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毫银针之米针

 竹韵青青a 2017-04-30
大爱至善-
积 善 聚 德
融 爱 于 茶


白毫银针头采包皮银针,已经是白毫银针最好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还有比这更早的银针,由于采摘的时间更早,芽头更别短小,如米一样的长短,所以叫米针。如果与其他绿茶相似的一比较,那应该和雀舌最为相似,如果光从外表来看,可能还真难分辨。



这是从网上找的一张雀舌图片,一看,还真的有几份相似。



用我拍的白茶雀舌比较一下,可能我自己的拍照水平不行,还是灯光的原因,感觉区别不小,但如果从实物来看,真的没有太多的区别,最大的区别那就是白毫银针头皮没有包住内芽。看着更短一些。


和头采银针的区别,口感更鲜爽,可以说明茶氨酸要比较多,少一些毫香,水更细腻。


缺点:头采银针可以选择区域,而米针由于芽短且少,难以采摘。所以可选择性很小,只有到处搜索,才能得到。不可能像头茶银针那样,可以进行排他性选择。



第一冲水,首先返回绿之本色,现在看芽头和色泽,更接近雀舌了。



二十秒左右出汤,香气比较低,鲜感更足一些。口感也是如此。



第二冲,开始有所转黄。



大约五分钟左右出汤,茶芽转化的不错,质感很好。



茶汤的颜色明显要淡于头采银针,口感持续鲜爽细腻,无任何不适感。香气清新,可以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感觉。


此茶如果单从去火和消炎方面来讲,应该会高于其他任何白茶,特别是茶氨酸很高,可能存时间长后,对于调理睡眠有很大的帮助。


继续介绍传统工艺烘焙之米针


白茶不仅仅是晒一晒就可以,虽然在晒的过程可以有萎凋,但晒到近九成干的时候,还要将晒好的白茶轻堆一起,让茶叶之间相互走水,让那些有积水的位置通过晒干的茶,相互吸收一下。还有一点,在堆放走水的过程当中,茶叶由于没有完全干透,就可能慢慢地轻微发酵,这也是白茶轻发酵的重要过程。


最后干燥,有的直接采用烘干机,有的还是保留传统工艺碳烘焙,虽然看着没有多大的区别,都是把茶叶烘干,但从口感和茶性的角度,有着不小的区别。从泡的转化来看,碳烘焙的白茶,要比普通烘焙的转化更慢。通过慢慢烘焙,茶香入水,水也变得更加细腻。由于转化不快,未来的转化效果也要优秀于普通烘焙。




两款干茶相差不远,这款由于碳烘焙,颜色不会那么鲜艳。



一水开冲,茶底也是快速返绿,为什么重复说这事,因为这是白茶的茶性关键指标。



二十秒出汤,茶汤色泽较轻,口感细腻绵甜,鲜爽度来看,比普通烘焙要弱,比头茶银针要强。香气细腻且内敛,入水。



二水开始冲泡,转化虽然由于烘焙较慢,但还是有着比较好的转化。



同样是五分钟左右出汤,茶汤的色泽明显要淡于普通烘焙。水更细腻,水含香较好。滋味饱满且淡。香气清新度较弱,香气更绵一些。


米针对于白茶来说,从级别上是最高的,特别是加上烘焙的米针,即使在福鼎也是较难找到,如果不是有幸遇上传统工艺的梅老师,可能在福鼎寻上几年,也不一定能遇上此茶,即使遇上,价格也会高得离谱,也会让我们望而却步。



匠 心 事 茶

左手茶农,右手茶友

茶友爱好茶,茶农用心做

一起手拉手,享受茶之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