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家庭教育

 歡喜就好 2017-05-01

漫谈家庭教育

一相爱、二榜样、三互动、四交流

一、何为家庭教育

教育,即教化培育,是一种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及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根据对象、任务、内容以及形式等特征,大致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贯穿我们整个人生,并且具体到生活的点滴细节,所以在教育中起着基石的作用。我想对于不同的家庭,各位家长的教育目的也不尽相同,有的希望孩子诚实有责任感,有的只想孩子善良有同情心,有的追求孩子好学有创造力……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我们该分别采取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呢?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怎么教”。

二、学习机制的理论

在谈“怎么教”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聊一聊“怎么学”的问题。“怎么学”是孩子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新的技能,获取新的经验,也就是学习方式。

目前世界比较主流的三种关于学习的解释理论分别是:

1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其中以华生为代表的主张“刺激——反映”学说,以桑代克为代表的主张“尝试——错误”学说
2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与改组,代表人物为皮亚杰。
3
社会文化发展理论:认为学习或思维的发展源于儿童与其他成人或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

以上各种理论,都有着自己的理论依据以及理论核心,对孩子某一个时期学习方式的解释也都比较合理。但孩子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着一个不断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将各种理论综合起来看待孩子学习的方式,这样可以将学习的过程大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依靠条件反射实现学习的阶段,主要是处于婴儿期及幼儿期的孩子,此时孩子主要学习是通过简单的模仿,以及运用感官器官直接去接触客观世界以获得学习经验。
2
依靠实际操作活动实现学习的阶段,主要是童年期的孩子,他们在这个时期演绎、归纳以及类比推理能力萌芽并发展,已经能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守恒原理,伴随着这些初级思维能力,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就会发展出对成功和失败的情绪体验,通过这样促进儿童对事物本质的学习理解。
3
通过与人的互动,也就是交流来完成学习的阶段,这主要是在青春期及以后的时期内,此时孩子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步成熟,加之这一时期记忆的广度达到一生的最高峰。以上这些方面综合在一起就促成了孩子可以在摆脱现实操作限制的条件下,在与人的交流中学习进步。

这里要说明的是,以上几种学习机制并不是绝对地、机械地按年龄划分,每一个时期都会有几种机制共同作用,只是不同时期不同机制起着主导作用而已。

三、家庭教育具体方法

结合孩子各个时期的主要学习特点,我们从生长发育这条主线归结出几点虽不全面但实用性较强的教育方式供大家参考。一、孩子出生后父母注重相爱,二、孩子模仿学习时父母注重树立榜样,三、孩子发展动手能力时父母注重与其互动,四、孩子需要自我表达时父母注重与他们的交流。

1
相爱:

能够让爱意流动起来的家庭是家庭教育的沃土。

相爱的家庭环境是一切家庭活动可以良好开展的基础,但我们该如何确保这看不见,摸不着的“爱”在家庭中是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呢?我想可以从家庭中“爱”存在的三个主要方向入手:(一)、夫妻之间若要保持“爱”的良好状态,就需要双方在付出和接受上实现交替的平衡。一方真心付出,另一方欢欣接受,接下来接受的一方再付出,付出的一方转为接受,如此方能保证爱意在夫妻间充满活力。就像我们靠双腿前进一样,第一步迈出时身体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但通过第二步紧跟着迈出打破之前的不平衡状态。通过这种有节律的不平衡交替,保持动态中的平衡,实现前进。(二)、父母与孩子之间保持“爱”的良好状态,不仅需要父母无私地给予孩子关爱,还需要父母间的亲密关系作为前提。因为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所有关系的基础,亲子关系也是在这种关系上发展而来。只有在良好的夫妻关系撑起的家庭中,孩子才会感觉到安全与自由,才能健康地接受父母给予的爱,并发展出对父母亲的爱,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方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三)、若要新组建的家庭和原生家庭之间保持“爱”的良好状态,我们就必须将以前对父母依赖性的爱升华为反哺式的爱。因为一个男孩只有在对升华对母亲的感情依附后,他才能全情投入与伴侣之间,成为独立的男子汉。同理一个女孩也只有在升华对父亲的感情后才能把自己完全地托付给伴侣,并展现出更多成熟女心的魅力。处理好这三种“爱”后这个家庭才能相爱和谐,才能为一切家庭活动提供正性的助力。

2
榜样:

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塞内加

模仿式的学习模式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虽然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时期,但在其他时期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针对这一学习模式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若想要孩子养成某一个好习惯,那就请从自身做起,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然后耐心等待榜样这颗种子在孩子心底生根发芽。因此对于大多数家长期望的孩子好学有求知欲,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下班回到家后放下手机、离开电视,认真地读书,读很多的书。

3
互动:

与孩子交,必有法则,像个朋友,一起成长。

孩子三岁以后,会有一种强烈的“长大感”,同时动手能力快速发展,孩子迫切地想按照自我的意志探索这个世界的一切。此时除了榜样继续起着重要作用之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一起做家务,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同时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4
交流:

交流沟通不但是语言、文字交流,眼神和体态都很重要。

孩子们达到青春期后会因身体发育带来强烈的“成人感”,于是渴望体验更多、更复杂的人际关系,但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加之大脑神经机制尚未完全成熟,调节能力还比较差,面对各种压力和刺激就会产生情绪上的剧烈波动以及不被理解的孤独感。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就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环境用于引导孩子表达自我的内心,这时家庭用餐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一家人能够完全聚在一起交流各自想法最多的时间就是每天用餐的时间,而且餐桌往往也是最随意以及最舒服的交流场所。在一家人温馨地围坐在一起吃饭的过程中,家庭共同的价值观开始慢慢建立,孩子们慢慢学会勇敢地展现自己的内心,慢慢学会接受他人与自己的不同,同时父母也可以更容易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更好地理解、尊重、包容以及接纳孩子青春期的一些行为与想法。因此如果没有特别不可抗拒的原因,那就一家人多聚在一起吃饭,吃很多顿饭,教育的作用在这时候就会自然地显现出来。

总结: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我们家庭的教育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孩子出生后需要拥有一个相爱的家庭、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一对树立各种良好榜样的父母,随着孩子动手能力的增强,父母应该陪着孩子玩耍,并和孩子一起完成简单的家务。在孩子需要表达自我的时候父母能提供安全自由的环境用心地倾听。我想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应该是一个博爱有同情心、好学有求知欲、能动手有创造力以及敢表达有自信心的孩子。



孩子应该有选择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


但我最后还想说一句,孩子的性格各异,类型众多,并没有哪一种性格是最优秀的。而我们教育的目的应该放在尽量防止和纠正有可能导致错误或失败的不良性格习惯上,而不是太过于关注某一些所谓的成功品质的培养上面。当家庭已经做到给予孩子一个合适的环境,父母做好相应的表率以及引导后,孩子应该有选择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不管将来成长起来是一朵美丽的花还是一棵挺拔的大树,只要是健康快乐且对社会有利的那就足够了,不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