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icroLED显示技术与市场-2017版》

 郑公书馆298 2017-04-30

炒作与现实:MicroLED显示要寄希望于智能手表及其它应用,还必须克服面临的技术和制造挑战。

MicroLED显示或能撼动LCD 和OLED技术


MicroLED显示的潜在应用

微发光二极体(Micro-light emitting diodes, MicroLED)是一种发射显示技术。和OLED技术一样,它们都能提供高对比度、高刷新速度以及宽视角。而且,它们还能提供更宽的色域、更高的亮度、显著降低的功耗、更长的寿命、耐久性以及环境稳定性。此外,MicroLED还支持传感器和电路的集成,实现嵌入传感功能的超薄显示,如指纹识别和手势控制等。

第一款商业化MicroLED产品由Sony(日本索尼)以一款小孔距LED视频显示器在2016年发布,该显示器由MicroLED替代了传统封装LED。MicroLED显示的首款消费类杀手级应用或将为苹果公司推动的智能手表,苹果公司在2014年通过收购Luxvue公司投入该技术领域。得益于MicroLED独有的高亮度和低功耗优势,或能最终主宰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要求亮度和功耗的应用市场。

在智能手表市场的成功将加速MicroLED技术和供应链的成熟,使MicroLED相比OLED在高端电视、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领域更具竞争力。尽管目前MicroLED对这些应用的影响较小,MicroLED显示却兼具OLED和LCD两者的优势。智能手机市场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MicroLED需要在制造和5微米以下MicroLED的处理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提升。最乐观估计,MicroLED显示市场的出货量到2025年可以达到3.3亿片。


MicroLED显示至2025年的出货量预测

MicroLED距其黄金期还有许多工程和制造方面的障碍需要突破

MicroLED是一种本质很复杂的显示技术,其成本驱动有别于目前市场上的显示技术。它的概念原理很简单:其每个像素都由单个MicroLED发射体组成。但是,在非常小的尺度上,MicroLED的运行性能会受严重的侧壁效应所影响。据报道,侧边长低于10微米的MicroLED的效率通常仅有更大的LED芯片的10~20%或更低。在这些尺度量级时,MicroLED显示还无法提供关键的低功耗优势。对于MicroLED企业来说解决这些问题是首当其冲的,VueReal公司或Mikro-Mesa公司等厂家据称已经在这方面取得显著突破。


MicroLED显示面临的诸多挑战

高效的大规模拾取MicroLED并将其定位在背板上是另一个主要挑战。利用传统的拾取和定位设备,组装一块MicroLED 4K显示屏需要超过一个月的时间!苹果、X-Celeprint、Playnitride等公司已经开发出大规模拾取和定位技术,能够同时处理数万到数百万个MicroLED。不过,处理并精确定位尺寸更小的MicroLED芯片(<10微米)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开发。此外,vuereal 和="">

对于现代的显示屏,像素坏点或缺陷是不可接受的。外延生长、芯片制造和转移过程中实现100%的综合良率无异于天方夜谭。MicroLED显示制造商因此必须根据显示屏的特性,开发有效的缺陷管理策略,并结合像素冗余和/或单个像素修复。

其它技术挑战包括色彩转换、光萃取和波束成型以及所有技术点的深入研究、授权及并购活动。

MicroLED显示如果发展顺利,将对LED和显示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供应链样例(详情请参阅报告)

许多初创企业和大型厂商都在研究MicroLED显示技术,如LED制造商Epistar(晶元光电)、Nichia(日亚)和Osram(欧司朗)等,显示屏制造商AUO(友达光电)、BOE(京东方)和CSOT(华星光电)等,以及苹果、Facebook/Oculus等OEM制造商。

要实现大尺寸MicroLED显示需要结合三种完全不同的技术和供应链元件:LED、TFT背板以及芯片转移。其供应链相比传统显示屏更复杂、更长,每一步工艺都很关键,有效的管理好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极具挑战。没有哪一家厂商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似乎也没有哪家厂商能够完成完整的产业垂直整合。小企业或能集合不同的技术来应对增强现实市场,但对于如手机或电视等大规模消费类应用,仅能通过领先OEM厂商的强力推动才能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苹果公司无疑是最有优势和财务实力的候选人,能够将所有的合作伙伴聚集起来。其它理想推动者如Oculus公司,也正在为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应用投资MicroLED开发。

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将尝试从中分一杯羹。对于LED制造商,MicroLED的低缺陷要求和高分辨率特性意味着在新洁净厂房和光刻设备等方面的大笔投资,而这些可能更适合CMOS代工厂来做。传统显示器制造商通常以集成的方式制造背板和前板,为OEM制造商提供成品显示面板。而对于MicroLED,传统显示器制造商将不得不选择成为组件供应商,仅为那些OEM制造商或外包半导体组装和测试厂商(OSAT)等终端显示屏组装制造商提供TFT背板。

许多公司将从MicroLED显示的发展获益,并且无需依赖于供应链的形成。这些受益厂商包括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反应器及其它LED设备制造商,以及晶圆供应商。不过,对于后者,蓝宝石制造商需要注意之前的硅上LED概念或有可能回归,因其在MicroLED制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报告涉及的部分公司:

Aledia (FR), Allos Semiconductor (DE), Apple (US), AUO (TW), BOE (CN), CEA-LETI (FR), CIOMP (CN), Columbia University (US), Cooledge (CA), Cree (US), CSOT (CN), eMagin (US), Epistar (TW), Epson (JP), Facebook (US), Foxconn (TW), Fraunhofer Institute (DE), Glo (SE), GlobalFoundries (US), Goertek (CN), Hiphoton (TW), HKUST (HK), HTC (TW), Ignis (CA), InfiniLED (UK), Intel (US), ITRI (TW),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US), Kopin (US), Lumiode (US), Luxvue (US), Metavision (US), Microsoft (US), Mikro-Mesa (TW), mLED (UK), Nichia (JP), Nth Degree (US), Oculus (US), Osterhout Design Group (US), Osram (DE), Ostendo (US), Playnitride (TW), PSI Co (KR), Rohinni (US), Saitama University (JP), Samsung (KR), Sanan (CN), Semprius (US), Sharp (JP), Sony (JP), Strathclyde University (UK), Sun Yat-Sen University (TW), Texas Tech (US), TSMC (TW), Tyndall National Institute (I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S), VerLASE (US), VueReal (CA), Vuzix (US), X-Celeprint (IE).

若需要《MicroLED显示技术与市场-2017版》报告样刊,请发E-mail:wangyi#memsconsulting.com(#换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