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齐物论》—大智慧如月亮小智慧如格子间,心形差别就此形成

 鶴崧軒森 2017-05-02

庄子《齐物论》—大智慧如月亮小智慧如格子间,心形差别就此形成

作者:杨本枢

庄子酣畅淋漓地发表了一通人籁、地籁、天籁的高谈阔论,蔺且听得入了神,他的思绪随着庄子的描述进入到深山老林中,仿佛看到了万树齐鸣,深谷回音,鸟兽嘶吼,人类演奏的壮观景象。这种景象是如此的自然而然,是如此的无心而为,是道赋予天地万物的一首“无为交响乐”。

庄子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道:“人籁、地籁和天籁终归只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肉眼能够看见,亲耳能够听见,肢体能够触摸得到的真实存在。”

“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与心灵的感受和碰撞分不开。万物一体的观念最终来自于道学层面的馈赠。道是什么?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就像老子所描述的那样: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

蔺且有些不明白了,他问道:“老师,道是个抽象概念,是建立在物质世界基础上的意识,但是,如何能够从意识流的层面对万物一体的现象加以解读,我还是无法想象,请老师详细解答。”

庄子若有所思的望着老子的竹简,好像没有听见学生的问话,时间在寂静中慢慢的流走了。

突然,庄子拿来一片竹简,急速地刻起字来。

庄子《齐物论》—大智慧如月亮小智慧如格子间,心形差别就此形成

蔺且仔细地看到:“大智慧犹如月光洒进房屋清缓、悠闲;小智慧犹如促狭的格子间狭窄、繁杂。最高境界的话语犹如阳光普照,起到一句顶十句的作用;最不济的话语犹如啰里啰嗦的碎嘴子,说了半天也是白搭。”

蔺且看到这里,虽然不敢打断老师的写作思路,但是,内心里也是如同沸水翻腾开了:老师写的这几句话不就是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辩若讷吗?

庄子继续写到:“世间众生图:有人睡觉的时候神魂呼应,那叫一个逍遥,醒来后身体却顿感不适,纷扰接踵而来。世间人纷繁复杂,有伪善人,心口不一;有阴谋家,步步为局;有心机深的人,周到又细密。”

“世间有种大恐惧叫魂飞魄散,有种小恐惧叫忐忑不安。”

“有人行事、说话犹如离弦之箭急速、果断,专门攻击要害之处;有人遵守盟约,誓死不泄露秘密,等待胜利的那一天;有人犹如肃杀的秋冬衰败不堪,那日子真是一天不如一天;有人整天忙于积极作为,乐此不疲,早已忘记了本真的性情;有人心灵堵塞得如同悃得结实的肉粽,越老越走向极端,几乎陷于枯竭之地步。哎!将死之心,想恢复勃勃生气已经不可能了。”

蔺且边看老师书写边想,老师真是写尽人间百态,关键是老师的落笔点是在剖析人的心灵而非单纯的描绘物质世界。

庄子意犹未尽,继续写到,“世间的人们时而喜形于色,时而怒火中烧,时而哀伤不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忧心忡忡,时而唉声叹气,时而谨小慎言,时而张牙舞爪,时而矫揉造作,真是一副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缭乱的众生作为图。”

“动听的音乐出自于空虚的地方,美味的珍菌出自于潮湿、有蒸汽的地方。”

“自然界昼夜更替、物生物死,看似再平常不过,可是,谁又知道昼与夜,生与死的先后顺序呢?罢了!罢了!不要再追究这些永远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天地万物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本质就是两个字—无为!再添两个字—自然。”

庄子吁了一口气,放下刻刀。

庄子问蔺且:“你明白为什么要在天籁、地籁、人籁之后写上这么一段话吗?”

蔺且说:“我只是感觉这段话和老子的思想有些接近,但是,还真不明白为何放在此处,请先生详解。”

庄子说道:“所谓的万物一体在客观世界是不存在的,从认识论来分析,客观世界的物体确实存在着区别。万物一体只能够存在于哪里呢?只能够存在于道学里。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个抽象的概念,无法用语言来表述,通俗的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是,如果不用语言表达出来,后人又如何能够理解我心中的道呢?”

庄子拿起刻有老子语言的竹简说:“老子这么说,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这段话的大意是,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道通为一,上下看,上没有界限,下没有混沌,整体看是无物状态。迎向前看不见头,尾随其后看不见末尾。这就是道。”

庄子放下竹简,用手指点着自己刚刚篆刻的文字,说道:“这段文字写尽了世间百态,这些百态能够从身边寻找出身影,但是,仔细分析呢,又好像与世间有着隔离带,所以说,它是源于世间又高于世间的心性认知,是对人籁、地籁、天籁的提炼与归纳,最后归结到一句话,就是道通为一,是对老子的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衣养万物不为主的最好解读,也是对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解读。”

原文: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庄子《齐物论》—大智慧如月亮小智慧如格子间,心形差别就此形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