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他曾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一生著作颇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01少年诗人 唐代宗大历七年,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中小官僚家庭。他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民不聊生。为躲避徐州战乱,白居易的父亲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他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光。白居易年少时聪颖过人,三岁识字,五岁诵诗文,十岁写诗,曾经在很小的时候写就《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他读书十分刻苦,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人当时年仅16岁。据说,诗人这年进入京都长安,拜见了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顾况望着年嫩的白居易,用他的名字取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当读了此诗之后,便很吃惊,忙改口说:“有才如此,居易不难。”由于顾况到处赞扬,这首诗也就成了白居易的成名之作。 02爱情生活 白居易在徐州符离躲避战乱时,与邻居家一个叫湘灵的女子相识,两人就成了青梅竹马的玩伴。白居易有一首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白居易在29岁时考上了进士后,曾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无奈,便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表达了他们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之情。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并写下了《逢旧》这首诗,这时湘灵已40岁了却尚未结婚,白居易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般的爱情为《长恨歌》打下了基础。 03官宦生涯 白居易任左拾遗时,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的赏识提拔,为了报答知遇之恩,他频繁上书言事。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令唐宪宗感到不快,后来就借个由头将他贬为江州司马。 然而这却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之后他渐渐学会独善其身,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白居易还曾经当过苏杭刺史,主持疏通了西湖,发展农业灌溉。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04诗词成就 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艺术形式多样,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也是丰富多彩。白诗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他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不仅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是他全部诗歌中最富战斗力的作品,连同《长恨歌》、《琵琶行》,是白居易诗歌中最优秀的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可宝贵的部分。 《长恨歌》(节选)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琵琶行》(节选)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05晚年生活 白居易的晚年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他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后来他又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唐武宗会昌六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葬于洛阳香山。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