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束化护理对儿童哮喘临床控制效果显著

 百科知识大汇集 2017-05-04


哮喘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持续而反复发作,发病率逐年上升,1990年至2000年十年间我国哮喘儿童上升了64.84%。国外调查仅5.8%哮喘患儿达到控制,治疗依从性低是哮喘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为此,我院杨红叶、胡琼燕、谢庆玲等专家自2008年起开展了《集束化策略对儿童哮喘临床控制影响的研究》,在国内首次制定并实施了基于“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的集束化护理措施,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解决儿童哮喘治疗依从性低的问题,对达到临床控制有重大意义。经有关专家鉴定该研究结果达国内领先水平,荣获201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4年度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



  该研究选择了600例4-14岁经我院儿科确认为哮喘的患儿,分三个阶段进行:①开展问卷调查,对 300例哮喘患儿哮喘控制不佳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在国内首次提出缓解期治疗依从性差、急性发作期治疗配合差及吸入方法不当是哮喘控制不佳主要原因。②完成200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不同驱动方式吸入治疗比较,在国内率先提出氧气驱动与空气压缩泵驱动疗效相同,但后者安全性更高。同时,针对患儿配合度影响疗效,观察100例急性发作吸入治疗全程护理干预与否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全程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吸入治疗效果。③针对哮喘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制定集束化护理措施。观察300例哮喘儿童治疗全程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与否的效果差异,随访3年观察哮喘控制远期效果。结果表明集束化护理干预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肺功能改善、哮喘控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经过三个阶段的整体研究表明哮喘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集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童哮喘控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研究创新点在于在国内率先提出广西哮喘患儿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护理措施,为制定适合广西本土的哮喘护理标准提供依据;基于GINA首次制定并实施了哮喘儿童集束化干预策略,为达到GINA哮喘控制目标具有实际意义,体现使用追踪方法学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首次全面客观对吸入治疗驱动方式进行评估,为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论著17篇,被引用29次,通过全国哮喘会议、全国儿童哮喘会议、护理年会发言,培训班、来院观摩学习、进修生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5家医院推广应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陈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