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灵枢》 卷一 【九针十二原】第一

 乐山有大佛 2017-05-05
黄帝内经灵枢 卷一
九针十二原第一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后与先,若存若亡。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按而引针,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诛之。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鍉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镵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鍉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员利针者,大如牦,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九针毕矣。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故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无实无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病益甚,取五脉者死,取三脉者恇。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黄帝曰:愿闻五藏六府所出之处。岐伯曰:五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知其邪正。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气至而去之。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五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取腋与膺。五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害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益甚而恇,致气则生为痈疡。
       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藏。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太渊二。阳中之太阳,心也,其原出于大陵大陵二。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二。阴中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藏六府之有疾者也。胀取三阳,飧泄取三阴。
       今夫五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閇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里久,犹可解也;閇虽久,犹可决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閇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正往无殆,气下乃止,不下复始也。疾高而内者,取之阴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阳之陵泉也。
 
附:

立新七针取法于《黄帝内经》古九针。


这古九针包括了镵(chán)针、员针、鍉(chí)针、锋针、铍(pī)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这九种针具。

 


 

从远古而来的针灸故事——员针

接下来,将逐一讲解“立新七针”所囊括的七种针具,她们的形状及其治疗理论,让大家更加的明白灵枢经里的九针到底是什么。

 

【员针】


《灵枢·官针第七》:“病在分肉间,取以员针于病所”。

《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筩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主治分间气”。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者,以泻分气”。

 

员针的形状


员针取法于絮针,絮针也就是缝棉被的针。

过去农村都要缝棉被,针比较粗,长度一般在6、7厘米左右,粗的针身直径1.5毫米左右,针孔处直径2毫米左右。我们现在的棉絮针,有一个标准尺寸,针身直径1.04毫米左右,针孔处直径1.34毫米左右。

我们看到灵枢里说员针的形状是针如卵形。

 


 

从远古而来的针灸故事——员针

卵,就是鸟蛋。筩(tǒng),在古汉语里是竹管的意思,筩其身,怎么理解?


如果是用竹管一样的针身,那就是空心的,前面又是卵其锋,这员针怎么能用竹管来比喻针身呢?

我一直很纳闷,看遍了国内外大师名医们的各种解释,都没有找到能够让我认同的解释。


九针里面,筩其身的只有员针和锋针,这锋针是刃三隅,也就是三菱形的头,那么针身为什么也要“筩其身”呢?


从远古而来的针灸故事——员针

以前我曾经看到过一枚大约是清代或民国时期的三菱针,前面大中间小后有柄,是象鹅颈形一样的。


再根据“筩”是竹管的含义,由此我想到,小时候在农村,玩过竹管做的水枪,水枪竹筒一头是竹节隔,在上面钻个小孔,水枪内的竹棍比较小,后面有一个手柄,在竹棍前头绑一团布,运用活塞原理,前后抽送就可以吸水和射水。


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古人所说的“筩其身”就是竹管套在外面的意思。那么继续推理一下,我们就明白了,这两种针都是跟皮肉分间部位打交道,调理经水的,难怪长度都是一寸六分呢。


从远古而来的针灸故事——员针


 


回归九针,发现中医太美


作者:黄桃美

其实,作为一名护理专业又是大一的新生,我暂时无法完全理解老师们说的每一句话,也讲不出多么专业的术语。

只是对某些问题有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今天听了梁冬老师与立新老师主讲的这场“回归九针,发现中医太美——传统文化与中医”讲座之后,也悟出了自己的一点小小心得,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如有不对之处还请大家指出,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包含。


中医,是起源与形成于中国,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特点的医学。

正如潘毅老师所说的:“中国人是通过调整关系来调整结构,西方人是通过调整结构来调整关系!”那么这层关系是怎么来的呢?这层关系就是所说的整体观念中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在中医体系里边,整体观念意味着不仅应该将人本身看作一个整体,更应该将天、地与人看作一个整体。“即以天地为模型,人置其中”,人只是天地万物中渺茫的一部分,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在天地这个大摇篮里进行,不可脱离了这个实际。

回归九针,发现中医太美——传统文化与中医

这次讲座邀请的特邀嘉宾有杨硕诚老师,杨硕诚老师与我们分享自己所理解的“信解行证”。

“信解行正”:要相信了然后再不断的去寻找理论的依据,而又在实践中不断的践行进而印证,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修为,进而把所知的真理转变为内在的个性。如此循环往复,便会不断的成长进步,这就是中医人的光明大道。

“信解行证”的“信”是一种“暂且”相信,一个条件假设,然后按照假设的条件去探索答案,最后再用答案来验证假设来判断这假设是否成立。这整个过程中,我们要秉着质疑严谨的理念来学习,来探求,才能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修为,进而把所知的真理转变为内在的个性。

回归九针,发现中医太美——传统文化与中医

观众小提问:“我们一直在说中医之美,请三位老师用一句话来表述中医美在哪里?”

梁冬老师:“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身体的小型实验室,我们每一天用这样一个实验室来证明原来宇宙有可以触摸到的终极真理,这种感觉很快乐很美好。”

陈立新老师:“自己一直以来说的,中医能够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

杨硕诚老师:“中医是《老子》里所言的'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完美的路径。”


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赞同立新老师的观点——“你好我好大家好”。

中医能够做到救人于疾病的水深火热之中,患者的病好了,这就是“你好”:当你看到那一条条脆弱的生命在你的手中得到救护变得坚强时,那对一位医者来说是莫大的安慰与肯定,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这就是“我好”:而在这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大家互利互惠、各取所得,这不就是“大家好”吗?“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1+1>2的等式,何乐而不为呢?

我想这可能也是包括立新老师在内的绝大部分的医者行医的信念吧,相信中医传统文化在像立新老师、油麻菜老师等优秀的炎黄子孙的带领下一定能够发扬光大的~

回归九针,发现中医太美——传统文化与中医

特邀嘉宾范英志老师,主要给我们讲了“应数之九针,乃数之象”九针数目的来源。

全场一起随着范英志老师朗朗阅读内经九针经文节选,气场令人感动。

“帝曰:余闻九针上应天地四时阴阳,愿闻其方,令可传于后世以为常也。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

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所出之处即为井穴,九针数目应古代田野分割的方法而来,但“九”其实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它代表的是一种中医思维,这正如“立新七针”中的“七”一样也是代表着一种思维。


范英志还通过了一段视频告诉我们“五音以法”的现象:

不同的声波对应着不同的不同的形状,而且每一个声波对应的形状都不一样。

这提示我们,世间万物也都存在着这样的规律,就像物体的共振与声音的共鸣一样,万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频率。

这是不是在启示我们,我们可以通过采取某些手段在治疗疾病如用针的时候,使针振动的频率与机体的固有频率达成一致而使效果更好呢?有待探求。


特邀嘉宾王红军老师是立新老师的老师,立新老师从08至09年认识王老师,王红军老师当初几个简单的动作,对立新老师影响很大,开始注重气血,注重背后的气血的规律。

回归九针,发现中医太美——传统文化与中医

相信在场的观众对这位已年逾花甲岁的老人家印象也非常深刻吧,他在现场带来的精彩表演着实令人拍案叫绝,王老师的筋骨柔软却不失刚劲,完全不逊于任何一位健身教练或者练瑜伽的人。现场梁冬老师在王老师的指引下学习更是让我们见证了奇迹,经过几次尝试,在王老师的拍打帮助下,梁冬老师明显高了许多,也软了不少,大肚子都缩进去不少。

回归九针,发现中医太美——传统文化与中医

王老师说生命在于呼吸,而不是在于运动,呼吸的方法很重要,呼吸带动气血通畅柔顺了,气血才能充足濡养,滑润关节,让筋骨非常柔软。骨正筋柔,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回归九针,发现中医太美——传统文化与中医

范京强老师是立新老师的学生,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

范老师主要为我们讲述了他在学习“立新七针”前后治病思维与治病方法的转变。若是按照西医的那一套来进行治疗动辄拿手术来说事,可手术真的能解决问题吗?不尽其然也。中医玩关系,西医玩解剖。从西医的角度出发治疗病人,不仅伤津耗气,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中医却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思想结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治病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那么是不是中医就天下无敌,不需要西医了呢?如果这么想就不对了,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合文化”,是一种自然亲和型文化,主张和而不同,阴阳互补,对立统一。

就像针灸一样,针灸再好,也有针所不及的地方,同理可知,中医再好也有其所不及的地方,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不能一味盲目的固执己见,只学中医摒弃西医。我们应该将对立二者统一起来,找到一个最佳比例将二者结合起来治病追求最大效益才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回归九针,发现中医太美——传统文化与中医

最后一位特邀嘉宾广中医的潘毅老师压轴终极盘点,讲述了中西医的不同:

“中国人是通过调整关系来调整结构,西方人是通过调整结构来调整关系!”

“数理化是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但不是终极的方式”,潘毅老师说,中医以天地为模型,更贴近农业式的生活方式,“推天道,明人事”,西医玩的是解剖,中医玩的是关系,“要论到玩关系,全世界没有任何人比得上中国人”。

对于学习中医,潘老师打趣道,“化学好学方药,物理好,心灵手巧学针灸”。

梁老师:“文科生呢?”

潘:“那就去做领导……”

潘毅老师不愧是理论大家,讲起理论来真是既幽默又平易近人。


活动最后环节,颇激动人心,梁冬透露,未来半年内广州将会开设包括学院,医馆等数家正安实体机构,这个消息无疑是广州人的福气,也是中医慢慢复兴的大势所趋!

回归九针,发现中医太美——传统文化与中医

整场论坛中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立新老师反复强调的,其实治病最主要通过调节气血来达到治疗目的。

“心念动,气血动”,你开心的时候气血运行比较旺盛,郁闷的时候气血运行滞后,总之我们的气血运行与我们的情绪息息相关,包括我们的一颦一蹙、起心动念都会导致气血的运行。由此可见,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才是保证健康最重要的。

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们穷其一生也不能完全解答出来的,我们需要的是所有中医爱好者们齐心协力、世世代代的不懈努力共同探求,相信成功的彼岸不会遥远。


黄桃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年5月3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