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律法规定——军刀不允许用于陪葬,王公贵族都要严格遵守,所以几乎没有多少唐刀流传下来,有机会合法陪葬的就是开国君主李渊时期的军刀(这种唐早期的刀实质上是隋朝的刀式,仍然保留了环首,甚至可能就是隋朝时期锻造并流传到初唐的刀),偶尔在一些偏远地区墓葬中发现的早期唐仪刀,但也基本都是严重锈蚀、朽坏,刀装基本都已经朽烂光了,刀条成了一条锈铁,刀鞘只剩残渣,只能识别出刀条长度、环首大小等信息。 1991年窦缴墓出土的唐环首刀,算是保存最完整的的唐刀了,但本质仍然是初唐时锻造的隋朝样式刀: 下图是出土的隋朝刀: 唐太宗去世后,也出现了去掉环首的仪刀,下面这把仪刀出土于 贞武公 李勣 的墓葬,他和唐高宗时同时代的人,已经没有明显的环首了, 但是由于锈蚀严重,刀的表装已经很难考证了,刀刃轮廓也模糊不清,仪刀的考证也就不是非常肯定了。 初唐的军刀之所以有可能出现在墓葬陪葬品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初唐的皇亲国戚仍然保留着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尚武风气,通过特权将自己心爱的刀带入地下也是有可能的。而且这些陪葬的刀可能根本就不是实战用的军刀,而是仪刀,多为仪式、庆典、装逼时使用。 仪刀虽不是军刀,但也算唐刀四样(横刀、仪刀、障刀、陌刀)中的一种,由于仪刀特殊的象征性身份,所以在初唐墓葬中偶尔有发现,墓葬壁画中也比较多见。初唐的壁画中仪刀基本都是带有环首的。 但是到了盛唐和中唐的墓葬壁画,有的唐刀就没有环首了, 下面这幅盛唐 之后墓葬 壁画的中的唐刀 从长度上看 算横刀,环首也消失了: 如果看全图,壁画中在场所有官员、武士的刀都已经没有环首了: 这两个人的佩刀 与 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刀“水龙剑” 形似,取消了环首,短柄,刀谭明显。 下面这幅壁画中 的男子和 小孩 所配唐刀 也取消了 环首,而且刀谭肥硕,明显区别于环首刀的造型: 下面是唐代墓葬中出土的武士佣,武士佣双手持刀,刀是长柄,而且没有环首,刀谭是圆环状,这把唐刀的造型已经明显区别于环首刀,甚至有点像5年前龙泉宝剑商卖的唐刀: 下面这个武士的佩刀虽无环首,但也没有刀谭,保留了环首刀的一些古老特征。 但是至于军用的横刀、陌刀,基本没有被确认的考古发现。看来唐代的法律执行还是很严厉的,私自陪葬是要判重刑的。 再说了,唐代的军刀都是官造,本来就不属于任何人,就像今天部队里面的军械一样,法律上属于国家,不属于任何一个军人的私产,这种军刀只能消耗于战争中,讲道理也不应该给任何人陪葬。中国这种中央集权社会不可能像日本的分封领主式封建社会那样,各级武士(samurai)的武器刀具都是自己的,像传家宝一样代代相传,有些就有幸保留至今。 而唐代军刀,如横刀、陌刀最后唯一的命运就只能损耗于无数的对外征战和 大唐内部的藩镇混战甚至后来的五代十国混战中。产出多少,最终就消耗多少,直到重文抑武的宋代来临,直到骑射战术的举起,唐刀就退出历史舞台了,其军刀也就无法流传下来。 反观日本人的尚武,日本寺庙的镇庙之宝很可能是奉纳的宝刀,历代主持都要精心管理看护。所以传世的宝刀就更多了。 有人会想:“晚唐时期各个藩镇节度使 自立门户,没必要遵守朝廷法律,自己捞几把军刀陪葬没什么难度。” 实则不然,唐刀本来就是造价高昂的兵器,基本都是用百炼钢(折叠锻打百次的钢材),陌刀的造价甚至抵得上一个知府的一年俸禄。盛唐时期,唐王朝尚且执行精兵主义路线才使得军队普遍装备这种昂贵的军刀,到了晚唐 藩镇割据时,那些藩镇的军头们哪有盛唐节度使那样的雄厚财力?他们的军队里估计连破损的军刀都凑合着用,或者说陌刀、横刀只能装备给自己的牙兵(牙兵体制源自 安禄山的 曳落河 亲兵,就是军阀节度使建立一直高度忠诚于自己的亲兵精锐武装,亲兵待遇优厚,与自己的主从关系密切,很多人甚至都是自己的义子,这支牙兵队伍能够监督其他的组织外围部队,这是一种典型胡人部落军事体制)。 唐刀的环首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实用性逐渐过渡到装饰性作用,之后逐渐取消环首。 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国宝唐刀 是模仿晚唐时期的唐刀造型: 下图是日本正仓院唐刀的刀装,刀柄末端已经完全没有环首,而且刀柄粗细均匀: 下图是日本收藏的唐刀 丙子禦林 的刀条: 日本正仓院还收藏了唐刀——“水龙剑”: 日本正仓院收藏的 金銀鈿荘唐大刀 日本收藏的 金銅黒漆装唐直刀,有的考古学家说这是模仿唐陌刀的作品,但笔者觉得唐陌刀的刀柄应该更长: 这些唐大到的刀条造型与日本太刀、蕨手刀差别不小,唐刀的刀刃略有反曲,这是典型的华夏文明环首军刀特典。 日本正仓院的这把刀并不一定真的是劈砍性能多么牛逼的宝刀,但这是一个还原唐代军刀造型的活化石。 日本人的尚武精神在 珍惜武具 这一点上 表现得淋漓尽致,日本正仓院这把刀的时候正值中国宋代,反观宋代皇帝,一方面是灌输“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又一方面禁刀、打压刀匠的生计,把宝刀的形象塑造得和今天的危险易爆品一样,唐刀工艺不失传才怪。 |
|
来自: 昵称18990882 > 《中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