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籽料的第一步,就是要懂得看皮色

 靜蘆 2017-05-03


俗话说:“瓷看底,玉看皮。”

皮色是上天赐给和田玉的玉衣,让和田玉变得多彩。


玉的皮色原生基本色有白、黄、青、碧、黑,基本色之间交融和玉内外杂质色泽(含沁色)的参与,也会呈现多种不同色彩,如双色、多色玉皮,也可形成单层皮色或多层皮色。同时玉皮色在自然分化中颜色也会变化。

 


玉的皮色和玉质的好坏有着密切关系:

 

1

皮色的形成。皮色是玉石长期浸泡在河水中受河水的腐蚀逐渐形成的,根据河水酸碱度的不同,玉质本身的金属矿物质的含量不同,以及自然条件的不同如阳光温度的不同,所以就有了不同的皮色。


色皮它是次生的。有经验的拾玉者,到中下游去找带色皮的子玉;而往上游,找到色皮子玉的机会就很少。此外,在原生玉矿体的裂缝附近也能偶尔发现带皮的山料,这也是由于次生氧化形成的。


2

皮色的深浅。皮色沁得深,有两个原因,一是玉质的密度疏松不够紧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外在的腐蚀条件强烈,和时间长久。


3

皮色的均匀程度。从皮色的均匀程度也能分辨出玉质的好坏,一块玉籽如果皮色有深有浅,说明这块玉有的地方疏松,有的地方紧密。


4

皮色的种类那么多,那么是有什么来决定这些丰富的皮色呢?


皮色是由玉石中不同金属的含量来决定的。我们在中学时都学过化学,不同的金属在氧气中燃烧,它的色彩都是不同的,烟花就是根据这一原理来制作的。肯定有不少朋友会问,烟花是燃烧了的,而玉没有燃烧。其实它们发生的都是氧化反应,只不过烟花发生的高温氧化反应比较快速,而玉石在河水中发生的氧化反应极为缓慢


真皮的色彩存在玉石的结构中,假皮只存在玉石的表皮和玉石的间隙中。



和田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内蕴其中。而玉皮可表达玉的内涵、形象与美感,使玉更具灵性。各种玉皮就像玉穿戴了多彩的服饰,别具风情。


玩皮色是现代人对和田的新玩法,我们从出土的的古玉中几乎看不到留皮色的雕刻。在如今创意无限的年代,有不少的雕刻大师为了让玉雕更加丰富,色彩感更加鲜明,于是就开始对皮色加以创造。同时经验丰富的行内人甚至只看皮色,便能知晓其中玉石的品质和价值。


玩玉之人,会把玉的皮色视为美人之衣,恋花之蝶。玩皮正成为这个时代最为明显的时代特色。



资料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