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卷第十,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乐山有大佛 2017-05-05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0.1】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是也。[JT] 少阳提纲是六经当中最差的
       【10.2】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10.3】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不可发汗;汗则谵语,烦躁,此属胃不和也,和之则愈。
       【10.4】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弦者,不可吐下,与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方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0.5】少阳病,气上逆,今胁下痛,甚则呕逆,此为胆气不降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
       [JT] 如果要用到「胁下痛到想吐」这个主症来开柴芍枳甘汤,可能一辈子也开不到. 治阳痿, 神经衰弱, 胆结石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方 [Adam]我称作四逆散汤。 与四逆散的区别1一个汤剂一个散剂,2药同量不同
       柴胡八两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炙)甘草三两(炙)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Adam】宋本伤寒论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10.6】若以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者,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救之,柴胡汤不中与也。
       【10.7】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此上焦不通故也,宜小柴胡汤。(方见上)
       【10.8】伤寒四五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JT] 当有人看起来开始出现手足躁动时,这就要想到是脑部氧气不足,要从阴症体质来治。
       【10.9】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者,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10.10】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为欲已也。
       【10.11】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