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earning.sohu.com/20161216/n476063987.shtml 这一篇文章来点干货,推荐我自己曾用过的几个网络学习平台,包括学而思,网易公开课,可汗学院和coursera. 其实这几个平台,在微信上时有介绍,不过很多文章只是纯粹的资源介绍,缺少一点实操性。也许我从家长,学生和教师的角度讲讲自己的亲身体会,会给大家一点启发。 1. 学而思网校 学而思是我使用的第一个网络学习平台。当时我儿子祺祺读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我意识到无论之前对应试教育有多抗拒,但小升初毕竟是要过的一关,要想办法推他一把。第一个想法还是去找个培训机构上课外辅导班。利用周末跑了几家广州知名的培训机构,有小班上课的,也有一对一辅导的。小班上课的,我站在走廊里偷偷观察老师和学生上课的状态,感觉非常不好:缺氧的教室,因这些学校往往在黄金地段;疲惫的学生,卖力但无法将学生带入学习状态的老师。一对一辅导的,多对师生在象写字楼格子间的办公室辅导,讲话声此起彼伏。再算算在路上花的时间,真是无法接受这样的学习方式。 后来在百度上检索网络课堂,就发现了学而思网校。第一个优点,同一门课程有多个老师授课,可以试听,货比三家。是啊,买件衣服还得逛几个商场,试穿一次又一次。选个课程的成本可高多了,时间成本是不可再生资源,为啥不能试试呢?这一点很重要,孩子小时,家长可作主选择;如果是初中或高中生,可由孩子自行选择。 第二个优点,这个网校的视频清晰美观,教师阳光健康风趣,讲解深入浅出。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要跟实体的教育机构竞争,不拿出点看家本领谁会乖乖掏钱呢。我记得我给祺祺选的第一个课程是奥数课,是一个四川籍的男老师教的,每次讲完课,将重要的知识点用四川快板念一遍,孩子听得哈哈乐,听一遍还不过瘾,听着还跟着学。第三个优点,课程长度适合现代人的学习特点,一小节视频短则几分钟,长也一般不超过20分钟(我指的是小学课程)。第四个优点,这个网络学校利用游戏的理念来设计学习平台。例如,每天签到可以有积分,做对题目也有积分奖励。积分可以用来换取虚拟的校服,文具和玩具等,还可选同桌,每天上线跟同桌打个招呼,或发条信息鼓励一下等等。总而言之,它有办法让孩子做到“快乐学习”。 接下来说说缺点。家长最担心的是上网分心,学着学着玩别的去了。所以年龄小的孩子,初次使用网络学习平台,家长要全程陪同,而且要事先讲好规则。第二个缺点,实际教师讲课过程中是有停顿,让学生有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老师提问后也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回答。而视频中的教师无法跟学生互动,这时候家长陪同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他可以指导孩子啥时让视频暂停甚至回放。再结合如何记笔记,那就效果更好。我当时陪着祺祺上学而思数学课,陪了整整一个学期。孩子爸爸看到这种学习方式,大为赞赏,当时就说了一句话:网络学校是将来的大趋势,将来学习无边界。如果帮助孩子建立这种学习习惯,受益终生。 我们已有好几年没用过学而思网校了,也许现在做得更好,或是有其它更好的网络学校出现。所以我们的体会仅是抛砖引玉而已。 2. 网易公开课 http://open.163.com/ 在网易公开课上听过的第一个课程是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忘记是哪一年了。还记得当时跟妹妹有诸多交流,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等等,还有孩子同学的家长也在看这门课程。当时还有新闻报道说看网易公开课是都市白领业余的新型休闲方式。后来还真是当休闲样地看了一些课程,如《烹饪中的科学》(哈佛通识教育的一门选修课》,《家庭心理学》,《正义》等。出国学习前很有目的地看了麻省理工的《分子生物学》。如果是抱着学英语的目的,个人认为网易公开课比看美剧的效果要好多了,尤其是对出国留学而言,如果能不看字幕听懂课程,则出国后的听课没有障碍。 当年能接触到这样一批精华的视频感觉很激动。但是在后来使用了Coursera之后,加上又以学生的身份重新回到校园,修读课程后,我认为网易公开课上的那些视频其实不能称之为“课程”,只能算是“讲座”。因为课程不仅仅是听课,还得包括作业和考试。如果没有作业和考试,学习效果是得不到保证的。所以对于有人惊呼:网易公开课使得大家稳坐家中,可享用世界名校的教学资源,我是不太认同的,讲课只是那些名校教学资源中极小的一部分。那些名校的精华往往不在于这种大班的讲课,往小的方面说在于小组讨论学习,作业和考试的设计和反馈。往大里说,是课程设置,配套的实践机会和自由的科研学术环境。 所以我在上面说是“看”和“休闲”而不是“学习”。真正的学习是烧脑筋的。就象祺祺的AP化学课老师,上完课或考试结束很喜欢问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是不是很累了?如果学生回答说,很累了,他就很高兴,他说如果上他的课,没让大家stress out (精疲力竭)那就说明他没尽到责任。 3. 可汗学院 是由印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 也是麻省理工及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在2006年创立的一个免费网络学习平台,据维基百科上的数据,可汗学院已在Youtube上有超过5,600段教学影片,内容涵盖数学、历史、医疗卫生及医学、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经济学、宇宙学、有机化学、美国公民教育、美术史、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计算机科学, 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可汗由于在家族有数学天才之称,所以亲戚家的小孩经常向他请教数学问题,请教者越来越多,他就录制了视频,还放到youtube 上分享。后来好评连连,所以他辞去了基金公司的高薪工作,创办了可汗学院。有兴趣看他创业故事的可点此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330/14/2003818_459296947.shtml。 值得一提的是可汗学院从创办至今,一直免费。经费来源主要靠捐款和youtube上的广告分成。比尔盖茨给他捐过150万美金,原因是比尔盖茨给自己的三个孩子辅导理科,孩子们听不懂,但一听可汗学院的课程就理解了。可汗学院的许多学生也会捐款。我的邮箱每年都会收到一封可汗学院希望我捐款的信,列出了几个金额选项:$3, $10, $35 或其它金额。你可以一直忽略它,也可以出于对知识的尊重心一软就刷下信用卡。 可汗学院可在两个不同的网站上使用,一个是网易公开课频道上: http://open.163.com/special/Khan/chemistry.html。 这儿的课程是有中文字幕,网易公开课已组织人员翻译了部分课程(网易公开课功德无量)。 在这个网站使用不需要注册,点开视频观看即可。但视频有限,也没有练习可做。
另一个就是它的官网: https://www./。内容丰富多了(见下图),但就是只有英文字幕,没有中文。
官网上如果注册后,就会发现功能强大多了。比如说下图中的progress一栏会显示你学习的进度,做了多少道练习题,掌握程度如何; Discussion一栏可以提问。我最为欣赏的是coach(教练)那栏,可加上学生父母或是老师的信息到此栏目下,之后教练可看到学生的所有学习信息,可对学生的学习提供辅导。据说美国有的学校,老师认为自己讲课不如可汗,就带着全班学生在可汗学院上注册,要求学生在家里观看视频, 完成练习。回到学校的课堂上主要进行答疑。实则就是“颠倒课堂”,理念是宝贵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而不是教师讲,学生听。
我用可汗学院其实不多,主要祺祺在用。可汗学院的作用在他去年来美国念高中选课时体现出来了。按照学校的规定,上完代数2才可以上微积分预备课程。他上了代数2课三周后,发现有六成的内容他都已学过,回家跟我说,剩下四成内容完全可以自学,周五就跟辅导员发邮件,要求改上微积分预备课程。辅导员回应说,之后的周一要给他做个测试后再决定。那个周末,祺祺在电脑前跟着可汗学院学习了十几个小时,将剩余的四成内容过了一遍。后来代数2的测试通过,他改上微积分预备课程。不过他说现在用得少了,因为在美国可上youtube,上面的选择更多。(题外话:youtube 和google在国内的禁用,是一大损失。不过真想用的人,自会想办法) 4. Coursera 这是我最推崇的一个网络学习平台,不过主要是大学课程。也是免费的,也可交纳少许费用,获得一个经coursera认定的证书(不过证书还不知道有啥用)。创办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名计算机科学教授:达芙妮·科勒和吴恩达。2011 年底,他们将一门计算机课程放到网上,发现有超过10万名学生报名学习。百度百科上有介绍:http://baike.baidu.com/item/coursera/3361355?fr=aladdin。 根据其网站https://www./上的数据,Coursera截止到今天,已有1938 课程,来自147个合作大学,29个国家。中国有六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这个数字还是少了点。 我在这个平台一共上过四门课程,一门北大的生物信息学:导论和方法。另外三门是美国大学的课程。北大的这门课程我上了几周后,有点被上课的老师感动了,交了点学费,好象是69元,其它三门课程没交费。交了费的课程,在考试时要实时上传照片,并对照你的打字习惯(就象对笔迹)一样,证明是你本人参加学习和考试。最后发的证书略有不同。
上图是coursera的界面,点击右上角“注册”,只需要邮箱和密码就可注册,一分钟不到。登录后可在目录处检索课程,选中课程注册就可上课。 下图是我最近注册的一个小课程,只有4周,刚好利用这个假期可以上完。
每个视频都很短,5 到10分钟,有利于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视频后紧跟着练习和测验。 对比一下我上北京大学的课程和美国大学课程的一些感受。北大的这门课程,从视频质量上看,堪称优秀,中文和英文两套课件,说明他们的目标是面向全世界的。两位教授讲课非常有条理和清晰,听起来很入耳。其中的魏丽萍教授是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博士,还邀请了美国的知名教授与她的学生座谈,拍成视频也上传了。在教授们普遍重科研轻教学的今天,他们能投入精力和时间开设这样一门网络课程,真应该大赞。 不足之处在哪里呢?作业和测验设计不够好。简单来说,北大这门课程作业和测验中的一些问题,是可以在百度或谷歌上找得到答案的。有的问题原封不动复制和粘贴,答案就出来了。有些问题稍微变化一下关键词也能找到。就算是要理解应用的问题,也没费我什么脑力就完成了。 而再看美国大学的课程,以 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 的系统生物为例。说实话,这门课程的教授有着浓重的口音,如果没有字幕的帮助,我的理解可能会有问题。也就是说,视频的质量上不如北大的课程。但这门课程的作业和考试,没有哪道题是在网上能搜索到答案的。我印象非常深的是期中考试,内容是根据一篇论文回答问题,答题时间是24小时。那篇文章第一遍看下来,花了两个小时,还是两眼摸黑,因为系统生物学我之前从没接触过。第二遍看完,稍好一点,但已是精疲力竭,只好睡了个午觉。醒后接着看,第三遍后开始答题,但仍然有几道题不知如何作答。再看第四,第五遍,勉强答完,提交答案。最后这门课程得了85.9分。 这样的作业有什么好处呢?我想起了我刚当老师时,学校的一位老校长跟我说,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难度要“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北大那门课程的作业,我只需要稍稍踮起脚尖就可摘到桃子,而美国大学课程的作业我不仅仅是需要跳起来,而且是要使劲跳,要多次练习如何跳得更高,最后才能够着桃子。那最后谁会变得更强壮呢?是踮起脚尖就可摘到桃子的人还是使劲跳才能够着桃子的人?如果有一天见到一棵高高的桃树,谁才能吃到桃子呢? 这个网站的学习体验跟我现在美国学习的体验是一致的。美国大学的作业和考试频率高于中国的大学(至少是我上学的两所大学,北大和中大)。在UK上课一年多来,给我上过课的教授有30多人,其中有几个教授上课水平实在一般,但是作业设计得很好,要么是将你带到一个“陷阱”中,以后再也不会在实际工作中犯类似的错误,或是让你恨不得脱一层皮才能完成一个project,但期间学会的知识和技能非常实用,而且你永远不会忘记。有一个教授,给我们上了五次课,布置了四次作业。每次让课前提早10分钟到教室,亲手将批改好的作业发到你手上。如此操作两次,他就能叫出全班五十多名学生的名字。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一门有效的课程,精心设计的作业和考试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告诉我们评价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不仅仅是看课讲得有多好。如果老师光讲课,没作业或作业一堆,自己不批改或批改不及时,不能做到及时反馈,那就要打一个问号,学习效果如何保证? Coursera上的课程想了不少办法来解决网络教学的一些缺陷。比如说师生互动的问题,学生互动的问题。有些课程有论坛,你有问题,可在上面发帖子。我试过一次,大约十几个小时后就有学生解答,但答案不全面,那门课程的助教(是主讲教授的研究生)还给补充。还有网络教学的距离感问题。密歇根大学教Python的教授每到一个城市出差,都会在网络上公布说,他会在某个时间某个咖啡馆跟学生见面,见面过程拍成视频,也上传到网络课程中。 前几天看到有个朋友转了一篇文章,大意说是等使用了文中的网络教学资源后,才有资格喊教育不公平。虽然这种说法本身是不公平的,因为处于信息流末端的家长和学生,获得这些网络资源的机会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不过我很认同如果好好使用和分享这些资源,确实可以打破优质教育资源的地域和时间限制。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欢迎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也可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微信号:“敏行de母子留学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