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还是增值?微舆情揭密商业保险

 陈锋陈浩 2017-05-01

健康还是增值?微舆情揭密商业保险

原标题:健康还是增值?微舆情揭密商业保险

强降雨、冰雹、龙卷风、雾霾……2016年,我国多地出现恶劣天气,大面积农田被淹、汽车进水、房屋倒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影响了百姓生活,造成巨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灾害,自然而然的一种自我保障意识开始在人们的头脑中涌动,作为转嫁风险的有效手段,保险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消费品。

通过数据统计显示,近一年来,关注“商业保险”的全网信息量高达2830.5万条,其中微博信息达到768.5万条,占全部信息的27.15%,“保险”相关微博话题达到600余个。

从“商业保险”全网相关信息走势来看,近一年以来,全网信息量走势基本平稳,除过年期间信息被冲淡外,每月信息量均200万条以上;而在12月份因年底的销售冲刺,相关信息量冲高至300万条。

而在关注“商业保险”的网友中,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的网友更关注“商业保险”。

从男女比例来看,男性比女性更为关注商业保险。

从关注“商业保险”的网友年龄来看,作为社会工作中重要劳动力的中、青年更关注“商业保险”,其中30-39岁的网友占比最大达到49%。

中国保险业在竞争中迅速成长1980年,中国开始恢复保险业务,至1985年时全国仍仅有一家保险公司。而到2014年末时,中国保险公司的数量已增至180家。2014年8月保险“新国十条”发布以来,国家对保险业不断释放政策红利。用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黄洪的公开发言来说,2015年中国保险业不仅在中国风景这边独好,在世界保险业界亦是增长最快。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保险市场,行业发展规模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保险市场专项研究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中显示:2015年我国保险行业总资产达123597.76亿元,较年初增长21.66%。

据《中国保险年鉴》,中国保险市场的保费总额按照每年20%的速度稳步增长。在金融同业当中,保险行业虽不是最快的,但也处于中游水平。

通过数据统计显示,在金融行业网络热度值对比中,除传统“高富帅”银行业外,保险业稳居第二位。

而从不同险种来看,寿险业务整体保费增速为 61.84%;健康险业务保费增速达89.76%;财产险业务保费增速较为平稳,保持在 10%左右。

通过数据统计显示,在各险种网络热度值对比中,健康险更受到网友关注。

在保险行业内部,各家险企对于市场份额的争夺也是日趋激烈。为吸引眼球,各种奇葩保险层出不穷,保险公司推出的这些保险产品,主要目的是营销,并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公司的知名度。这类保险不会成为保险公司的主流产品,噱头大于实际意义。如:手机及充电宝爆炸险、小龙虾保险、扶老人险等。

自1992年友邦保险引入保险营销员代理制度之后,国内保险营销员队伍就在不断壮大。近日,保险行业公布了一组从业人员数据:截至2016年一季度,国内保险营销员数量达到了710万人,而这一数据在2014年底为325.29万人,增员速度刷新7年纪录。保险行业代理人规模扩张明显,一方面是由于保监会取消了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险企的增员门槛大为降低,促使保险代理人数量开始猛增。另一方面是随着近年来监管层对银保渠道的监管趋严,银行中介成本上升,各家保险公司纷纷发展个险渠道进行营销活动,对个险代理人的需求量增大。

从谈“保”色变到保险姓保

“保险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要买保险啊?”虽然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保障进而认可了保险,但仍有不少人对保险仍心存疑虑。而一直以来,保险欺诈案繁多、出险理赔难等不良形象深入人心,促使不少人对保险产生抵触心理。

近年来,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急速发展,保险争议案件的数量也呈快速增长趋势。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统计的数据,2014年全国法院受理一审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及涉及保险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892382件,是2009年案件受理量的1.76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2014年全国法院案件情况分析”显示,在合同类纠纷案件中,保险合同纠纷一审收案数量9.5万件,同比上升15%。

据中国保监会数据显示,8月份保险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投诉中,涉及保险公司合同纠纷类投诉2498件,占比93.10%;涉及保险公司涉嫌违法违规类投诉179件,占比6.67%;涉及保险中介机构合同纠纷类投诉1件,占比0.04%;涉及保险中介机构涉嫌违法违规类投诉5件,占比0.19%。

无论保险争议原因为何,法治才是保险市场有序运行的前提。保险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制度基础和法律环境。保监会近年来依照法律赋予的权限不断推出重大举措,如成立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开通12378全国统一的保险消费者维权投诉热线电话、出台《保险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试点并推广保险纠纷调处机制,加强“销售误导”、“理赔难”等专项综合治理,不仅为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合法权益保护提供有力保障,还为保险业有效防范化解保险业风险,不断增强市场活力,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和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老医疗靠政府还是靠自己?

身边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身体很健康,公司待遇也不错,交了社保,有的甚至还有补充医疗保险,所以就没必要再自己掏钱买商业保险了。

通过数据统计显示,就整个传播量对比来看,仅在2016年10月'社会保险'的相关数据量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量高于'商业保险'1万条。

从关键词云分析来看,“保障”、“医疗”、“意外”和“风险”等是“商业保险”较为突出的关键词。而反观“社会保险”的关键词语,“补贴”、“服务”、“工资”和“苦难”等词语为较为突出的关键词。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保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者福利的角色,而商业保险却扮演着保障和转移风险的角色。

国家之所以大力推行社保,就是为人们生病、养老、失业时提供最基础的保障。既然是基础保障,这就决定了社保只可能保障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商保不同,如重大疾病保险,确诊为合同规定的重大疾病就会给付保险金额。在养老方面,商保则是交多少保多少,身故有保障。社保管有吃有穿,商业保险管吃好穿暖,商保是对社保进行的最好补充,一个完备的家庭保障计划,社保、商保一个都不能少。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时代在快速发展,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保险业发展至今,保险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应是更加精准到位的服务。而作为消费者,不论是作为投资还是转移风险都应综合考量,挑选最适合自己和家人的保险产品。

注:除特殊标注外,本文中其他数据均来自于微舆情大数据平台(http://wyq.sina.com)

  • 分享文章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