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历史文化名城青岛
2017-05-06 | 阅:  转:  |  分享 
  
历史文化名城青岛

一、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青岛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相比,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综观青岛历史文化的脉络,悠久的齐鲁文化形成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开放的西方文明注入了浓郁的欧陆风情。30年代的文人荟萃,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光彩。加之青岛独特的文化特色、别具一格的城市风貌、迥异的建筑群体以及驰名中外的旅游资源,构成了青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鲜明风格和独特文化内涵。(一)青岛年轻而又古老。青岛建置虽不过百余年,但其所辖地区的历史却源远流长,她们都载荷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并拥有许多文化遗迹。6000年以前这里即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生活在这里的中华民族重要族源之一的东夷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东岳石文化。东周时期属齐国管辖,并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城市——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起航东渡日本。汉代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祈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唐、宋、元、明、清各时期,青岛崂山遍布道院、道庵,太清宫成为当时全真派道教第二丛林。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市镇。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调登州(今胶东地区)总兵章高元率兵移驻青岛,这标志着青岛建置开始。自1897年德国侵占开始,这座城市的变迁堪称近现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缩影。由于青岛市区地理位置优越,尤其是青岛港口的修筑和胶济铁路的通达,在较短的时间里,便从十几个小村镇发展成为一座城市,此后曾数次遭受殖民主义的统治,留下了不同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文化积淀。(二)青岛名胜古迹众多。较为著名的有三里河遗址、东岳石文化遗址、琅琊台、田横五百义士墓、崂山、天后宫、北朝石造像、前海栈桥、小青岛、八大关等。三里河文化遗址,在今胶州市三里河村。此文化遗址的发现,将青岛历史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所发现的原始氏族墓地中有大汶口文化类墓葬60余座,距今6000多年,并出土大量文物。其中著名的“蛋壳陶”,漆黑光亮,薄如蛋壳,制陶工艺精湛,可谓绝世之奇。锥形铜器的发现,则证明青岛地区6000年前即具冶铜技术。城子龙山文化遗址,文化层断断续续地暴露在表面,内含文化遗物比较丰富。根据考古学家考察确认,这是一处龙山文化类型的文化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为研究青岛地区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即墨市南阡乡南阡村西200米处。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地面土呈灰褐色,文化层达1米左右。遗址虽未正式发掘,但有暴露在地表层上遗物,生产工具有:粗糙笨拙的石斧、长条状石杵、石铲、石凿等;生活用具有:泥质素面红陶钵、锥纹红陶盆等。考古学家根据这些遗物的特征断定,这处遗址应属新石器时期的大汶口文化类型,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历史。东岳石文化遗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此时的青岛地区已进入了青铜时代。出土文物的造型与风格极富地方特征,考古界将此类文化遗存谓之“岳石文化”。青岛地区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属国家级的3个、属省级的21个、属市级的61个和县级的100个。(三)青岛的城市建筑独具特色。近代青岛的市区,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在近代建筑史上独树一帜,集有24个国家的风格,享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美誉。德式建筑众多,较有名的有:总督府,是德占青岛时期的首脑机关所在地,庄严宏大的石砌大楼,德国古典式建筑风格,矗立于观海山南坡,面临栈桥海滨,居高临下,天然造就权力机构肃穆威严的气势。建成于1906年,初为德国总督办公地,故称总督府。青岛解放后为青岛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整个建筑庄重典雅,宏伟壮观。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迎宾馆,青岛“世界建筑博览会”之誉中最具魅力的当属此建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信号山南麓,是一座具有欧洲皇家风范的德国古堡式建筑。造型之典雅、装饰之豪华、线条之优美、色彩之瑰丽,居我国单体别墅之前列,故有“建筑富丽甲岛城”之说。迎宾馆原为德国总督官邸,俗称“提督楼”,1934年正式定名“迎宾馆”,成为接待国内外军政要员的重要馆舍。基督教堂,是德占时期建筑精品之一,坐落于江苏路15号。为德国古堡式建筑,于1908年4月始建。由钟楼和礼拜堂两大部分组成,钟楼高36.47米,三面装置巨型钟表,塔顶呈绿色头盔状,非常美观,礼拜堂主体高18米,内分两层,装饰精美,宽敞明亮,可容千人聚会。该建筑设计中选时,曾被方案评委会赞誉为“设计达到了油画般的效果”。现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主教堂,原名圣弥厄尔教堂,位于浙江路北端,德国人组织修建,建成于1934年。教堂建筑平面呈拉丁十字型。正门面南,左右各有衬门,大门上方有一巨大玫瑰窗,两侧立有钟楼,顶尖各竖高4.5米的巨大十字架,总高60余米。塔楼内悬大钟4幢,堂内大厅高18米,庄严宏丽,可容千余人聚会。教堂主体长80米,占地2500平方米,为我国著名天主教堂之一。较有名的欧式建筑则有公主楼、东海饭店、青岛观象台……不一而足。所有这些建筑,造就了青岛“世界建筑博览会”的美誉。(四)青岛是享誉海内外的旅游城市,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她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辉映出青岛美丽的身姿,赤礁、细浪、彩帆、金沙滩构成青岛亮丽的海滨风景线,历史、文化、宗教、民俗、乡情、节庆赋予青岛旅游丰富内涵。浓缩近代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具有典型欧式风格的众国建筑,形成了中西合璧独具特色的美丽的海滨城市,素有“东方瑞士”之美誉。青岛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秀丽的山海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风格迥异的多国建筑、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和五彩缤纷的节庆活动。由前海至崂山的海滨黄金旅游线作为青岛的“拳头”品牌享誉中外。著名的汇泉海水浴场沙细坡缓、水清浪小,旺季高峰期每天接待游客达20万之多。老市区红瓦绿树,青山环绕,坐落着风格不同的24国建筑,展现出中西文化交融的丰富内涵。东部新市区,浮山湾畔迅速崛起的高层建筑群、横贯东西的“香港路”和长达12公里的海滨中华文明雕塑长廊,构成一幅现代海滨都市新的旅游景观。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配套设施已成规模,海洋游乐城、海豚表演馆、国际啤酒城、海上乐园、高尔夫球场等旅游娱乐设施以及错落有致的度假别墅群已相继建成。大型海洋公园、综合性体育中心、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建成在即。崂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素有“海上名山第一”之称,具有山、海、林、泉、瀑之胜。青岛人文古迹和名人故居众多,秦始皇三次东临、徐福东渡扶桑的启航地琅琊台,西汉五百义士殉葬的田横岛,被誉为石刻瑰宝的天柱山魏碑,春秋战国的齐长城遗址以及地质奇观马山石林等,已陆续成为旅游观光和投资商高品质开发的热点。总督府、总督楼、天主教堂及康有为、闻一多、老舍、王统照等名人故居已相继对游人开放。青岛的旅游度假产品开发不断完善,除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外,还设立、开发了薛家岛、琅琊台、田横岛三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仰口旅游度假村以及华山高尔夫球场、青岛国际高尔夫球场也已建成启用。已开辟的市区至崂山海上旅游线和直升机空中旅游线,形成了青岛陆、海、空立体旅游格局。陆上看青岛,沿线一路山海秀色;海上看青岛,纵览青岛瑰丽身姿;空中看青岛,俯瞰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迷人全景。1998年青岛成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五)青岛是闻名遐迩的海洋城。拥有众多的港湾。胶洲湾的天然深水良港为她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港兴市”战略的实施,使青岛迅速崛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岛经济更加繁荣,对外贸易业更加发展,已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龙头。青岛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海洋科技城,拥有占全国50%的海洋科研机构,聚集了50%以上的全国海洋科技人才,创造了硕果累累的海洋科技成果。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青岛正以建设一个以港口贸易、现代工业、发达农业、金融服务、旅游度假、海洋科研为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阔步迈向21世纪。二、《青岛市志》怎样反映这些特点青岛是古老文化与近代文明相互辉映的地方,是有其特点的历史文化名城,为准确、客观、完整地记载青岛历史发展进程,《青岛市志》通过对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特点的上述认真分析,紧紧把握住这一特征,运用多种方法,从各个角度多层面地加以体现:(一)总体上粗线条勾勒。《青岛市志》共设66部分志,是山东省唯一按分志出版的市级志书,由于卷帙浩繁、各分志按行业、事业分类记述,难以集中记述历史文化名城的内容。我们在《沿革区划志》中对其进行了粗线条勾勒。《沿革区划志》的“沿革”部分从春秋时代写起,简要勾勒出青岛地域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给读者一个总体印象。由此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青岛地域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而且还能清晰地看到这座近代崛起的海港城市的前进步伐。从而反映了青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既年轻而又古老的特色。(二)升格立卷专门记述。青岛是中国著名的海港城市之一,“以港兴市”一直是青岛发展的宏观战略。《青岛市志》将“海港”从交通卷中分离出来,升格单独立卷,以充分的篇幅、翔实的资料、简洁的笔法,记述了青岛以港兴市的辉煌历程;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青岛市志》将“海洋”从“自然地理”中分出,将“海洋科研”从“科学技术”中分出,单设《海洋志》浓墨重彩地记述了青岛的海洋自然资源和海洋科研的重大成果,深刻揭示了青岛海洋文化的丰富内涵。青岛是全国最早开展气象、海洋、天文观测的城市,为反映这一特色,《青岛市志》将“气象”从“自然地理”中分出,单设《气象志》浓墨重彩地记述了青岛开展气象、海洋、天文观测的历史进程。(三)单立专志详细记述。青岛的崂山是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的全国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青岛丰富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内主峰雄踞、碧海阑干,千峦竞秀、万壑云封,苍松密布、清泉潆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人间仙境,成为旅游胜地。崂山还是道教名山,被誉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为了完整地反映这一特点,《青岛市志》单设名山志——《崂山志》,统合古今资料,对历史文献进行反复的考订,选用最新资料和科学成果,反映了当代人认识崂山的深度,使该书成为真实反映崂山面貌,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较高审美价值的社会主义新山志。青岛是享誉海内外的旅游城市,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金色沙滩、高塔飞舟,向以黄海明珠、“东方瑞士”著称于世。《青岛市志》单设《旅游志》,不仅对青岛的丰富旅游资源——海滨名胜、园林花苑、名人故居,以及崂山旅游资源、市郊旅游资源进行了浓墨重彩地记述,而且还单设旅游开发篇,分别对度假旅游、学术旅游、会议旅游、宗教民俗旅游、体育赛事旅游、观光旅游、商务旅游各种专项旅游以及青岛国际啤酒节等旅游节庆进行了详细描述,充分展示了青岛的旅游特色。(四)其他分志多角度记述。以《文化志》、《城市建筑规划志》等专业分志多方位、多层次地反映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青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代文化名人辈出。他们或为民族文化振兴不遗余力、呕心沥血,或为国家繁荣昌盛献身科技、奋斗终生。他们与青岛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0年代的文人荟萃,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光彩。《文化志》对他们的活动进行了详细记述,充分展示了历史文化名人对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所积累的文化积淀。青岛的城市建筑颇有特色。市区依山傍海,建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几乎每条马路都可以望到大海,但是坡度不陡,不必登石级。建筑艺术颇有独到之处。市区主要街道上的建筑物,远望虽然都是绿树、红瓦、白(浅黄)墙,近看每幢楼房都造型不一,各具特色。《城市建筑规划志》建筑篇设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交通邮电建筑、医疗建筑、文教体育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等章节对此加以集中详细记述,充分展示了青岛近代建筑深受西方建筑的影响而形成的青岛建筑的鲜明特色。有人形容青岛就象一个“妙龄美女”,不管你从哪个角度去端详,都感到她的美丽可爱。美丽的青岛处处建有雕塑园,为提高市民文化艺术素质,增强青岛这座著名旅游城市的吸引力,青岛从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古代文明中挖掘出各种不同的题材,在广场、路边和公园,雕塑出一尊尊风格各异的塑像,使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更增添几份浪漫、典雅的艺术气息。《园林绿化志》对此做了详细描述,体现了青岛园林建设的特色。《民族宗教志》宗教篇则分设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章节分别记述了青岛以道教文化为主体的、与洋教文化并存的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教育志》则对青岛的德华大学、教会学校进行了专题集中记述,展现了青岛教育中西交融的特点。最有意义的是,为全面、生动地反映青岛这一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的厚重文化内涵,《青岛市志》还独树一帜,设《青岛世纪图志》,以图片为主要形式,用丰富的图片资料提纲挈领地揭示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刻内涵。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康有为、王统照、沈从文、闻一多、老舍、洪深、萧军、萧红等文化名人的足迹;你可以看到名闻遐迩的天柱山北魏郑道照碑、古老淳朴的崂山太清宫、年轻的湛山寺、壮观的天主教堂等所孕育的中西合璧的文化……你可以看到产生并推动了全国海水养殖的著名“三次浪潮”,与新中国海洋科技进步紧密相连的科技成就,世界性的海洋学术会议在这里不断举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增长……你可以看到美丽海滨景色、喧闹的海水浴场、旖旎的崂山风光、多样的八大关建筑群;热烈壮观的啤酒节、独具特色的海洋节、迷人的糖球会……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座城市是如何一天一天地长大长高,一年一年地走向繁荣富强;这座城市的人民是怎样一次一次地高奏凯歌,一步一步地开创未来。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已显现出她的姿影……这对继承和挖掘文化遗产、丰富民族文化宝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直观、准确地解读青岛和对外宣传青岛,无不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注】本文作者系青岛市史志办编审处处长



献花(0)
+1
(本文系创意空间67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