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风霜 细叶榕 65X120厘米 林学钊作 古镇盆协展览银奖 公孙钓 雀梅 60X108厘米 林学钊作 一种强健的风厉棱角,一种强悍的筋骨力道,一种强大的生命张力,一种强劲的威猛气势,从一件件造型奇特、风格峻异的作品中放射出来,给人一种透彻心骨的震撼,让人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灌注其中的强烈个性和艺术美感。 这种风骨毕现、个性鲜明的技法,叫“风恒枝法”。而这位在艺术上独辟蹊径、大胆探索的人,叫林学钊。说真名,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如果说广东中山的“大眼”或者“盆栽先生”,知道的朋友也许就相当多了。树如其人,能独创出这种硬汉般凌厉技法的人,本身也是棱角分明、洒脱不羁的。 “风恒枝法”是模拟飓风过时植物状态的造型,取飓风遗韵永恒之意,故作品模仿的是大自然的无定法则。细究“风恒枝法”的创作构图,可分为文风恒和武风恒两种形态,二者所表达的意境神韵和表现手法有所区别。文风恒构图表现出来的是飓风过后的恬静,犹如罄竹寒梅;武风恒表现的则是动感强烈的状态,有狂风横扫的视觉冲击。 岭南盆景的造型理论基础,都是从审评树桩开始的——因树造型,因势利导。不同的树种特点、不同的树桩形态及不同的取势,配合作者的审美偏好,选取合适的技法,才能塑造出形态万千的盆景艺术作品,可谓因桩取势,因势成景,因景生韵,因韵赋意境,因意境显万象,可见岭南盆景造型理论中“取势”的重要位置。 在岭南盆景造型“取势”的讨论中,更多的是以一个面或前、后两个面作为观赏面,坚守不等边三角形的构图形态以及逆势构图的惯用技法,意在尽量营造作品观赏面左右重心平衡的视觉效果。一般做法是构图中的重点枝条会与根头的最重点大根同一方向伸展,好让重点枝延伸更远而寻求杠杆支点。这种习惯构图形式可以展现不等边三角形树冠效果的稳重感。老一辈岭南派盆景艺人在创作悬崖造型作品时,惯用厚重且折回展伸向根头的“压顶托”,以寻求其“稳”势。更有甚者认为岭南盆景的斜飘造型作品,主要(重点)枝条的延伸方向必须与树干斜出方向背向(逆势构图),并必须左右分布枝条且观赏面不能有“顶心枝”,以凸显其构图形态的平衡,而且不妨碍观赏树干的流畅性。 但稳重造型的作品过多,难免陷入公式化制作,艺术造型的创作也会陷入穷途。具备过分厚重“压顶托”的悬崖盆景作品的“稳”,恰好与悬崖造型本需展现的“飘”、“力度”、“险而不危”的创作意图相悖。过于平衡的构图效果必然呆板,过露不藏的“流畅性”将难以创作出作品的整体三维效果,难以达到作品面面可观的立体观赏性。在当今人们审美观不断提升、盆景艺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种规模的盆景展事越发上层次,盆景作品过分守旧的构图效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更高艺术层次的向往与追求,具有陈风旧韵的作品也随之令观赏者感到视觉与审美疲劳。纵然如此,仍很少有人愿意涉足顺势“失重心”构图的创作与探讨。尽管老一辈岭南盆景佳作甚多,但顺势构图的作品却是凤毛麟角。 顺势构图的盆景造型打破了固有的“取势”理论思想,“失重心”造型盆景作品展现的力度、美感及灵动感,悄然闪亮于人们眼前,成为盆景作品展示中吸人眼球的夺目亮点。林学钊先生深得顺势构图真味,在其自创的“风恒枝法”盆景作品中,将顺势构图的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更颠覆性地经常使用岭南盆景技法所忌讳的腋枝、交叉枝乃至冲心枝等,使作品更具动感与力度,并大大加强了作品立体构图的空间变化。 我选取林学钊先生近期两个顺势构图的作品,请好友特意以岭南技法常用的逆势构图法,按照原桩重新画出构图,与大家共同分析、对比两种构图的取势区别及力点分布,并指出作品中关于“忌枝”的妙用(图1~12)。 图1 清秀悦君心 九里香 林学钊作 图2 作品效果图 图3 根据林学钊九里香作品题名《清秀悦君心》原桩重新构图(钟晓辉设计) 图4 原桩作品构图分析 图5 对比图构图分析
图6 原作品技法举例分析 岭南盆景的传统构图习惯中,重点枝伸出方向就是取势。以桩头中轴(作品根头露出泥土部分中线)为基线,当树干偏离基线方向与重点枝伸出方向同向时,为顺势构图,反之则为逆势构图。从图4~5、图10~11的构图对比中,不难看出原作品的顺势构图与设计图的逆势构图之间,重点枝伸出方向刚好相反,桩头的承压点(下压力点与拉力点)与支撑点位置也刚好相反。支撑力各自对应的重点枝伸出时产生的杠杆压力,使得各自营造的力点分布平衡,进而得到作品构图的“稳”。图4中原作品的树干大幅度外飘,而与树干外飘对应的抓地根板(压力点)较弱,作者有意将作品顶部做了大幅度的回压,以求得构图观感上的力量分布平衡。图10为作者将作品压顶做成顺势飘出的样子,源于原作品抓地有力的根板(压力点)较强,起到了作品“失重心”而不倒的力学观感构图效果,从而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飘逸动感。图5与图11设计图,在逆势伸出的重点枝条的杠杆力势下,作品压顶顺势外飘,也是为了增加作品动感的手法之一。不同的取势构图,决定着盆景作品整体展示形态及艺术效果的不同,也是作者发挥创作能力的基础。而选择合适的桩材做顺势构图的创作,将更大程度地增强作品成型后的飘逸动感及力度感,为岭南盆景创作开辟新的艺术造型方向。 图7 飘逸霞满归 勒杜鹃 林学钊作 图8 作品效果图 图9 根据林学钊勒杜鹃作品题名《飘逸霞满归》原桩重新构图(钟晓辉设计) 图10 原作品构图分析 图11 对比图构图分析 图12 原作品技法举例分析 在盆景作品的创作中,如何取势、构图将成就作品不同的整体轮廓,但要展示作品的神韵和意境,还必须有娴熟的技法和老练的枝法来演绎。至此,我必须注释一下对“风恒枝法”中的腋枝、交叉枝、冲心枝运用技巧的理解。腋枝、交叉枝、冲心枝在传统的岭南枝法概念里是忌枝,一般情况下当去之。确实,在没有化解之法时,在一般的技法和构图下,腋枝的出现会堵塞作品需要留白的空间;交叉枝会让人感觉作品的枝脉走向凌乱无章法,遮挡树干或主要枝脉,影响观赏主要脉络的流畅性;冲心枝会出现直指观赏者视线方向,让人感到视觉上不适等情况。但在“风恒枝法”的作品中,却看不到以上缺陷,分析其原因,是作者运用了枝条的“走位”(枝条脉络迂回的立体走向)手法,巧妙地化解了忌枝带来不良的视觉、构图和展示效果。不但如此,因为运用“走位”手法,还让作品的立体构图得到了更充分的照顾,收到了“移步换景、面面可观”的立体展示效果。据我了解,盆景作品创作中树桩发芽位置具有不确定性,使人难以精准控制每个枝芽因构图所需的萌发点。而枝芽萌发点的“不精准”,恰巧为枝条脉络“走位”提供了足够的位置空间。更有作者甚至故意选择偏位的芽点,为枝条的立体“走位”变化创造条件。此法实为借位出枝的技巧,也是提升盆景作品立体构图变化的巧妙之处。 “风恒枝法”作品的“走位”技法,运用了夸张的枝条脉络迂回的立体走向,使用矫枉必须过正、欲左先右、后坐蓄势待发等手法,让作品枝条营造出游刃有余的力度感,呼应作品从取势到构图的力量体现,使整个作品的力度表现达到统一与协调,作品构图中风与树、枝的抗衡,得到了动与被动的和谐结合。整体枝条巧妙配合构图所需的比例与取势走向,将作品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深化融合。“风恒枝法”的无定法则看似无法,却是“多法”并用,艺术创作技法独树一帜,因而作品的立体构图效果更富于变化。 (借此感谢盆景艺术公益平台《盆艺盆易网》“松涛依旧”超级版主为本文提供设计图) 少林挂臂 朴树 90X110厘米 林学钊作 岁月悠然 木麻黄 70X70厘米 林学钊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