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突围的4条基本路径

 快读书馆 2017-04-29


本文节选自《清华管理评论》2017年第一期增刊文章,原标题为《中国企业开放条件下的创新壁垒和破壁之路》。

如需阅读全文,请点击图片购买杂志。

 



作者

吴贵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改革开放后,外企进入中国,中国企业“与狼共舞”。外企利用其雄厚的实力,构筑起了一道道壁垒。中国企业的历史使命是要突破壁垒。因此,辨识壁垒和揭示突破壁垒的道路是破解中国企业在开放条件下创新成功追赶之谜的一把钥匙。中国企业创新突围的基本路径有四条:绕开壁垒、降低壁垒、化解壁垒和强攻壁垒。



一、在“与狼共舞”的竞争环境下,处于弱势地位的本土企业普遍实行“低端切入”的战略路线,用低端技术创新绕开技术壁垒,用“农村包围城市”绕开市场壁垒,以完成“进得去”的破壁。


以汽车业为例,吉利、奇瑞、比亚迪、华晨、五菱、哈飞、长安等在进入汽车产业时,都选择了单车价格10万甚至5万元以下的低端市场切入,并且广泛采用与国内外专业的设计公司合作的策略绕开了技术的壁垒。以通信业为例,华为、天宝、华科等在刚进入通信设备行业做交换机时,都从提供450-660元人民币/线的小容量程控交换机做起,从农村市场起步,而当时国际主流的大容量程控交换机的价格都在2000元人民币/线以上。


二、在产业价值链和技术链条上,我国企业创新的战略路线选择常表现为“逆向创新”,以在发展初期绕开壁垒。


技术链的基本特征是,关键和核心技术往往在技术链前端。在战略选择上,通常有两条路线,一条是“正向创新”,即从前端开始逐渐向后端推进;另一条是“逆向创新”,即从后端开始向前端爬升。我国企业通常采用的是“逆向创新”路线,这一路线在起步阶段有利于绕开壁垒,并且与企业能力阶段性升级相吻合。



以光缆光纤行业为例,“产业链”和“技术链”可以归结为:制棒拉丝成缆。中国该行业曾试图从前端制棒开始切入,结果失败了;随后企业探索出成缆拉丝制棒的逆向创新成长之路。


三、面对复杂技术产业(产品)时,企业采取“拆解-集成”创新策略,以降低壁垒。


通过对汽车、通信设备和机床等4个案例行业的观察发现,国内企业在刚进入某个产业时,尤其是进入复杂技术产业时,很难直接突破进入壁垒。但在全球化趋势下,产业体系分工日益深化,技术环节和产品生产环节的模块化、独立的技术供应商等新的专业化的技术组织形式的出现,使得后进入者可能通过对技术链的“拆解—集成”而形成新的发展模式,降低技术研发和生产过程壁垒。


例如,汽车产业本土企业在进行整车设计制造时,利用了产业模块化组织方式,将复杂技术拆解为单元技术,将复杂产品拆解为独立模块,然后加以集成。如华晨利用意大利Pininfarina公司设计外观、利用保时捷调校底盘;奇瑞利用福臻公司开发模具;吉利和韩国大宇、德国吕克进行联合设计,都是“拆解—集成”创新策略的例证。通信产业中巨龙、华为、中兴等企业都采用了自己设计交换机、核心芯片外购和电路板生产外包的方式来进入产业,也为“拆解—集成”创新策略提供了证据。


四、成本创新(降低成本的创新)是我国企业最普遍采用、也是最有效的创新选择,这是中国本土企业创新的最大优势,成本创新为绕开和降低壁垒提供了基础性支持。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企业认为“优先考虑能将已有产品成本降低的创新,其次是发展差异化产品”符合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说明了成本创新是企业创新战略的主要选择。从产业实践来看,汽车产业中按职能建厂的模式、用人工代替机器生产线,通信产业利用外部科技资源研发,彩电业通过国内采购和自建体系替代进口散件组装,都是成本创新的典型证据。通过成本创新,本土企业得以绕开和降低壁垒,实现低成本—低价格—低端市场占有的战略目标。


五、抓住和创造创新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干中学成长创新能力,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能力。


技术学习是组织利用内部和外部有利条件获得技术的行为,是一种体现主体激励、能力和获得技术的集合行动。技术学习是研究发展中国家追赶问题的核心,知识转化和学习实践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因此企业只有获得、把握创新实践的机会,才能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学习、获得和创造知识,实现企业知识存量的持续增加和企业能力的全面成长。这就意味着:第一,干中学首先必须获得干的机会然后才能学习;第二,企业的知识存量和能力必须随着学习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提升。


六、以我为主,与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外企业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和掌握核心技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壁垒。

 

当本土企业还没掌握核心技术而市场需求又很迫切时,国内用户通常选择国外供应商满足需求,这在重大装备领域最为常见,这将受制于国外供应商对核心技术的控制。本土企业与国外供应商合作是打破这种局面的可行途径。


七、通过多种途径,勇敢地攻克核心技术,占领竞争高地。


这是企业创新的高级阶段,也是我国政府与企业所期望达到的境界,在这方面已出现可贵的苗头。从我国的实践看,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要有敢于碰硬、攻克竞争高地的勇气,这是一种战略,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或来自对领先技术的追求和自信,如北大王选选择当时最新技术——激光排版技术的追赶来源于自信;或来自对国家发展的使命感,如TD-SCDMA世界标准的创建;或来自对外商近乎霸道的一种不屈与反抗,如煤矿液压支架在外商封锁技术、产品涨价、维修不及时的情况下,国内煤矿开采企业、煤矿机械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协同努力成功实现自主创新和国产化。


第二,善于利用本土优势。例如,TD-SCDMA国际标准竞争的成功得益于利用中国市场的优势;汉字激光排版技术的原创性创新的成功得益于中国对汉字组字规律研究的积累。


第三,抓住技术轨道变动的机会。如我国企业在通信设备领域能在较短时间实现追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用了如接入网、无线智能网等新出现的技术轨道。


第四,结成产业联盟。如TD-SCDMA复杂技术的开发和国产化结成了包括国外多家著名企业在内的联盟。


第五,引进领军人才,带领创新。如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为中国芯片自主创新取得了重要突破。


八、克服技术依赖,从引进向创新转型。


技术引进比自己研发更节省资金、节省时间,是技术进步的捷径,因而得到后发国家企业的普遍采用;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如受制于人,能力难以成长。因此,完全依赖引进是不可取的,这已是产业和企业的共识。但是,从依靠引进转向自主创新却并非易事,长期引进产生的路径依赖会形成巨大阻力。所以,从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必须克服路径依赖。

 



推荐关注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


点击图片,订阅增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