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2
成君
自得其所
五一节刚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出去玩啊?小编我是应了那句话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钱包那么小,哪儿都去不了。”别理我,让我哭会儿。/(ㄒoㄒ)/~~ 今天应该是五月份正式上班第一天,祝大家工作顺心如意哦。 小编做微信一直都偏好用那种偏古典、雅致的图片做封面的,尤其不喜欢标题党那种哗众取宠的风格,但是这期用了一张很漂亮的美女做封面,可不是要哗众取宠哦,商朝的这位女子,可是比苏妲己还要厉害,而且在中国历史上可算是巾帼英雄,不让须眉。想不想知道她是谁呢?那就随我进入今天的正题吧,谜底稍后揭晓。O(∩_∩)O~ 一、商代陶瓷 陶瓷是早期中国艺术的支柱。陶瓷反映和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实用需要和审美情趣,其形状和纹饰有时为金属工艺所模仿,偶尔也会借鉴金属工艺。 商代最质朴的陶器是装饰绳纹、刻划纹,或者用压印的方法形成不断重复的方格或卷云纹的灰陶。卷云纹开创了后世雷纹的先河。陶器纹饰有时也包括铜器上常见动物形纹饰的简化。 【白陶罐,出自河南安阳,晚商,现藏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商代白陶在中国陶瓷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由于太过精美,以至于有人误认为它是瓷器。实际上,它是由华北平原上的细腻黄土通过陶轮加工,以1000℃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非常脆弱的器物。这种白陶上的纹饰同当时青铜器上的纹饰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中国东南一带产生的在陶胎上压印纹饰的技术,最终影响了铜器纹饰的设计。郑州的发现表明,那些同时装饰在白陶和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有可能起源于更早的压印纹饰灰陶;木刻技术和设计则是另外一种可能的渊源。 【在文明兴起之初,陶瓷、金属器、玉石木雕等艺术是相互影响共同演进的。在当下其实也是一样,小编喜欢的鼻烟壶和景泰蓝就很好地反映出了这种趋势,它们已经不再单纯局限于某一种工艺形式,而是多种工艺和艺术的综合与融通。】 【黄褐釉印纹陶尊,出自河南郑州,中商。】 河南和湖北的商代遗址中发现的某些灰陶和黄褐陶已经带釉,有些釉是木灰无意落在陶窑中烧制的陶器上形成的,而有些灰釉则是特意施加的。商代釉陶已经广泛发现于华北、中原和东北一带,标志着一个传统的开始,这个传统在两千年后以浙江和江苏一带的越窑和青瓷为代表,达到巅峰状态。 二、青铜礼器 传说中,夏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鼎中装盛各州的贡物,鼎上装饰了各地最具代表意义的物体形象。九鼎具有超自热力量,它们能趋利避害,可以不用火就蒸煮食物。随着王朝更迭,九鼎作为王朝象征也不断迁移,到周代晚期,九鼎遗失。秦始皇曾试图在河床中探寻九鼎,但无功而返。无独有偶,汉代的一个皇帝希望通过祭祀实现同样目的,也未能如愿。九鼎传说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在唐代,武后也铸造九鼎来为她的登基正名。 【大禹时名闻天下的九鼎代表了地域上的九州,现在再看“九州”的名称,小编有种莫名的感动。泱泱中华就是以那时的九州为中心,拓展到如今960万平方公里版图的,我们的祖先威武霸气啊。】 【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略过,今天跟大家聊聊秦武王举鼎的故事,看过《芈月传》的朋友,应该都认识上图的胖子吧?就是因为这个倔强小胖子不服气,非要玩举重游戏,从而导致了中国历史的一次重要转折,若非他举鼎而亡,就没有他弟弟秦昭襄王的继位,奠定秦国一统六国坚实基础的,就是秦昭襄王了。历史不虽能假设,但回头再看,你能发现“蝴蝶效应”无处不在。】 青铜礼器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这个遥远时代的权力和活力。青铜器被中国历代鉴赏家门所珍视:伟大的收藏家和鉴赏家宋徽宗(1101—1125年在位)就曾经派人专门在安阳一带搜寻青铜器以扩充其收藏。正如韩思复所说,这些青铜器用来装盛供奉给祖先灵魂的食物和酒水,这一行为是王室和贵族所施行的供奉礼仪的核心,因此青铜器构成一种“沟通器具” 。 有的青铜器带有短小精悍的铭文,一般由两到三个字构成一个族属名称。很多铭文外面有一个称为“亚形”的方框,“亚形”名称来自它和“亚”字的形似。近期在安阳发现的青铜印章提示我们,这种形状很可能与族名有关。
化学分析显示,青铜成分包含5%—30%的锡和2%—3%的铅,其余则是黄铜。随着时代推移,青铜器上遍布漂亮的、深受鉴赏家喜爱的铜锈。铜锈颜色取决于金属组成成分和器物埋藏的环境,包括孔雀绿、翠鸟蓝、黄色甚至红色。
【青铜器合范法图例】 长期以来,商周青铜器被认为是由失蜡法制成的,因为人们相信除了失蜡法,几乎无法获取青铜器上如此清晰的细节。然而,在商代,这种技术可能用来铸造小型器物,在安阳和郑州发现的内外范残片已经毫无疑问地证实了青铜器是以合范法制成的,器物的腿和耳是分别铸成后焊接在一起的。很多器物还带有因为不同范块无法完美地拼合而形成的范缝。 【商周青铜器表,图片在网上找不到,但个人觉着非常实用,所以手机拍给大家。】 青铜容器至少包括30种主要类型,它们的形体从十余厘米高到巨大的、高度超过1.2米,重达0.8吨的鼎。这件铜鼎是一位商王为纪念他的母亲而铸造的,1939年出土于安阳。青铜器可以根据在祭祀活动中的用途进行分类。在施祭中,那些食物的精华被祖先的灵魂所摄取,而参与祭祀的人则在祖先灵魂离开后才加热吃掉那些食物。 【司母戊鼎,商代,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制,里面铸有“后母戊”三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主要的烹食器包括腿部中空的鬲(lì)、鬲盉(hé)和甗(yǎn)。所有这些器形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中就已经出现,并且已经在原始的礼仪中具有某些非实用功能。鼎有三足或四足,常常带有大型的附耳,使其能从火上移开。而用来盛装液体(主要指酒)的器物包括壶、卣(yǒu)、觯(zhì)、盉,用来倒酒的瘦长而带有喇叭口的觚(gū)及其比较矮胖的变体尊,用于注酒和温酒的斝(jiǎ)和用于调酒的觥(gōng),觥的形状看起来像一条船,并且常常配有盖和勺。其他的容器包括可能用于盥洗仪式的匜(yí)和盘。 【青铜鬲盉,高25.4厘米,中商,现藏旧金山亚洲美术馆】 【青铜方鼎,高42.5cm,安阳妇好墓出土,晚商,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商代晚期父丁卣,上海博物馆藏。】 【青铜觚,高25.6cm,妇好墓出土,晚商。其器,上大下小,上圆下方,带棱。孔子就曾经对觚的造型问题,发出感叹,子曾经曰过:“觚不觚,觚哉!觚哉!”意思是说你这觚已经不是原来标准器的造型了,还能算是觚嘛!孔子很在意正名问题,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青铜尊,高47cm,出自安徽阜南,晚商,巴黎小皇宫博物馆藏。】 前15世纪,青铜铸造是中国的主要艺术形式之一,艺术经历了一系列风格上的演化,并进而反映出技术和装饰上更复杂的变化,因此风格分析可以将器物的年代卡定在一个世纪的偏差之内。前安阳时期的青铜器以郑州和盘龙城的发现为代表,一般器壁教薄,形态上偏拘谨。它们往往装饰了一对大眼为特征的饕餮和龙纹。 罗樾教授认为,所有这些纹饰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风格:一、浅线纹浮雕;二、呈带状分布,看起来像是铸造之前粗糙地刻在陶模上;三、纹饰极为精美、完整,繁密、流畅的曲线设计覆盖了整个器物表面;四、饕餮纹、蝉纹、龙纹和其他纹饰从由卷云纹构成的地纹中分离出来,平面展开;五、主要的动物形纹饰形成突起的浮雕,而卷云状底纹则可能完全消失。 【礼器上的饕餮纹饰带,代表罗樾提出的商代青铜器纹饰的五种风格。】 罗樾教授在1953年首次提出五种风格时,他认为这些风格按照整齐的次序次第发生,但随后的发掘证明这个次序有待完善。商代晚期妇好墓出土的铜器上装饰了风格三、四、五的元素,在此之后,商代青铜器风格的演化基本上是后三种风格的精细化。 【妇好容貌复原图,商王武丁的妻子,史上第一位女统帅,而且还是一位开疆扩土的女将军,另外图片可不是乱找的,是据古尸复原而来,另外请自动忽略她背后的大斧子。。】 动物形母题是装饰商代青铜器并赋予它们活力的主要因素,其主要组成部分和组合由以下几种要素——如虎、水牛、象、兔、鹿、猫头鹰、鹦鹉、鱼和蚕等的变形和组合而成。 【晚商“父乙”觥,现藏上海博物馆,有没有感觉它萌萌哒?】 这些动物很可能被当做部族图腾来崇拜,或者如同张光直所说,是“萨满及其沟通天地、生死的巫术的助手” 。这些动物以自然写实的形态表现,但它们更常以高度概括的形式表现,以至于难以辨认。它们的身体被分解,手足脱离身体,或者本身转化成另一种动物的形态。比如夔可能以张开的下颚、喙、鼻子、翅膀或角为特色,但图也能变成最具视觉冲击力和神秘色彩的动物——饕餮的眉毛。 饕餮纹的面具常常出现 在扉棱两侧,或者器物的腹部,它是商代青铜器装饰的主导因素。宋代金石学家根据《吕氏春秋》的记载“周鼎铸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而将其命名为饕餮纹。周代晚期,饕餮被当做一种贪食的怪物,用以警示人们切忌贪食过量。在《春秋左氏传》中,饕餮是舜所驱逐的四凶之一,后来成为保护土地免受恶魔侵扰的神祇(qí )。 商人使用的青铜武器展示了商代多元文化的其他侧面。最纯粹的中国式武器是铜戈,铜戈可能源自新石器时代兵器,似乎具有某种礼制意义,因为制作最精良的商代铜戈往往配有玉援,而内部常镶嵌绿松石拼图。铜戚可能源于石质工具,类似于中世纪行刑斧,其内部往往装饰饕餮或其他纹饰。 【青铜戚,高28cm,出自山东益都,商代。此戚耳朵下面有亚形符号,也称亚形戚。】 不那么纯粹的中国式兵器包括铜匕和铜刀,有的见于郑州。在安阳它们变的更具装饰意义,把手上常常带有一个铃铛,或者是马头、羊头、鹿头的形象。这些铜刀也见于鄂尔多斯、内蒙古和西伯利亚南部的“动物风格”文化中。 【商代青铜铜矛与马头刀,殷墟出土。】 这些动物形象的源头究竟是中国还是中亚,长期以来争执不断。看起来,动物风格在前1500—前1000年同时存在于西亚、西伯利亚和中国,中国工匠可能从他们的西邻手中学会了这种风格,并进一步丰富了它。动物风格元素也出现在家具、兵器和车马器等青铜构件上。安阳的发掘使得商代车马复原成为可能,并且能够确认出当卢、銮铃、辕、辏、轭等部件的准确位置。 青铜器纹饰的渊源至今仍是一个问题。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动物形纹饰,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艺术中几乎没有任何表现。商人在文化上和西伯利亚的草原和森林民族具有某种关联,甚至可能和阿拉斯加、英属哥伦比亚和中美一带的居民也相关。某些商代设计和北美西海岸的印第安人的艺术之间的类似应该不完全出自偶然。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种“殷人东渡美洲论”:即印第安人是中国人后裔,虽然是3000年前殷商后裔,但在人种和文化上其实同根同源,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点开文章最下方的原文链接,关注一下这方面知识。】 李济(1896—1979)曾经指出,装饰繁缛的四方形青铜器可能是一种北方木刻艺术的金属变体,还有证据显示,铜器上的装饰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装饰之间存在风格上的相近。在木器或陶土上刻画高度风格化的动物面具至今仍然流行于东南亚和马来群岛。同样,在湿润的陶土上压印纹饰的技术也保留在现代东南亚生活中,而这种技术应该对中国青铜器装饰中不断重复的圆圈、漩涡纹有所贡献。即使有的元素并不是中国本土的,但他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极具中国特色的装饰语言。 不管这种语言的渊源是什么,我们不能认为它仅限于青铜礼器上,如果时光倒流,我们有幸参观一些富足的安阳贵族豪宅的话,就可以看到,在房梁上,画着饕餮、蝉纹、龙纹、虎纹,同样的纹饰也在房中悬挂的皮革和帐篷上,甚至绣在丝袍上。发掘出土的墓葬器物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这些纹饰母题不应该和任何青铜器的形式和功能单独捆绑,而是属于一个完整的、兼具装饰、象征和巫术意义的商代艺术整体。 【文化领域,确实存在一些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现象,但据此就推定中国青铜器纹饰是受东南亚的影响,未免有失公允,或许东南亚地区的文化现象是受中原文化影响也未可知,我更倾向于相信一个文明古国,一个文化发源核心区的较先进文化会辐射、影响到它周边的文化,而不是与此相反。】 三、商代玉器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我们就已经发现了玉器。以为玉器的坚硬度、力量和纯洁性等特征,玉被用来制作那些蕴含了实用目的之外的器物。商代,玉器刻镂技术进一步提高。有人认为安阳已经采用金属琢玉,有证据显示商代玉工使用了比现代金刚砂更坚硬的钻具。商代遗址中发现了一些圆雕小件,但是大部分是由厚度不过一厘米的玉片制成的兵器、礼器和装饰品。郑州所见玉器包括狭长而优美的戈、环、璧、龟以及用作服装饰件和挂饰的鸟和其他动物牌饰。 【礼仪用玉斧,出自河南安阳,晚商。话说一点都不像斧头。。】 安阳发现的玉器无论在美观、工艺还是器物类型上,都是郑州发现的玉器所不能比拟的。安阳发现的玉器包括鸟形、鱼形、蚕形、和虎形玉薄片;璧、琮、瑗和其他礼制性玉器;珠、刀和礼仪性玉斧。其中尤为罕见的是妇好墓中发现的小型跽坐玉人,提供了早期安阳的服饰和发型资料。 【跽坐玉人,出自安阳妇好墓,商代,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安阳发现的最大玉器当属武官村大墓底部的石罄,尽管它们是由大理石而不是真玉制成。该石罄顶部穿孔以供悬挂,表面用细阳线浮雕虎纹,这类器物见证了音乐在商王室礼制中的重要地位。在以后章节中,我们将深入讨论玉器的象征意义和礼仪用途。 【虎纹石罄,安阳殷墟出土,商代,长84cm,宽42cm,厚2.5cm,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石罄。这件虎纹石罄被称为商代磬中之王。】 雕刻工艺不仅局限于玉器和大理石上,有些极为精美的商代纹饰刻在骨器和象牙上。史前时期,大象出没于华北一带,到商代,仍可在长江以南见到。我们知道,至少有一位商王曾经畜养过可能自南越进贡来的大象。中国也可以从南部方国中获取大量稳定的象牙资源。 在象牙和骨板上,极小的范围内刻画了饕餮和其他纹饰,极其细腻而富有美感,有时还镶嵌绿松石。这些可能用作车马、家具或者奁盒的装饰。和铜器一样,这些骨器和牙器的刻镂艺术显示出和北美西海岸地区艺术的惊人相似性。多年来,学者们都在探索这些相似性蕴含的种种令人激动的可能性,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足以立论的考古学证据。 一直都明白,传承和传播真厚重、广博的传统文化,在这样一个浮躁而功利的年代,在这样一个全社会都被娱乐化庸俗化绑架的年代,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管怎样,成君都愿意去尝试,尽量把传统厚重的东西,用一种能被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受,或许我做的还不够好,但我一直在路上。。。 因为这一期基本上都是讲商代的,对于商代这段历史,小编很想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历史观点。我们常说成王败寇,也都清楚历史很多时候都是胜利者编写的,所以,商王“帝辛”变成了残暴无道的“纣王”,苏妲己也成了千古祸水。我想说的是历史的真相其实只有一个,可惜的是我们这些历史的后来者却注定看不清。 正史记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殷商末年,商朝有两个主要的敌手:西部的周方国及东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里被称作人方)。 商朝的形式说是腹背受敌其实也不为过,只不过商朝武力上比较强大而已,几乎所有的军事家,都明白两面作战是一件多么不利的处境。(敬请参考一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而周文王被商王囚禁,根本就是国与国之间打仗,兵败被俘而已,也没什么君臣情谊可言。 唯一可惜的是商王虽打败了西周,却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灭掉周国,因为他要尽快发兵东夷,而这也是商国覆灭的根本原因,这场远征几乎倾尽了商国军队的精锐,也把一个大商国拖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如果我们重新解读 “牧野之战” 的一些小细节,就能明白:为何周武王行军要那么急切,因为西周军队争的就是出其不意、长途奔袭、然后兵临城下,而商王之所以要临时武装奴隶和囚徒来打仗,也并不是因为暴虐到不得人心,而是因为商朝的主力军队远征东夷,根本来不及回师迎敌。等到商国灭亡的消息传到远征军时,基本上已经大局已定,无力回天了。 小编有时很喜欢把不同的历史阶段做比较,喜欢历史的亲们不妨把商周这段历史和春秋时期 ”吴越之战“ 中勾践、夫差的故事来对比,就能发现历史是如此的相似。 已有之事将来必有,易行之事将来必行,太阳底下无新事。——《圣经》 今天就就聊到这里了,下一期,我们将介绍西周的城市、建筑雕刻、青铜礼器、玉器和陶瓷 等,喜欢西周文化和历史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哦。O(∩_∩)O~ 最后请不要忘记:关注、评论、点赞、分享转载一条龙服务哦。 另外,真的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如果亲们对于某些方面的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的话, 可以发信息告诉小编,当然,心灵鸡汤类和比较媚俗的东西就算了,毕竟这和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风格及目标相悖。 琴、棋、书、画、花、香、茶等都可以的哦。最近其实一直都在考虑是否要开一系列讲香的专题文章,但因为《中国艺术史》还在连载中,所以担心时间精力不够,发心虽好,不能做到,也是很有压力的。哎,容我三思。。。不过,大家放心,以后肯定会陆续跟上的。O(∩_∩)O~ 作者简介 成君,幼喜读书,少而从文。年将而立,忧国学之不兴,发愿尽付此身(生),立志其传承。以期不久之将来,中华文明可复兴矣。 |
|
来自: RK588 > 《古玩收藏、鉴宝和文物考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