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PICC采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angelzhang69 2017-04-29


李琦  宋北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患者,女,64岁,我院外科住院,胃溃疡性质待查,上午7时采血做血常规检查,发现结果与本周内之前的三次血常规差距较大,因此联系临床护士,询问是否为同侧抽血,被告知病人一侧肘静脉正在进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24小时输液,经PICC采血做血常规检查。该患者一周内血常规检查结果如下图所示,本次检测结果与之前相比,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指标均明显下降。


图1  经PICC采血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肘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目前广泛用于化疗、静脉营养,长期静脉输液等方面(如图2)。PICC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图2   PICC示意图


经PICC采血患者无痛苦,可反复使用,但由于PICC常规使用后,需要用生理盐水或者肝素盐水封管,导致导管中混有封管液,影响检测结果,需要将一定量的血液弃去。巴德PICC护理指南要求,先弃血5ml再采集血标本,而目前临床上常规PICC采血方法为先弃血2ml后采集标本,理论上推断,PICC在没有经过修剪的情况下,导管内的容积是0.49ml,连接的输液接头容积为0.03ml,总共为0.52ml,所以,弃去第1ml血时,就已将封管液全部抽出。有学者研究表明,与普通外周静脉穿刺采集标本的检验结果相比, PICC直接采血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血常规指标的检查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先弃去1ml血液后再抽取血常规标本进行检验,血常规指标的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我们的建议是,通过PICC采集血常规对检测结果有明显影响,应该弃去前面1ml血液,然后再进行血常规检测。


说明:本文为中华检验医学网、检验医学微信公众平台全网首发,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检验医学·中华检验医学网

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检验医学新媒体平台

因为专业所以权威丨投稿联系:12557057@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