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以说,有些人做豆粕盈利是注定的

 小马889 2017-04-30

豆粕的加工工艺


豆粕,又称“大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以浸提法生产豆粕的基本工序为:油脂厂购入大豆→去杂→破碎(一颗大豆约碎成6-8块)→加温并调整水份含量(破坏原有的组织,易出油)→压成片并继续调整水份→加溶剂喷淋,淬取豆油→脱溶剂→豆粕生成。


在豆粕的加工工艺中,温度控制是最重要的环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豆粕中蛋白质的含量,并直接导致日后豆粕的质量好坏和使用效果;温度过低会增加豆粕的水份含量,影响储存期内豆粕的质量。


豆粕生产工艺流程图



豆粕作为一种高蛋白质原料,无需经过脱毒即可用作饲料,是畜禽养殖的重要原料。据统计,每年80%以上的豆粕产量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豆粕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40%~48%,赖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最近几年来,豆粕也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豆粕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能够充分满足鱼类对氨基酸的特殊需要。


豆粕的营养成分列表(每100g中含)




豆粕的分类


1. 豆粕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


豆粕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两种。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而先以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副产品为二浸豆粕。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国内目前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


2. 按照国家标准,划分等级


豆粕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豆粕、二级豆粕和三级豆粕。从目前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的情况看,国内豆粕加工总量(不含进口豆粕)大约为1000万吨,其中一级豆粕大约占20%,二级豆粕占75%左右,三级豆粕约占5%,三个等级豆粕流通量的变化主要与大豆的品质有关。从不同等级豆粕的市场需求情况来看,国内少数有实力的大型饲料厂在使用一级豆粕,大多数饲料厂目前主要使用二级豆粕(蛋白质含量43%),二级豆粕仍是国内豆粕消费市场的主流产品,三级豆粕已经很少使用。豆粕广泛使用于饲料加工,猪鸡鸭饲料使用比例在20%——30%。


3. 根据烘烤过程中是否掺杂进大豆种皮


豆粕还可分为带皮豆粕和去皮豆粕,两者主要区别是蛋白质含量不同,去皮豆粕的蛋白质含量比带皮豆粕稍高。


所以豆粕可分为:

1) 一浸豆粕、二浸豆粕

2) 去皮豆粕、不去皮豆粕

3) 一级豆粕、二级豆粕、三级豆粕

4) 普通豆粕、发酵豆粕、膨化豆粕


普通豆粕和去皮豆粕的技术指标及质量分级表




豆粕质量检测标准


1. 感官形状


浅黄色不规则碎片状,色泽一致,新鲜,有豆粕的特殊香味。无发酵、霉变、结块、虫蛀及异味异臭。不许掺入大豆粕以外的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物时应做相应说明。


2. 质量指标


水分:≤13.0%(南方)水分:≤13.5%(北方) 粗蛋白质≥43.0% 粗纤维≤5.0% 粗灰分≤6.0% 蛋氨酸≥0.6% 赖氨酸≥2.5% 0.05Nmg/分钟。克≤尿酶活性≤0.3Nmg/分钟。克 70%≤蛋白质溶解度≤85%3


3. 掺假豆粕的鉴别方法


豆粕的用量越来越大,价格也比其他粕类价格高,虽然掺假现象比较少但现实中还是存在掺假豆粕的现象。但如何才能采购到优质豆粕呢?又当怎么鉴别呢?


a 外观鉴别法


对饲料的形状、颗粒大小、颜色、气味、质地等指标进行鉴别。豆粕呈片状或粉状,有豆香味。纯豆粕呈不规则碎片状,浅黄色到淡褐色,色泽一致,偶有少量结块,闻有豆粕固有豆香味。反之,如果颜色灰暗、颗粒不均、有霉变气味的,不是好豆粕。而掺入了沸石粉、玉米等杂质后,颜色浅淡,色泽不一,结块多,可见白色粉末状物,闻之稍有豆香味,掺杂量大的则无豆香味。如果把样品粉碎后,再与纯豆粕比较,色差更是显而易见。在粉碎过程中,假豆粕粉尘大,装入玻璃窗口中粉尘会粘附于瓶壁,而纯豆粕无此现象。用牙咬豆粕发粘,玉米粉则脆而有粉末。


b 外包装检查法


颗粒细、容量大、价格廉,这是绝大多数掺杂物所共同的特点。饲料中掺杂了这类物质后,必定是包装体积小,而重量增加。豆粕通常以60公斤包装,而掺入了大量沸石之类物质后,包装体积比正常小。


c 水浸法


取需检验的豆粕(饼)25克,放入盛有250毫升水的玻璃杯中浸泡2-3小时,然后用手轻轻摇晃则可看出豆粕(碎饼)与泥沙分层,上层为豆粕,下层为泥沙。


d 显微镜检查法


取待检样品和纯豆粕样品各一份,置于培养皿中,并使之分散均匀,分别放于显微镜下观察。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纯豆粕外壳内外表面光滑,有光泽,并有被针刺时的印记,豆仁颗粒无光泽,不透明,呈奶油色;玉米粒皮层光滑,并半透明,并带有似指甲纹路和条纹,这是玉米粒区别于豆仁的显着特点。另外,玉米粒的颜色也比豆仁深,呈桔红色。


e 碘酒鉴别法


取少许豆粕(饼)放在干净的瓷盘中,铺薄铺平,在其上面滴几滴碘酒,过1分钟,其中若有物质变成蓝黑色,说明掺有玉米、麸皮、稻壳等。


f 容重测量鉴别法


饲料原料都有一定的容重,如果有掺杂物,容重就会发生改变。因此,测定容重也是判断豆粕是否掺假的方法之一。具体方法为:用四分法取样,然后将样品非常轻而仔细地放入1000ml的量筒内,使之正好到1000ml刻度处,用匙子调整好容积,然后将样品从量筒内倒出,并称量。每一样品重复做3次,取其平均值为容量,单位为g/l。一般纯大豆粕容重为594.1g/l-610.2g/l,将所测样品容重与之相比,若超出较多,说明该豆粕掺假。


4. 生熟豆粕检查法


饲料应用熟豆饼做原料,而不用生豆饼,因生豆饼含有抗胰蛋白酶、皂角素等物质,影响畜禽适口性及消化率。方法是取尿素0.1克置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被测豆粕粉0.1克,加蒸馏水至100ml升,盖上瓶塞于45℃水中温热1小时。取红色石蕊试纸一条浸入此溶液中,如石蕊试纸变蓝色,表示豆粕是生的,如试纸不变色,则豆粕是熟的。


豆粕替代品简介


1. 玉米蛋白粉

玉米蛋白粉(DDGS)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种蛋白和能量含量中等的饲料原料,由于其蛋白质含量在26%以上,脂肪含量在8%以上,已成为国内外饲料生产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饲料原料,可替代部分玉米、豆粕。


DDGS在生猪和家禽料中添加比例平均在5%左右,但在水产和反刍料中使用量可以提高到10%甚至15%。因此,水产、反刍动物是DDGS的最佳使用对象,以适当比例添加能够起到降低饲料成本和料肉比的效果。且由于今年豆粕价格上涨,导致饲料成本增加,因而DDGS的替代优势明显。


2. 葵花籽粕

葵花籽粕是榨取油脂后的物质,含有高于其他谷类的优质蛋白,是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在味道和气味上比大豆、棉籽温和,没有豆腥味、苦味、涩味、抗营养因子。蛋白含量在29%~43%,蛋氨酸含量比豆粕的高,而赖氨酸含量比豆粕的低,适当利用葵花籽粕与其他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饲料混合使用,可矫正含葵花籽饼饲粮中的赖氨酸不足。有研究表明,在肉仔鸡粉料中脱壳葵花籽的用量为11%~12%,体增重、饲料转化率与豆粕日粮相当。对于蛋鸡来说,赖氨酸需要量较低,对产蛋率和蛋重,蛋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而葵花籽粕中的蛋氨酸含量又高于豆粕,更具优势。

3. 棉粕

棉粕的用途主要是用来配制饲料用于禽畜饲料的添加成分。我国是产棉大国,棉粕的平均出破率为44%左右,因而价格相对便宜。但棉粕中的游离棉酚毒副作用大,目前的方法有物理处理、化学处理、溶剂萃取处理、微生物处理。现阶段限制使用是可行的,一般在5%~15%。一旦在脱毒处理上取得突破进展,将会提高使用量。有人认为应用比例会超过30%。


4. 花生粕和菜粕

花生粕粗蛋白含量为47%~55%,比大豆蛋白更易吸收,花生粕含有的抗营养因子比豆粕少,代谢能是饼粕类饲料中可利用能量水平最高的。适口性好,但氨基酸不平衡,赖氨酸不及豆粕的一半,蛋氨酸、苏氨酸也低。经发酵后可改善,提高消化吸收率,改变抗营养因子,成为优质蛋白质饲料源。有实验,日粮中以花生粕替代50%豆粕,外源添加赖氨酸、蛋氨酸、甘氨酸后,效果相同。

菜粕中的酸涩味与抗营养因子作用是难题,目前添加量不会超过在5%~15%,今后,脱涩技术和改进发酵技术会使得菜粕用量扩大。


全球豆粕概况


全球豆粕生产格局清晰,主要集中于6个国家和地区,产量排名依次为:美国、中国、阿根廷、巴西、欧盟、印度。全球豆粕产量随着大豆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豆粕产量最大的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阿根廷、巴西。其中,中国主要是以进口大豆压榨为主,另外3个国家(G3)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大豆、豆粕出口国,其中阿根廷又是全球最大的豆粕和豆油出口国。


1. 豆粕产量


豆粕目前是全球第一大蛋白粕类,全球豆粕产量14/15年度大约在2.1亿吨左右,库存在1200万吨左右。德国汉堡的行业刊物油世界发布的最新月度报告显示,2016/17度(10月到次年9月)全球豆粕产量将大幅增长1270万吨,达到创纪录的2.265亿吨,超过上年的增幅930万吨。


近几年消费增长较快,尤其是中国,另外欧盟、美国、巴西豆粕消费均处于稳定增长阶段,新兴市场国家如越南、印尼、泰国、韩国等国家消费也处于增长阶段。



美国和巴西豆粕产量增长相对较为平稳,其大豆增产后,主要出口增长更多地体现在大豆出口上,而阿根廷自14/15年度豆粕产量超越巴西,成为全球第三大豆粕产量国家。


2. 豆粕进口


欧盟是全球第一大豆粕进口国,其每年进口大约2000万吨左右的豆粕,这与其生猪和禽类存栏量高有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欧盟目前豆粕消费量已经差不多饱和,并且自07/08年度进口和消费见顶之后,一直处于下降的态势。


豆粕供应情况对价格的影响

  1.大豆供应量

  豆粕作为大豆加工的副产品,大豆供应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豆粕的供应量,正常情况下,大豆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豆粕供应量的增加。大豆的来源主要有两块,一是国产大豆,二是进口大豆。我国的东北及黄淮地区是大豆的主产区,近几年,在进口大豆的步步进逼之下,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开始持续萎缩 ,2016年中国大豆产量比2015年明显减少。大豆的播种、鼓粒和收割阶段的天气状况也将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收割阶段的连续降雨将增加机器收割的操作难度,影响最终产量和作物质量。

  2.大豆价格

  大豆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豆粕生产的成本,近几年,我国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进口大豆价格对我国豆粕价格的影响更为明显,国际市场对国内豆粕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

  3.豆粕产量

  豆粕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大豆供应量、大豆压榨收益、生产成本、大豆加工能力等因素。一般来讲,豆粕产量与豆粕价格之间存在反向关系,豆粕产量越大,价格相对较低;相反,豆粕产量减少,豆粕价格则上涨。

  压榨利润也会影响到豆粕的产量。当压榨利润增大时,大豆压榨企业将积极增加未来的大豆压榨,扩大大豆进口量,导致未来的豆粕产量增加;压榨利润缩小,甚至压榨利润亏损时,大豆压榨企业一般会缩减大豆压榨量,豆粕产量缩减。

近十年国内豆粕产量(千吨)及增长率

  4.豆粕库存

  豆粕库存是构成总产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供应短缺则价格上涨,供应充裕则价格下降。

  当企业豆油库存较高时,表明近期油脂类消费不旺,在豆粕需求相对较好的前提下,油厂可以考虑提高豆粕销售价格来弥补豆油销售的亏损。反之,当油厂豆油库存较低,豆粕库存较高时,油厂将采取提高豆油销售价格的方式,弥补企业豆粕销售的亏损。但当企业油粕库存双高时,通常是商品销售全面萎缩,或短期价格上涨,需求不能有效消化,此时企业可以考虑降低开工率,以减少产量的方式消化剩余库存。因此说库存对价格的影响是个动态指标,分析油粕库存对价格影响应视具体情况来定。

  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豆粕具有不易保存的特点,储存时间较短。在南方,豆粕的储存时间一般为3~4个月,而在北方可储存8个月左右,从而使豆粕在现货市场上周转很快,贸易商都希望在短期内完成交易。一旦储存时间过长,豆粕质量发生变化,厂家只能降价销售。豆粕储存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一旦出现集中供货的情况,豆粕的区域性价格就会立即下跌。例如,进口豆粕集中到货,会影响进口口岸周边地区的供求关系,导致豆粕价格下跌。豆粕储存时间短,一方面促进了豆粕的市场流动,另一方面也造成豆粕价格波动频繁。

豆粕消费情况对价格的影响

  我国是豆粕消费大国,近几年,豆粕消费保持了13%以上的年增长速度。豆粕在饲料业中家禽的使用量占52%,所以牲畜、家禽价格的影响直接构成对饲料需求的影响。正常情况下,牲畜、家禽的价格与豆粕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统计显示,90%以上的豆粕消费是用于各类饲料,所以饲料行业景气度状况对豆粕需求的影响非常明显。

  豆粕需求还要考虑国际市场的供求变化,特别是东亚、东南亚国家的需求变化,亚洲国家的消费者食用禽肉、猪肉较多,养殖业、饲料业比较发达,对豆粕的需求量较大。亚洲国家的经济景气状况对豆粕的需求有较大的影响,经济不景气,亚洲地区的进口量就少;经济复苏、增长,豆粕进口量就会增加。

近十年国内豆粕供给量及消费量(千吨)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还有: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者偏好,替代品的供求,人口变动,商品结构变化及其它非价格因素等。

相关及替代商品对豆粕价格的影响

  1.豆粕与大豆、豆油的比价关系

  豆粕是大豆的副产品,每1吨大豆可以压榨出大约0.18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粕,豆粕的价格与大豆的价格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每年大豆的产量都会影响到豆粕的价格,大豆丰收则豆粕价跌,大豆欠收则豆粕就会涨价。同时,豆油与豆粕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豆油价好,豆粕就会价跌,豆油滞销,豆粕产量就将减少,豆粕价格将上涨。大豆压榨效益是决定豆粕供应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油脂厂的压榨效益一直低迷,那么,一些厂家会停产,从而减少豆粕的市场供应量。

  2.豆粕替代品价格的影响

  除了大豆、豆油等相关商品对豆粕价格影响外,棉籽粕、花生粕、菜粕等豆粕的替代品对豆粕价格也有一定影响,如果豆粕价格高企,饲料企业往往会考虑增加使用菜粕等替代品,因而菜籽粕、棉粕、杂粕价格与豆粕价格呈负相关关系。

  由于我国蛋白质饲料来源主要以豆粕、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粕、葵粕等为主,因此当以上商品间价格差值明显低于历史水平,或替代效应较高时,替代现象就常有发生,即如果豆粕价格高企,饲料企业往往会考虑增加使用菜粕等替代品。

豆粕与菜粕的需求情况

豆粕价格变化的季节性因素

  通常11月份大豆收获后的几个月份是豆粕的生产旺季,4~8月份是豆粕的生产淡季,而豆粕的需求一般从3月份开始到10月份逐步转旺,在此期间,豆粕的价格波动会很大。

  国内养殖业消费周期主要集中在传统节日,历年春节前后、正月十五及大型集中节假日都是肉类产品的集中消费阶段。消费主体主要是餐饮行业.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消费比例提高,尤其是国内餐饮行业的快速扩张,国内肉类消费比重迅速增加,豆粕需求集中放大。

相关政策对豆粕价格的影响

  国家的农业政策往往会影响到农民播种的选择。如国家通过调整相关产业政策引导农民加大对大豆的播种,从而直接增加了国产大豆产量;国家鼓励饲料行业及养殖业的发展直接扩大了对豆粕的需求等。2008年美国政府适时推出生物能源计划,力图通过大豆玉米豆油等生物产品转化成能源,打开了农产品大幅上涨的价格空间。

  国家进出口政策的改变对于我国豆粕进出口总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国内方面,政策影响主要表现为大豆进出口政策及国产大豆的压榨补贴和大豆原料的最低保护价格收购政策;对豆粕进出口关税进行调整,都会对我国豆粕的进出口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近日,中国商务部表示自2017年1月1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干玉米酒糟(DDGS)征收反倾销税,这也将对国内豆粕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禽流感、疯牛病及口蹄疫的相继发生以及出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了新的食品政策。这些新食品政策的实施,对养殖业及豆粕的需求影响都是非常直接的。

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近几年,豆粕进出口贸易非常活跃,进口豆粕占国内消费量越来越大,国际市场豆粕价格(特别是CBOT豆粕期货合约交易价格)已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目前饲料用豆粕的质量标准执行国标GB10380-89。进口豆粕的品质均一性好,进口豆粕按国标定级后,一般除粗纤维指标只能符合国标三级标准外,其它指标都能达到国标二级以上要求。由于运输时间长,进口豆粕的新鲜度一般比国产豆粕的差,赖氨酸等指标比国产豆粕稍低一些,因此,在现货贸易中,进口豆粕的价格比国产豆粕要低一些。由于进口豆粕到货量大且比较集中(一般每船3至5万吨),所以,每次货船进港都会造成短暂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当地豆粕价格也会随之下跌。

我国豆粕基差定价简介

  我国传统豆粕现货销售以“一口价”为主,也就是在合同签订时就规定好销售价格。在未来市场走势存在较大的上涨预期中,油厂将会面临机会成本增加的风险。而在未来市场走势存在较大的下跌预期中,饲料厂不愿意采购大量的豆粕,这对于油厂的销售形成了冲击。尤其是近年来市场中出现较大的波动,传统的“一口价”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基差定价模式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如火如荼地走进了大豆压榨业、广大代理商和饲料厂的视野。

  发展历程:

  2004年开始,金光油脂进行的买卖双方对各自头寸都进行保值,点价时通过期转现交易平仓。

  2006年,嘉吉与路易达孚开始了油厂入市对合同头寸进行保值,点价时,油厂在买方指定价位进行头寸了结的尝试。

  2008年前后,植之元开始基差定价的试点

  2013年,广东地区,嘉吉、东凌等油厂又开始推行豆粕基差定价。

  2014年,国内大部分油厂使用豆粕基差定价,锁定利润操作。

什么是基差

  说到基差定价,首先要知道何为基差。所谓基差,就是商品的现货价格减去期货价格。传统理解的话,基差主要反映了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之间的运输成本和持有成本。单纯从定义来看,基差反映的是仓储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加和,理应期货价格大于现货价格。但是在实际上看,基差的意义并非如此。比如农产品,基差还反映了不同作物年度的生产情况,市场中的供需结构等等。

  1. 国内即期市场是一口价模式为主导的现货市场,企业如果通过基差定价模式进行即期销售,那么“即期基差与期货价格之和要小于等于现货价格”才能够被市场接受。因此,基差的大小,主要受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影响,基差基本上就是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差。

  2. 对于远期市场而言,不是缺乏权威性的现货价格就是没有现货价格。以豆粕市场为例:2013年12月下旬,对于代理商和饲料厂而言,可以接受的远期一口价预售合同平均为1~2个月,对于2014年6月、7月、8月提货或是更远的合同,代理商和饲料厂则轻易不敢以一口价模式敲定价格。因此远期市场并没有,可以用来与期货价格进行比较,来衡量基差大小的现货价格。因此,既然没有现货价格,那么基差等于现货价格减去期货价格的定义就不能成立。

  基差是连接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纽带,是未来远期市场现货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差可以实现期货市场为现货市场定价。

基差如何敲定

  进行基差定价的企业会非常关注盘面利润:油粕值=豆油期货价格×出油率+豆粕期货价格×出粕率,盘面利润=油粕值-进口大豆成本盘面利润-加工费+豆油基差×出油率+豆粕基差×出粕率=0。

  通过上述关系,企业可以测算出在边际贡献为零的情况下豆粕基差的理论值,企业还会考虑以下因素来对基差大小进行调整:

  第一,即期利润。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即期利润向好,多数是在行情上涨或者现货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发生,在此种情况下买家购买意愿积极,因此企业在进行远期基差预售时倾向于扩大基差。

  第二,期货价格走势。卖出套保价格与基差之和,是企业基差定价的销售价格。因此,如果期货价格走高,企业则趋向于调低基差报价,如果期货价格走低,企业则趋向于调高基差报价。

  第三,市场的接受程度。要想通过基差定价实现豆粕销售,企业还要考虑买家的接受程度。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将基差报到200元/吨、300元/吨、400元/吨,甚至更高的水平,但如果无人问津,企业要么不卖,要么调低基差。因此,如果终端对基差定价热情不高,企业就会考虑适当调低基差,如果终端对基差定价采购十分积极,企业就有可能适当上调基差。

  第四,市场供求状况。大型的大豆压榨集团,都会有专人追踪大豆船期表、企业大豆豆粕豆油库存、企业开机率等关键的行业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的表间关系,推算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范围内豆油豆粕的供给程度。如果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内豆粕供应趋紧,企业就会考虑调高基差,如果预期充裕,则会适当下调基差。

基差定价对卖家的好处

  1.提前实现销售锁定远期市场

  在基差定价模式开展之前,中国大豆压榨行业主要有即期一口价和远期预售两种销售模式。远期预售帮助大豆压榨企业提前实现了销售,但因为远期预售合同定价模式也是一口价定价模式,因此,合同一旦签订买方就会面临跌价亏损风险。所以买方一般不敢订立期限过远的预售合同,一般也就是提前1~2个月。而大豆压榨企业的大豆采购却早在半年前甚至一年前就开始了,因此企业需要找到一种新的定价模式,来实现期限更远的产品销售。

  通过基差定价,大豆压榨企业将豆粕价格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只占价格很少一部分的基差,另一部分是占价格绝大部分的期货价格。合同签订时买卖双方只敲定了基差,占价格绝大部分的期货价格在买方平仓时才确定。这大大降低了买方的价格风险,因此,买家敢于签订半年甚至更久基差定价合同。

  与此同时,大豆压榨企业实现了与采购同步的产品销售步伐,提前锁定了市场。而未进行基差定价的企业,要在半年甚至更久之后才能进行产品销售,在不知不觉中市场就已被基差定价的企业抢走。

  2.以时间换空间(利润)

  大豆压榨行业是一个产能严重过剩、压榨利润微薄、变现周期长的行业。企业如果单纯依靠先进口、再生产、后变现的模式经营,多数情况下是不赚钱甚至亏钱的。但如果长期跟踪盘面压榨利润,就会发现一年中总有几次压榨利润为正的机会出现。通过基差定价,企业可以在这段时间提前进行销售,从而锁定部分远期产品的利润。

  3.以期货为纽带实现供产销联动

  企业可以在部分大豆采购成本确定后就通过基差定价销售豆粕;也可以通过追踪盘面利润,一旦利润为正,便通知进口部采购大豆、销售部销售产品,而且每吨通过基差定价销售的豆粕,企业都必须对其进行卖出套保,能够降低企业的风险敞口比例。从而将企业的大豆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风险规避有效地联动起来。

  4.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进口大豆价格一旦确立,企业就要面临采购成本和套保成本两方面的支出。传统的一口价格销售模式,需要在产品销售后才能够回笼资金,在此之前企业要自己承担全部费用。通过基差定价模式进行销售,一旦签订基差定价合同,买家就要支付给卖家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

基差定价对买家的好处

  1.锁定货权

  大豆压榨行业每隔一段时间总是会出现豆粕或者豆油供应紧张的状况,此时无论是代理商还是饲料厂都曾经历过一货难求的窘状。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因为大豆压榨企业大豆采购船期安排不平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随着价格的涨跌,买家追涨杀跌而极度扩张或极度压缩库存,从而使得买家不能够常年建立稳定库存的结果。

  在一口价定价模式下,采购远期合同买家会面临大幅度的价格波动风险,因此买家轻易不敢签订远期合同来建立稳定库存。但通过基差定价,买家在签订合同时,只是敲定了不到货物价格10%的基差,大大降低了价格波动风险。因此,买家敢于和大豆压榨企业通过基差定价的模式签订远期合同,从而使买家能够常年建立稳定的安全库存,避免一货难求的窘状。

  2.减少价格波动风险

  通过基差定价,由于签订合同时只是敲定了占到价格很小比例的基差,基差通常只有200~300元/吨,甚至更低,与一段时间内豆粕价格100~200元/吨甚至更大的波动相比,基差的价格波动也就是几十元。这大大降低了买家远期采购的价格波动风险。

  下面举个真实的例子: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前,天津一段姓代理商和路易达孚天津工厂签订了基差定价合同。随后美国爆发经济危机,CBOT豆类期价一路下跌,带动国内豆油、豆粕期现货价格一泻千里。在此期间,一口价模式签订合同囤货的代理商纷纷产生巨额亏损,有的甚至一蹶不振。但该段姓代理商签订的是基差定价合同,90%以上的价格待定,因此没有产生囤货亏损,而且因为期货价格下跌幅度明显大于现货下跌幅度,该代理商“基差+期货价格”的结算价要明显低于提货时现货价格,不但没有产生亏损,反而产生了盈利。

  3.更多的价格选择空间

  一口价采购模式下,企业通常每日会进行两次豆粕报价,这意味着买家每日只有两次价格选择机会。通过基差定价模式采购豆粕,买家可以拥有更多的价格选择空间:即使在签订基差合同当日买家就进行买入平仓,由于在交易时间内期货价格每时每刻都在波动,而且豆粕合约每日波动几十点是经常出现的情况,因此基差定价买家的价格选择空间明显要大于一口价的价格选择空间;一般情况在基差定价模式下,买家从签订合同到提货都有几个月的时间差。在几个月的时间范围内,豆粕期货价格波动起伏的空间就更大了,因此买家可以拥有更多的价格选择空间。

如何进行基差定价

  1.基本操作流程

  对于买家而言,通过5步操作基本上就能完成基差定价合同的采购:

  第一步,卖家报基差,买家询基差;

  第二步,买卖双方签订豆粕基差定价采购合同;

  第三步,买家按照合同约定缴纳履约保证金;

  第四步,买方点价。对于未点价部分如果买家想先提货后点价,可以按照合同约定比例支付溢价货款,也就是先提货后点价;

  第五步,对于先点价后提货的买家而言就是结清货款、提货,对于先提货后点价的买家而言,就是结清货款。

  2.注意事项

  (1)基差大小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反向市场,那么基差大小在200元/吨左右较为合理;如果是正向市场,企业如果能给出0基差或者负基差,那么比较有订货优势;

  (2)买入平仓结算时间和提货时间的掌握

  越早的买入平仓确定采购价格,就意味着距离提货的时间越长,这期间可能会面临跌价风险。因此,在分析期货价格走势的同时,要掌握好点价的时间和节奏;

  (3)积累期货经验避免赌徒心态

  每经过一波大的行情波动,总会有一些代理商因追求高额利润而大量压库、最终产生亏损、从此在业内消失的情况发生。基差定价模式下,最终的采购价格多数由期货买入平仓价位决定,如果豆粕代理商或饲料厂还是按照一口价模式的经营思路,在距离提货日期尚远的情况下,认为期货价位合适就一次性结价,那么可能同样会产生大量亏损。

  因此,运用基差定价一方面要了解期货,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还要把握好心态。

  3.基差定价操作

  前阶段进行基差定价企业推出的基差定价合约有1月合约、5月合约、9月合约。对于基差定价而言,价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差,另外一部分是期货价格。因此,基差越小意味着价格越合适,一般情况下基差会占到整体价格的5%~10%。

  举例说明:假设当前为3月份,1月和9月合约对应的基差从180~260元/吨不等,5月合约基差较大,在300~500元/吨之间。当300元/吨以下的基差是较为合适时,建议选择基差在200元/吨左右的合约月份进行基差定价:

  (1)1月合约由于已经进入交割月,这里就不谈了;

  (2)5月合约基差多数在300~500元/吨,基差较高。如果购买5月基差,意味着后期买家要在点价结算价位基础上再加上300~500元/吨,才是最终的采购价格,风险较大,建议不要进行操作;

  (3)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9月合约而言,基差为260~300元/吨,目前大多数基差定价合同提货月份是6月、7月和8月。相对于点价时间,200元/吨左右的远期基差是合理的。

  因此,代理商或者饲料厂可以按照平均库存水平,安排一部分远期基差定价合同,确保远期豆粕库存。

如何进行基差点价

  基差定价合同签订后,基差大小就已经确定了,期货价格就成了决定最终采购价格的惟一未知因素,而且期货价格一般要占到整体价格的90%以上。因此,点价成了基差买家最关心的因素,那么如何进行点价呢?

  1. 接近提货月点价。接近提货月点价,期货价格与基差之和能够较为接近当时的现货价格,买家风险较小;

  2. 分批次多次点价。在提货前分批次逢期价回落点价,这样最终的期货点价加权平均价,就会处于这个阶段期货价格运行通道的平均水平,能够有效地防止期货点价处于较高价位;

  3. 测算利润点价。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可以根据期货价格与基差之和测算在这个采购成本下,企业的利润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利润大于等于零,或者企业预计的什么样一个水平,饲料企业就进行产品预售,同时进行豆粕点价平仓;

  4. 买卖基差不理会期价。对于代理商而言,可以在基差上加上几十个点,之后将基差合同转卖给饲料厂等其他买家,这样稳赚中间利润,还能锁定远期市场,期货价格涨跌风险都与之无关。

基差定价发展趋势

  1.从市场的“决定性”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之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到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两字之差,彰显出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市场化”导向的坚决态度。

  期货是市场化的产物,三中全会将市场定性为“决定性”作用,在市场朝向决定性作用迈进的同时,期货市场必然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从2012年开始期货新品种大爆发似的上市速度就可以印证这一点———从白银期货、菜油、菜粕,再到铁矿石期货、焦煤期货、国债期货、鸡蛋期货、粳稻期货、两板期货。期货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必将促进基差定价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2.从大豆压榨业应用程度看

  大豆是我国入世后最早对外开放的农产品,作为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大豆压榨业,是中国受国际市场影响最重的农产品加工业。经历过2004年大豆风波、2008年经济危机、2011年欧债危机、南美北美连续减产等一系列大的事件引发的期货价格大起大落的行情,运用期货套期保值的观念和行为已经深入大豆压榨行业的每一个企业。对期货的熟练应用能力,说明大豆压榨企业具备了基差定价的能力。

  3.从快鱼吃慢鱼的产业历程看

  在大豆压榨企业时常面临“涨价期间代理商和饲料厂扩张库存,企业100%开机仍不能满足需求;跌价期间代理商和饲料厂极度压缩库存,企业顺价销售依旧胀库停机”的局面下,大豆压榨企业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有效帮助代理商和饲料厂规避跌价风险、从而长期稳定出货的定价模式。在既拥有能力、又迫切需求、还有学习范例的背景下,大豆压榨企业大力推广基差定价的决心不言而喻,这必将促进基差定价的快速发展。

  当前基差定价已经展现出了她的魅力:率先实行基差定价的大豆压榨企业会更早更多地积累基差数据、基差定价经验,更会提前占领客户,占领产品销售市场;率先采用基差定价购入豆粕的代理商和饲料厂,一方面降低了跌价风险,另一方面积累了经验,也更好地维护了和大豆压榨企业的关系。

  如果经过若干年发展,依旧以一口价为主要定价模式的大豆压榨企业,必然会受到来自于基差定价大豆压榨企业的强有力竞争,很有可能会面临淘汰出局的命运。对于不采用基差定价模式采购货物的饲料厂和代理商,因为面临巨大的价格风险,很可能在几轮价格波动后被洗牌出局,也可能会面临在基差定价为主导的定价模式下,通过即期一口价订货会无货可采从而不得不转行的结局。

豆粕期权交易规则解读

  

  

  

  

  

  

  

投资者适当性标准

  

期权的保证金制度解读

  保证金制度是在豆粕期货期权交易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保证金制度很大程度上发挥了期权交易的杠杆作用,投资者不需要支付合约价值的全额资金便可获得全部收益。

  豆粕期货合约的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买卖双方均需缴纳保证金。交易保证金实行分级管理,随着期货合约交割期的临近和持仓量的增加,交易所将逐步提高交易保证金比例。

  而在期权交易中合约买方无需交纳交易保证金,支付保证金的仅为合约卖方。因此期权也被称为“买方风险有限,收益无限;卖方风险无限,收益有限”的金融衍生品。

  保证金既不属于买方,也不属于交易所,它仍然归于卖方,但卖方却不能自由支配。如果卖方平仓期权或买方放弃行权,从而期权合约解除,那么保证金就会解冻,转变为卖方的可用资金。由于豆粕期货期权保证金计算相对复杂,下面我们用实例说明豆粕期货期权卖方的交易保证金是如何得出的。

  假如某企业觉得当月豆粕需求旺盛可能会上涨,于是决定卖出一份M1609-P-3000看跌期权。假设该合约当日结算价为108.4点,豆粕1609期货合约当日收盘价为3003点。卖方需要向交易所支付3471.4元保证金,即每手看跌期权交易保证金=MAX[期权合约当日结算价×期权合约对应的期货交易单位+标的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1/2)×期权虚值额,期权合约当日结算价×期权合约对应的期货交易单位+(1/2)×标的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其中,看跌期权虚值额为MAX(标的期货合约结算价-期权合约行权价格,0)×交易单位。

  如果该企业想卖出一份看涨期权,涨期权虚值额的计算为方式为MAX(期权合约行权价格-标的期货合约结算价,0)×交易单位。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卖出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影响保证金的三个核心要素为标的期货合约价值、期权虚值额和期权合约价值。因此,在卖出期权合约时,投资者需要考虑到保证金因素,及时补充账户资金。

豆粕期权的应用

  1.期货与期权套保比较

  期货套保和期权套保各有利弊。如果对后期价格走势的预判把握很大,可以直接考虑在期货市场进行套保。如果对后期走势有大致方向,但担心可能的不利价格变动,可以考虑利用期权工具进行套保。

  (1)期货套保

  优点:现货价格向不利方向变动时,可以通过期货弥补。

  缺点:当期货价格向不利方向变动时,存在续交保证金的压力。

  

  (2)期权套保

  优点:最大成本已经锁定,无需缴纳更多保证金;在保值的同时,保留了进一步获利的空间。

  缺点:当标的价格向有利于现货或期货端的方向变动时,依然损失权利金。

  

  

  (3)期权套保效果

  

  示例1,合约:M1701-C-2900(大商所豆粕仿真期权,看涨期权,标的M1701,执行价格2900,最后交易日2016年12月7日)

  某饲料生产厂计划12月采购豆粕,担心大豆供应紧张局面在12月中旬前难缓解,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进行套保操作。我们比较期货套保和期权套保的效果。

  

  示例2,合约:M1705-P-2900(大商所豆粕仿真期权,看跌期权,标的M1705,执行价格2900,最后交易日2017年4月11日)

  某经销商在11月签订了一批豆粕采购订单,担心后期豆粕销售价格下跌,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进行套保操作。我们比较期货套保和期权套保的效果。

  

  综合对比上述两个套保案例,期货套保和期权套保各有利弊。如果对后期价格走势的预判把握很大,可以直接考虑在期货市场进行套保。如果对后期走势有大致方向,但担心可能的不利价格变动,可以考虑利用期权工具进行套保。

  2.价差套利

  在期权操作中,根据对标的价格走势的预判,既可以针对标的价格走势的方向进行套利操作,也可以根据标的价格的波动性进行套利操作。

  (1)牛市价差套利

  如果预计2017年一季度南美存在天气风险,不利于大豆生长及收获,利多美豆走势,从而预期连豆粕价格走高,则可以买入执行价格为K1的看涨期权;同时,为了减少权利金投入,或者认为连豆粕价格难以向上突破某一个价格阻力位,则可以卖出执行价格为K2的看涨期权,组成一个价差套利策略。

  

  

  (2)熊市价差套利

  如果预计2017年一季度南美大豆丰产压力压制美豆价格,进而预期连豆粕价格有下跌可能,则可以买入执行价格为K2的看跌期权;同时,为了减少权利金支出,或者认为连豆粕价格难以向下突破某一个价格阻力位,则可以卖出执行价格为K1的看涨期权,组成一个价差套利策略。

  

  3.波动率套利

  (1)买入跨式套利和买入宽跨市套利

  如果预计USDA公布全球油籽供需预测报告期间,连豆粕价格会出现大的波动,但方向难以确定,则可以以执行价格K买入看涨和看跌期权,组成买入跨式套利策略。

  如果认为买入跨式套利策略的权利金成本过高,则可以以执行价格K1买入看跌期权,以执行价格K2买入看涨期权,组成买入宽跨式套利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买入跨式策略成本较高;买入宽跨市策略虽然成本降低,但收益也降低。

  

  (2)卖出跨式套利和卖出宽跨市套利

  如果预计连豆粕价格震荡运行,上下方均难以突破阻力位,则可以以执行价格K卖出看涨和看跌期权,组成卖出跨式套利策略。

  如果认为连豆粕的波动区间相对较大,同时避免行情的一些非理性波动,则可以以执行价格K1卖出看跌期权,以执行价格K2卖出看涨期权,组成卖出宽跨式套利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卖出跨式策略权利金收入高,但风险大;卖出宽跨市策略虽然权利金收入降低,但风险也降低。

  

  (3)其他组合套利策略

  利用期权的四个基本投资策略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组合成不同的组合策略,并不限于我们在专题报告中提到的这些策略。

  

  4.期权操作风险

  利用期权进行套利操作,也存在一些风险或不利情况:

  (1)组合的策略越多,则交易过程中的手续费支出越多。

  (2)由于大商所的豆粕期权是美式期权,在期权到期前买方可以随时行权,卖方随时有被行权的可能。因此,对于持有空头头寸的套利交易者,如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被行权,则套利计划将被打乱。

  由于案例中的期权价格取自大商所期权仿真交易,与实际交易的价格可能存在出入,会造成最终结果的差异。因此,后期豆粕期权上市后,我们还需要对期权的实际价格走势及市场变化进行跟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