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者研讨鄂伦春地区社会发展与边疆和谐稳定

 KOKOKOKO9 2017-05-06
学者研讨鄂伦春地区社会发展与边疆和谐稳定
发布日期:2017-04-01    作者:    来源:中国民族报
3月18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17·鄂伦春地区社会发展与边疆和谐稳定高层论坛”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本次论坛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央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地方政府和民间文化传承机构的专家学者、基层干部、文化工作者等百余人出席了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党总支书记刘翠兰主持,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丁宏致开幕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勇、国家民委财务司司长李春林、文宣司副司长钟廷雄、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副旗长王成石出席开幕式并发言。由科研院校与地方政府共同举办是本次论坛的一种新的尝试,对于加强学者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及科学研究服务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坛分“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文化发掘与产业化发展”“跨境民族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四个议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不同领域的参会代表围绕上述四个议题展开讨论。论坛以鄂伦春地区整体社会发展为研讨背景,论述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与地区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力图通过整合资源、协调关系,构建一种和谐共赢的发展模式。通过对话与交流,与会代表对鄂伦春族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路径、国家政策及地方规划、学者研究动态、基层工作实践及文化传承人生活状态等有了更深认识。通过互动与沟通,来自不同领域的与会者相互之间也增进了了解、加强了信任、促进了团结,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基础。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为鄂伦春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社会发展及建设稳定和谐繁荣的边疆提供思路。
会议对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及面临的濒危性进行了论证。鄂伦春族传统狩猎文化是中国采集游猎文化类型的典型代表,其深层的精神内涵对维护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挖掘、保护和创新这种传统文化,加强鄂伦春地区的社会治理,建立合作共赢的新模式进行文化产业化开发,是促进地区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和边疆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鄂伦春族传统文化是地区发展的重要名片;加强社会治理,协调不同部门与不同领域间的关系,打破地域和区域间的隔阂,充分整合资源加强学术交流与应用,进行文化产业发展,是促进鄂伦春地区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的重要渠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