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题的速度?几个立刻见效的'小技巧'分享

 山峰云绕 2017-05-04

关于ACT阅读,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面临速度上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最常见的办法无疑是'多读'和'多背单词'。但除了这些需要长期积累的方法以外,还有什么能够立刻见效的'小技巧'呢?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题的速度?几个立刻见效的

我们可以从三个部分来看:

首先是阅读策略上,要关注引言。引言部分如下图: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题的速度?几个立刻见效的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通常可以了解到文章的作者,题目和出处,有时候也可以知道文章的背景信息。在考试中,由于时间紧迫,这也是学生常常忽略的一部分内容。我们通常会认为这部分信息是'无用'的,赶紧阅读正文才是正事。确实,这一段文字大多数信息对解题并没有帮助,但其中的一个信息却是无比的关键,那就是文章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能对我们阅读文章起到什么样的帮助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段文字。这是ACT一篇阅读的开头段:

' The moon gives some light and I can make out the contours of the land, see the faint reflection in the lakes and ponds we pass. Several times I see or imagine I see glowing eyes staring back at me from a patch of woods beside the track. When we pass through the tiny towns, I try to read their signs, catch their names from their water towers or grain elevators.'

我们甚至可以看看中文的翻译:

'月亮发出了一些光亮,我可以分辨出地面上的轮廓,看到湖泊和池塘上那些模糊不清的映像。有那么几次,我或看见或想像自己看见炙热的眼睛正从轨道旁的一片树丛中,在背后盯着我。当我们经过一个个城镇时,我尝试去读它们的指示牌,通过小镇里的水塔或者谷物升降机记住它们的名字。'

大家读完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无论是看英文还是中文,都很难判断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因为这篇文章来自一部小说,内容开头非常的抽象,很多同学读完第一段心理上就已经开始慌了,发现自己完全没有读懂,有些同学甚至会回到开头再读一遍,耽误了大量的时间。但如果学生读了这篇文章的引言部分,结果就会完全不同。这篇文章正是上图引言部分后正文的开头,从引言中我们得知这篇文章的题目是'From Aboard the Night Train', 出题人甚至还为我们加上一一句背景介绍'The passage begins with a female narrator travelling to her hometown'。当我们结合题目和背景再去理解文章,我们就明白了,原来作者描写的是自己坐在归乡的火车上看到的一连串窗外的景色。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通过引言中文章的题目是可以有效判断处全文的核心内容的,帮助我们更快获取文章的中心信息。

其次是边读边标记文章。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题的速度?几个立刻见效的

众所周知,ACT阅读的题目和新SAT的一大不同在于题目考察的深度。由于ACT阅读时间紧迫,所以对于题目的考察必然不可能像SAT一样涉及到对文章逻辑深层次的理解,它的题目考点通常都是一些浅显但是琐碎的知识点。这些琐碎的知识点被埋藏在将近一千字的文章当中,于是如何快速有效的定位就成了ACT阅读成功的关键。

在标记文章上,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原则:

  • 第一,标记的内容必须有显著的特征,看到不用思考就能划下来。

  • 第二,一定是我们读完题干定位时通常用到的线索。

符合上面这两条原则的内容其实不难想,基本有一下几个:

人名;地名;年代;时间;特殊名词;斜体字书名;引号内的句子或短语。

但这还不够,我想再列举两个学生通常想不到的标记重点:

1.Sensitive Words

阅读文章时我们要划出敏感词,即文中出现的比较极端的单词。比如:

most, first, last, unlimited, only, sole, unique, exclusive, comparative degree….

对敏感词有印象可以从两方面帮助我们:

  • 首先,帮助我们定位解题。比如下面这题:

'At 363 miles the Erie would be by far the longest canal in the world. It would require moving, largely by hand, 11.4 million cubic yards of earth and rock- well over three times the volume of the Great Pyramid of Egypt- and building 83 locks in what was still a semiwilderness.'

It is reasonable to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each of the canals in England was:

A: shorter than 363 miles.

B: longer than 500 miles.

C: a brainstorm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D: off-limits to private business.

在上面的原文中,我们需要划下的只有两个地方:longest 和 three times,因为他们都属于comparative degree。这样我们读完题干和选项回到原文定位的时候就会方便很多,答案很简单,选A。

  • 其次,划出敏感词汇能帮助我们做题时排除错误选项。ACT阅读干扰选项的特点之一就是极端,所以如果文中从来没有出现(没有记号标记出来),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把错误选项排除掉。

2.文中列举的内容

划出文中列举的内容对很多同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因为学生通常认为列举中的内容是最不重要的。这个想法本身没错,我们在做阅读时的确可以将列举的部分略读甚至跳过去,但一定要做好标记,因为这一部分通常会作为考点在取非题(即Not/Except类题)中出现。我们提前作出标记,会在定位时减少大量的时间。

'Another integral concept is the tension between two ever-present, complementary forces of nature, yin and yang. When their balance is disturbed, the theory goes, people get sick. Yin conditions reflect a lack of qi: pale face, cold extremities, slow pulse, depression. Yang conditions result from an excess of qi: red face, fever, fast pulse, agitation.'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person with a yang condition might exhibit all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A: pale face.

B: agitation.

C: fast pulse.

D: fever

这道题目不涉及任何深层次的逻辑思考,定位准确即可做对。答案是A。

(注意:在划列举的时候不用整句全划,那样非常浪费时间,只需要在标志词(比如such as)后面标记一下即可。)

最后是做题的策略:

很多同学不适应ACT阅读是因为习惯了以往充分思考的做题习惯,很难适应巨大时间压力下作出取舍的考试要求。ACT阅读和我们以往接触到的所有英语阅读考试有本质的区别,它需要你'相信题目够简单',快速作出判断。很多时候只要就七八成的把握,就尽可能不要回读文章,快速往下做题,这样反而时间和正确率都能得到保证,因为ACT阅读的题目很少需要深层次的思考和比对,陷阱也较少。

另外,做题的时候要活用常识。通过常识能判断的题目,就不要回读文章。

比如下面这道题: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identified in the fifth paragraph as critical to worker satisfaction EXCEPT:

A: clear job expectations.

B: share of annual profits.

C: control over work schedule.

D: input in business decisions.

题目问下面哪个不是员工满意度的关键,我们注意B选项--'年收益分红'。从常识判断,这个无论如何都是和绝大多数员工无关的东西,所以无须回读文章,直接选B。

以上就是ACT阅读提速的一些实用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次我们再谈谈新的内容。

文:童漠男 北京沃邦

关注“沃邦教育”官方微信(ionebest),获取更多SAT、托福等考试信息以及留学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