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古诗乐不分家

 晨晓光 2017-05-02
 
 

最近,有一档电视节目火爆荧屏。没有大牌明星,风头却盖过各大真人秀和歌唱比赛,成为了各大文化类、甚至是娱乐类大号的头条。





没错,说的就是当今电视节目的清流——《中国诗词大会》!随着场上诗词达人们的精彩表现,那些似乎远离我们的诗经、楚辞、唐宋诗词……再次深深地打动着我们。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不自觉地唤起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油然地生长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甚至连最近的“朋友圈”都格外地“诗意盎然”。


 


自古诗乐不分家。一直以来,中国诗词和民族音乐始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说起,其实它也是歌曲总集,也就是说其诞生之初是可以唱的,并且广为流传。可惜了,在古代没有记谱法,所以流传下来的只有歌词了。同样,在汉代乐府诗,乃至唐诗、宋词中始终保留这样的联系。



唐代,是诗歌盛行的年代,也是歌舞音乐艺术繁荣的年代。特别是在酷爱音乐的大BOSS李隆基影响下,很多著名的诗人比如李白、贺知章等都为当时的音乐机构教坊、梨园填过词。如今,大家熟悉的王维的《红豆词》,当时就是写给著名宫廷乐师李龟年演唱的。文字与音乐相依托,更加朗朗上口、感心动耳。


唐代诗乐之盛行,我们也可以从典故“旗亭画壁”中窥知一二:



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一起去酒楼去,看到有歌舞表演,于是决定比试谁的诗入歌词多,谁就最优秀。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得一分。随后一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得一分。'又一歌女出场:'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又得一分。


王之涣着急了,说:'这几个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头片子!'于是指着其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个说:'到这个小妮子唱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和你们争高下了。'三位诗人说笑着等待着。


一会儿,轮到那个最漂亮的姑娘了,她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得意至极,揶揄王昌龄和高适说:'怎么样,土包子,我说的没错吧!'三位诗人开怀大笑。




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流行一种叫曲子的艺术歌曲,产生了大量的曲牌,更是吸引了像欧阳修、范仲淹、柳永、姜夔这样的大师来创作歌词,街头巷尾竞相传唱,丝毫不输现在周杰伦与方文山。


诗如空山鸟语,其佳处启人心扉;乐如高山流水,其妙处让人流连。千百年来,诗乐相和流传了多少千古名句,浸润了多少诗意的灵魂。在我们的民族音乐作品中,诗歌依然带给予丰富的灵感,下面就给大家推荐几部风格不同的根据古诗创作而成的民乐作品。


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

VS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代诗人张若虚,虽然留存下来的作品屈指可数,但一篇《春江花月夜》却足以“孤篇压全唐”。古朴典雅、意境唯美,却有着一种宏大的生命观和宇宙观。大概就是这样的诗情,才有了后来著名的琵琶古曲《春江花月夜》。如今我们又把它改编成民族管弦乐版本,少了些古雅,多了些人文——千年文明便如此得以传承和发展。


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

改编:王甫建

琵琶领奏:周韬

演出:上海民族乐团

阮族重奏《剑器》

VS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



杜甫以诗为文,描写了唐代舞蹈“剑器”的华丽盛况,以此追忆盛唐曾有过的雄健刚劲与婀娜多姿。乐曲充分发挥了阮族的性能与演奏技法,将其明亮清丽、铿锵有力的音色完美结合,既演绎出情感跌宕的色彩画面,也为听众呈现出风格独特的诗境。


阮族重奏《剑器》

作曲:徐昌俊

艺术指导:刘波

演奏:唐一雯、李霖、韩雪、沙漠、杨静、李玥儒、吴弘烨

男高音、合唱与乐队《将进酒》

VS

李白《将进酒》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去还复来


李白的千古豪情,赵季平大师发挥得淋漓尽致!关于这部作品,我们曾做过详细的专题介绍,为了方便大家观看,请点击今天的副条《发酵于诗歌的千古豪情》,视频和文字都在里面啦!


筝、箫与吟唱《如梦令》

SV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乐曲根据李清照的小令创作而成。运用筝箫重奏结合自身的吟唱,表现了雨后春晓的朦胧画境,及残醉未消的词人感怀。跌宕的情感含蓄地寄寓于清奇典雅的演绎风格中,达到形由意成,形意合一的古朴意境。



筝、箫与吟唱《如梦令》

作曲:罗小慈

筝演奏、吟唱:罗小慈

箫演奏:钱军



无论是诗词还是民乐,承载的都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情感和精神。感受诗词之美,品味民乐之趣,从传承千年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寻找属于我们当代的诗意与远方。

 

文字、编辑:小民

 

长按指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