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告诉你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

 天宇楼33 2017-05-02

造型是古代陶器的重要的构成部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甚至是同一地区的不同窑址,陶器的造型各有不同。掌握陶器的造型产生、发展、演变和消失的历史,把握陶器造型的时代特征和地区特征,就可以根据陶器的造型特点,基本判断其制作的年代。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些陶器类别的造型特征以及演变历史。


中国的古代陶器主要有炊器、酒器、明器、食器、盛贮器、陶塑等。



炊具


炊器为烹饪器,是古人蒸煮肉食和谷物的用具,主要有瓮、甑、釜、鬲、鬶、鼎等。


瓮:

形体高大,深腹,腹以下渐收。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烧制。夏代至汉代较为流行,甘肃省博物馆藏有的螺旋纹彩陶双耳瓮。



涡纹彩陶瓮: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永登县蒋家坪出土,高52厘米,口径19.6厘米,底径12.5厘米。

甑:

形体似盆或罐,深腹,平底,底有许多小孔,作圆形、长方或不规则状。用途像蒸锅。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及商周、战国遗址都有出土。


西汉陶甑 :此展品为西汉文物。口径40厘米,底径12.5厘米,高22厘米。

釜:

敛口,扁折腹,圜底。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遗址均有出土。春秋至汉代多作半球形,圜底,底部饰有绳纹或麻布纹,口沿外折或卷曲。湖南省博物馆藏有红陶釜。

             

西汉绳纹陶釜:此展品为西汉文物。直径13厘米,通高31厘米。


鬲:

侈口,圆腹,三袋形足,颈部有双耳。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山东龙山文化的鬲。

              

春秋灰陶鬲:此展品为春秋文物。直径16厘米,高15厘米。


鬶:

始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盛于山东龙山文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山东龙山文化白陶鬹、大汶口文化白陶鬹。其口部捏扁成流,圆颈小腹,三实足或空足。

               

龙山文化红陶鬹


鼎:

器由身、足、盖三部分组成。足的形式有柱形、长方形、锥形、扁三角形等,身的形式有罐形、盘形、釜形、壶形等。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先秦时较为流行。北京故宫博物院有战国灰陶鼎,广东博物馆藏有石峡文化白陶鼎。

          

双耳三足陶鼎:此展品器形为圆形,深腹,寰底,带盖,具双耳,有圆柱型的三足。现收藏于东瓯国历史陈列馆。



酒器


酒器为古代炊酒的器具,多仿青铜器。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较为多见。主要有爵、觯、觚等。


爵:

敞口,有流有尾或有流无尾,细腰带扳,圜底或平底,三锥形足。河南偃师二里头和山西夏县东下冯等遗址出土。商代较为流行,西周后期趋向衰落。


陶爵:夏代,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河南洛阳博物馆。

觯:

敞口,深腹,圈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及商、周遗址均有出土,东周以后消失。上海博物馆藏有商代灰陶觯。

    

马桥文化陶觯

觚:

敞口,短腹,敞足。新石器时代出现,商代较为流行,西周后逐渐减少。


 陶觚:泥质红陶,喇叭形口,四壁较薄,平底,高17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7.5厘米。

明器


明器为放于墓葬中慰藉死者灵魂的器物,又称为神明之器。始见于战国,主要器物有簠、敦等。


簠:

由对称两器上下相合,平面呈长方形,腹上部垂直,下腹斜收,平底,下承以四方足。春秋战国时较为流行。


           

 战国陶簠: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

敦:

由对称半球形上下相合,腹上下各有三钮。流行于春秋半国和汉代。

         

陶敦:丝茅岭遗址出土

食器


食器为古代盛食物的器具,流行于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主要器物有盘、碗、豆、簋等。


盘:

敞口,平底,浅腹,圈足。

          

唐代陶盘

碗:

大口,深腹,平底,圜底或假圈足。


陶碗

豆:

上部有盆形、钵形、罐形等,下部有喇叭形和镂孔圈足。甘肃马家窑类型有盆形双耳豆、良渚文化有竹节形细把豆、夏代为高柄豆、商代为圈足豆、西周为喇叭形高柄豆、战国至汉代为盖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白陶豆。

商白陶刻纹豆:高12.5cm,口径22.7cm,足径15.2cm。豆浅腹,口沿较宽。


簋:

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先秦的西周时。敞口,浅腹,圜底,圈足。商代器敛口,折沿,深鼓腹,圜底,圈足。西周器敞口,口下安对称双系,敛腹,高圈足。

                

西周陶簋:高34厘米,口径21厘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这是中国的古代陶器中的炊器、酒器、明器、食器的造型特征以及典型器物的样式。在下一章中我们继续来看中国中国的古代陶器中盛贮器、陶塑等造型特征、典型样式以及流传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