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陈胜吴广,历史教科书必学的人物,被冠以农民起义的始祖,可谓是出尽了风头。虽然是对秦朝的政权起义,然而接替秦朝的却是刘邦和项羽的楚汉,最终刘邦夺得天下,开创了辉煌的大汉天朝,似乎这打垮秦朝与他陈胜吴广没什么事,书中也只是一笔带过的说他们起义失败了,却没有说他们到底怎么死的,说出来他俩死的一个比一个窝囊。 陈胜,出生年月不祥,死于公元前208年,阳城人(现今的河南商水县)。他不是被秦政府征用的民夫,人家也算是个公务员,虽然只是小小的屯长,手中还是有一点特权的。这个屯长在秦朝是戍边的军队小头目,具体管多少人不固定,据《商君书·境内》记载:五人为一屯长,百人为一将,五个人有点少。可是《史记·陈涉世家》里说当时屯了九百人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是屯长,也没说具体管理多少人,但他们俩不可能管理这九百人。根据汉代历史资料显示,汉朝军队编制是军、部、曲、屯为建制,以二和五的倍数来递进的,每五个人为一伍,两个伍为一什,这是二的倍数关系,一队就有五个什,这又成了五的倍数,两队为一屯,这么算下来就是一百个人,两个屯为一曲……。汉代的屯长能管99个兵,和现在的连长差不多,也算是不太大的军官,就这么小的军官竟然敢造反,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竟然发现到几十万人的队伍,真的不简单。他靠的就是最初同伙提出的“苟富贵,无相忘”这个理念,他自己提出的口号更是响亮,叫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对别人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人有气魄,脑子转的也欢实,善于拉拢人,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凭借一个小小的屯长身份就能和朝廷抗衡,并且拥护者蜂拥而至,让秦二世都着了慌。建立了“张楚”政权,对于这个“张楚”,解释有很多种,最可靠的应该是“张大楚国的意思”,因为陈胜吴广是河南人,而且春秋时期整个河南都是楚国的地盘,他是要推翻秦国光复楚国,这样反朝廷就有了借口,不至于出师无名,慕容复口口声声说要光复大燕,天地会也是到处说要反清复明,让天下人觉得那不是一己之私,是为一个国家在战争,即便死了也是英雄。 来看看他俩是怎么死的,吴广是排在陈胜之下的,被陈胜封为“假王”,这个假王怎么看都有点不舒服的感觉,不知道当时吴广心里好不好受。假王是暂时的、非正式认命的王,人家吴广是和陈胜一起揭竿的,也是一样的屯长,陈胜虽然名头响点,也不能亏了吴广啊,好歹得给点实在的东西,在这个时候,官职称呼是最重要的,可以有权利来发号施令,也好给虚荣心一个交代。就好比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为了更好的利用人,像不像样的只要肯出力就给封个王,据说最鼎盛时期竟然封出了2000多个王,有天王、还有东西南北王。物以稀为贵,太多了反而没意思,大家都是王,谁也不听谁的,早晚要出事,北王杀了东王,天王又杀了北王,很快就灭亡了。 吴广死的窝囊,被手下的人给结果了性命,头被割下来献给了陈胜。据说陈胜和吴广起了矛盾,陈胜派吴广去攻打荥(xing)阳,周文(陈胜的另一个将领)攻打咸阳,咸阳是秦朝的重兵之镇,随便是打不下来的,在章邯率领的死刑犯组成的军队面前,周文惨败。吴广手下有个叫田臧的将领,平时和吴广意见不和,此时又迟迟攻不下荥阳,而章邯又乘胜追击,就密谋杀了吴广,说是陈胜叫杀的,把吴广的头割下来送给了陈胜。陈胜在接到吴广的头后并没有责怪田臧,而是封赏了田臧,提他做了上将。如此看来是陈胜看不惯吴广,借田臧的手除掉了吴广。 陈胜死的比吴广还冤,还要窝囊。在事业逐步强大后,陈胜变得日益骄傲,蛮横无理,在合作伙伴吴广被杀后,没有了竞争对手,权利更加独具一身。随意处死部下,就算是当时在大泽乡一起发过誓的也不例外,这就从根本是违背了“苟富贵,无相忘”的誓言,内部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有些人因为害怕而不得不自立为王,比如北征时的武臣自立为赵王,韩广自立为燕王,周市自认为魏国丞相,这就使张楚政权出现危机,给了秦朝反扑的绝佳机会。章邯打败咸阳的周文后,又打败荥阳的田臧(吴广被杀了,荥阳最高指挥官变成田臧),乘胜追击陈县的陈胜,陈胜和章邯展开激战,但还是输了,退守到现在的安徽蒙城。还是敌不过秦军的清剿,在逃跑时不断的催促车夫庄贾,甚至拳脚相加,被打急了的庄贾给杀死了。 昔日大名鼎鼎的陈胜吴广就这样倒在了不起眼的手下手里,确实窝囊,如果他俩都是战死,或许还对得起起义二字。这就是说在做事特别是做大事的时候,一定要团结一致,说过的誓言不要当做耳边风,对手下更是要体贴,张飞还是万人敌呢?不也是被逼急了的手下割走了吃饭的家伙?顺带说一下这谋害陈胜吴广的人的下场,田臧杀死了吴广后和秦军交战,被章邯军打败后处死了。杀死陈胜的车夫庄贾被陈胜的旧部下吕臣组建的“苍头军”收复陈县后捉拿处死,给陈胜报了仇,这支部队后来请项梁做首领,项梁死后出了项羽这个霸王,能够和刘邦抗衡的楚国政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