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一)

 星河异彩 2017-05-01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一)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

无锡 叶军然

前言  我国长达数千年的赏兰历史折射出国人对人性美亘古不变的向往和追求。最初国人仅是将兰花拟人化,继而又将人格融入赏兰标准之中,人们以形喻意,以兰言志,兰花成了理想化人格的象征,人们在赏兰活动中得到了修养的提升和品格的比照。兰花亦从其自然属性升格为社会属性,成为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

(一)春秋战国至隋唐是中国兰花栽培鉴赏的起始阶段

     我国古籍对兰蕙的记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翻看史卷,《路史》有载:“帝尧之世,有金道华种兰”,若所种之兰既现今之兰蕙的话,此纪中的金道华应该是艺兰最古者了,也就是说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祖就已与兰结缘。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一)

  • 东晋龙颜碑中的“是以兰声既畅”

晋王嘉编撰的《拾遗记》中有载:“须弥山第九层,山形渐小,下有芝田蕙圃,群仙种耨焉。” 群仙种兰须弥山之事虽为神话,但至少说明了在1600多年前晋时的人们就已经有兰花情节。周文王所著《易经"系辞上传》中有“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中华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在《猗兰操》中,把兰花誉为“王者香”,使兰花成为孔子道德哲学的重要组成,开启了兰花融入儒家哲学思想的大门。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一)

  • 北魏曹望喜造像记

此外,兰在《诗经》与《离骚》中也有多次出现,诗人屈原忧患国事,在《离骚》中先后七次写兰六次书蕙,以兰花比拟品格的高洁,抒发自己对楚国人民的深厚感情。这两部被誉为“文之枢纽”、影响深远的古典文学瑰宝为兰文化开创了先河。其它如《左传》、《楚词》、《蜀志》、《晋书》、《越绝书》等对兰花均有记载。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一)

  • 隋董美人墓志中的“庭芳兰蕙”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之后,退居浙江会嵇山,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会嵇山种植兰草,以迷惑敌人。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会嵇山勾践种兰的附近,修筑了兰亭,邀集了当时名士42人饮宴赋诗,并写出了有名的《兰亭序》。唐代诗人王摩洁总结了培植兰花的经验,提出“用黄磁斗,养以绮石,累年弥盛”之说。郭橐《种树书》中提到“种兰蕙畏湿,最忌洒水”。北宋初年陶谷所著的《清异录》中还谈到“南唐保大二年,国主幸饮香亭,赏新兰,封为馨烈候,诏苑令取沪溪美土拥备之。”,这说明早在唐代,人们就已经开始盆栽兰花,并注意到了植料的选择对兰花培植的重要性了。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一)

  • 汉张迁碑中的“兰生有芳”

这一阶段,张衡、嵇康、陶渊明、李白、韩愈、杜牧、白居易、杜甫都把兰花作为重要的文学素材,以花抒情,借兰言志的文学作品迭出。这些都为后世兰花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一)

  • 唐王羲之“兰亭序”

需要指出的是,现今有许多人认为史书上记载的“古兰”并非今天所说的“兰蕙”。其实这一异议在宋、元时期就引起了大范围的讨论。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一)

  • 唐孙过庭书谱中的“兰沼”
在当时,以邵公济为代表“兰为泽兰,蕙为零陵香”一说,而宋人张清源早在当时就已指出,评兰诸说分歧,都是由于读本草不熟所致,他所著的《云谷杂记》有“兰蕙辩”数则,道出了邵公济之误始于颜师古司马贞之注史汉。“兰蕙辩”记道:“史记司马相如传,蕙圃衡兰,司马贞索隐曰,本草云薰草亦名蕙。陆农师埤雅,蕙今之零陵香也,邵氏闻见后录。余谓古人以兰蕙对言者,正以二物花叶既相似,芳气亦相若,实为齐类,故举兰每必及蕙,如滋兰九畹树蕙百亩,光风转蕙泛崇兰者是也,今即以零陵香为蕙,将以何物为兰耶?鲁直以一干一花为兰,一干五七花为蕙,可谓真识兰蕙者。而邵公济反以为非,亦由司马贞倡其有误于前。原其所以致误者,由读本草不熟耳。本草零陵香一名蕙草,根名薰,故又谓之蕙草。诸公见零陵香有蕙草之名,故断然以蕙为零陵香。殊不知本草中又自别有蕙实一种,云是兰蕙之蕙,此正一干五七花者也,以其实可用,故云蕙实。如此,则蕙与零陵香各为一物,甚分明,何诸公之未审也。大略物之名字,偶尔相同者甚多,要在博考详究,最不可于疑似未辩之间,而将就其说,盖相承稍久,二物并而为一,以至于不可辩云。又,颜师古汉书注云,兰既今之泽兰,皆见之本草中,但相如既于蕙并言,则非泽兰也,泽兰七月间开花,似蒲荷,其香甚微,初无芳馨可取,只堪入药,李善颜师古指以兰为二,公未尝亲识所谓兰者。刘仲冯汉书刊误云,泽兰自别有一种草,非兰也。兰今管城多有之,苗如麦门冬,花黄紫两色。又本草衍义云,兰草诸家之说异同,是未曾的识,故无定论。叶不香唯花香,今江陵沣州山谷间颇有,多生于荫地幽谷,叶如麦门冬而阔且韧,长及一二尺,四时长青,春芳者为春兰色深,秋芳者为秋兰色浅,二兰移植小栏中或置座右,花开时满室尽香,与他香别。江陵沣州本楚地,为孔子所至与屈原所生之国也,其为古之兰可知,则兰之说定也。”
中国兰花鉴赏史略(一)
 
  • 唐颜真卿勤礼碑中的"兰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