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到科学决策与落实

 3gzylon 2017-05-04

如何做到科学决策与落实

2017-05-04 10:11 来源:贵州日报 
2017-05-04 10:11:25来源:贵州日报作者:责任编辑:秦超

  作者: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领导人才专委会理事 王玉堂

  决策与落实是领导工作的核心

  人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总是要对未来实践的目标、方向、原则、方法、途径等作出某种判断与选择,这种判断与选择就是决策;决策,人皆事之。古往今来,人们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总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进行着某种设计和选择,这种设计和选择亦即决策。决策是行动的起点,规定着路径,引领着方向,决定着未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学、正确的决策。

  落实就是把决策落到实处。如果说决策是领导工作的起点,那么落实就是领导工作的归宿;而且,落实还体现着决策的价值,决策是“根”,落实是“果”,唯有落实,决策才有实际意义。决策总是因问题而来,落实则是对着问题而去。换言之,决策就是发现问题、拿出对策,落实则是实施决策、解决问题。改革的突破、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亦即“决策-落实”的过程中实现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导向”。

  决策能力是领导能力的核心

  领导干部掌握着决策资源和决策主动权,决策一旦失误,整个领导工作就意味着将以失败告终。因此,决策职能是领导工作的第一职能,决策科学是领导工作的第一追求,决策能力是领导能力的第一要素;决策能力高的一个标志,就是决策科学、符合实际。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决策科学呢?

  要有明确的目标,最忌无的放矢。目标就是预期中的结果,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没有把决策目标搞清楚,就不可能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更谈不上决策能力。在决策目标清晰、明确的前提下,还要坚持“超越目标,目的优先”的原则。

  要有担当的勇气,最忌当断不断。决策就是责任,失误就要担责。敢于担当,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是决策的第一步。决策本身就意味着变革现状、调整格局,意味着利益和权力的重新分配。决策和决策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各种矛盾,甚至会得罪一些人,受到阻挠和责难。特别是一些久拖不决、积重难返的问题,决策起来往往难度很大。这就要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担当的勇气,有迅速做出选择、定下决心、形成方案的决断力。

  要有民主的作风,最忌个人专断。民主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领导干部作为决策的主体,决策前,要到群众中求策问计,使决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决策时,要把权力交给群众,调动群众广泛参与,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决策后,要回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群众不理解的耐心解释,对群众不满意的及时进行改进,对群众反对的坚决予以纠正。坚持专家咨询和论证,认真听取专业人员的意见、建议。坚持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要有创新的精神,最忌因循守旧。惟改革创新者胜,“胜”就胜在改革、创新上,胜在决策创新上。决策者必须要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敢于另辟蹊径,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敢于另谋新策,用别人没用过的招,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大胆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探索,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寻求答案,在创新中寻求出路,在改革中完善改革。

  要有战略的远见,最忌战略短视。决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预测性和风险性,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善于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历练中增强掌控全局的能力和洞察未来的远见,努力提高自己的“眼商”。要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弄清楚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变化发展的趋势怎样、应该如何引导使之趋利避害,在不断总结和探索中提高思想水平和决策能力。

  落实能力是领导能力的体现

  领导干部的能力,最终体现在落实能力上;能不能把上级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落实到位,是对一个领导干部最现实、最直接的考验。

  要有“想抓”的责任意识。领导干部要自觉防止和纠正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其位、谋其政,时时把工作放在心上、把落实抓在手上,即使在能力和水平上稍有欠缺,同样也能把事情做好。

  要有“真抓”的内在动力。真抓,就是要与践行党的宗旨、信仰、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联系起来,与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联系起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创造性地推动工作落实;就是要努力克服任务观点、名利观念,不能把“落实”与完成上级任务画等号,更不能为了出名图利、创造所谓的“政绩”。吃得苦,静得心,往远处想,往大处谋,往实处干,努力把决策落到实处,从而创造出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组织满意、百姓认可的政绩。

  要有“敢抓”的勇气担当。在困难、问题、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不动摇、不退缩、不畏惧,敢于碰硬、敢于坚持、敢于较真,始终保持一抓到底的狠劲、一鼓作气的拼劲、一以贯之的韧劲。把困难攻克、把矛盾化解、把问题解决,从而把工作落实到位。

  要有“常抓”的意志品质。只要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确保决策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工作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

  要有“善抓”的智慧谋略。一是抓重点,也就是要“牵牛鼻子”;二是抓具体,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严肃追究“不落实的人”,不落实就落职,努力形成“无功便是过,落空就是错”的工作导向;三是抓督查,重点事项重点督查,紧急事项跟踪督查,急事要件专项督查,一般事项定期督查,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四是抓典型,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同时,还要敢于和善于抓反面典型,以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五是抓制度,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人人肩上有责任、人人身上有压力、人人工作有动力的良好局面,以科学的制度规范、制度约束、制度激励,保证工作的层层落实。 

[责任编辑:秦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