秋八十,八旬八月,八方万国,咸呼万寿无疆。 上联连用五个“五”,下联连用五个“八”,照应乾隆在位五十五年、五世同堂,八月生日、八旬大寿。“旬”是十年,“八旬”即八十岁。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诗书画俱佳,曾任山东潍县知县,因得罪当地豪绅而罢官回家。有人赠以联云: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此联既是数字工对,又十分切合郑板桥的一生行止,下联“归去来”三个表示行进方向的动词,直接引自东晋陶渊明辞官后所作的《归去来兮辞》,尤为巧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