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受去年补贴政策调整和推荐车型目录重审、上游钴镍原材料价格暴涨等因素影响、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双双下滑,进而直接影响到了整个上游产业链,其中,动力电池企业的“疲软”尤为明显。 相关研究所数据显示,2017Q1锂电池产量13.2GWh,同比下降3%,环比下降26.3%,其中动力电池产量为6.42GWh,同比下降14.4%。受补贴政策调整,动力电池业在一季度普遍开工率不高,加上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仍处于价格博弈阶段,电池产量和出货量缩减加剧市场冷淡。受此影响,锂电上游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材料产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环比下滑现象。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17年对于电池企业而言是极为关键的一年。在补贴退坡、价格下滑、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下,电池企业毛利率和净利润大幅下降已经不可避免,如何提升企业的产品性能和竞争实力成为了企业参与未来市场竞争的关键。这就要求电池企业在生产制造、管理运营、商业合作模式等方面做出积极转变。 华东地区作为中国锂电产业链较为完善、优秀企业林立、发展水平较高的一个地区,当地的动力电池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市场定位、产能规划、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表现都值得业内参考。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推动了动力电池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吸引了大批企业跨界布局,而作为最早涉足锂电池的传统能源企业,从铅酸转型而来的锂电企业成为了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截至目前,包括超威动力、天能动力、猛狮科技、骆驼股份、南都电源、双登集团等铅酸巨头都加大了布局锂电业务的力度,并凭借其品牌、渠道、资源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进击动力电池的道路上迅速前行。 例如,南都电源2016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38.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9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新能源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实现营业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80.68%。 南都电源一季度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8.79亿元,同比上涨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92万元,同比上涨8.96%。其中,锂离子电池业务实现收入1.2亿元,通信锂电同比增长127.22%。 天能动力2016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天能动力实现销售收入约人民币215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约人民币9.06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2016年锂电池销售收入为6.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4%,在同类企业中排名第一。 超威动力2016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超威动力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5.04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2016年锂电池业务实现3.29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 超威动力公司目前量产的三元软包电池单体比能量达200-210Wh/kg,230Wh/kg的产品正处于中试阶段。与此同时,超威创元正在积极布局高镍、高电压正极材料和硅系负极材料的研发应用,向上下游产业延伸,积极布局全产业链生态系统。 当前动力电池行业正从导入期过渡到高速成长期,动力电池企业在迎来庞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极其严峻的生存挑战。 一方面,在系统性政策的调控下,国家集中资源的扶持几家大型领军企业的意图越来越明显,动力电池行业呈现“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补贴退坡压力之下,有技术沉淀、良好口碑、产能规模及客户资源优势的动力电池企业明显占据市场先机,后入者则挑战重重。 即便动力电池行业形势日趋严峻,依然挡不住强大的资本力量进军锂电领域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动力电池生力军的迅速入局或将改变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格局。 维科新能源是维科电池旗下专门从事动力电池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在前期进行了多年的新材料技术研究和电池研发设计。公司选择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并行路线,产品主打方形铝壳。三元以NCM622体系为主,在向更高能量密度迈进,90Ah铝壳磷酸铁锂电池单体比能量达152Wh/kg,系统能量密度可达125Wh/kg以上。维科新能源现有一条0.6GWh的中试线,一期规划的2GWh产能项目也在快速推进。 力信能源公司计划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建设动力电池项目,1期和2期项目建成后将达到2017年年产40亿瓦时的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新能源储能电池系统,形成2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能力和至少1GWh储能系统的生产配套能力。目前一期已经投产以磷酸铁锂为主,二期项目7条全自动产线预计在下半年投产,电芯产品体系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到2018年公司将形成8Gwh的产能规模。 遨优动力公司引进了以陈光森博士为首的国际一流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团队。公司专注于聚合物锂离子软包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具备三元、磷酸铁锂、钛酸锂和新型复合锰酸锂电池生产技术。公司现有三个生产基地在建设,现有2亿瓦时产能已投产,年底将形成45亿瓦时产能,明年底将形成75亿瓦时产能。 目前,遨优动力公司已经量产的三元软包电池比能量达200wh/kg,软包磷酸铁锂电池比能量达150-160wh/kg,240wh/kg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正处于测试阶段,计划今年内实现量产。 动力电池系统PACK作为动力电池系统生产、设计和应用的关键步骤,是连接上游电芯生产与下游整车运用的核心环节,需要大量成熟技术的相互交叉与协作,主要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的定制化开发技术、热管理技术、电流控制和检测技术、模组拼装设计技术、铝合金动力电池外箱铸造技术、计算机虚拟开发技术等。 目前国内市场上从事动力电池系统PACK设计研发生产的企业正呈现电池企业自建PACK、整车企业布局PACK和独立第三方PACK企业三足鼎立的发展局面。目前约60%以上的电池系统PACK由电芯生产企业自己完成,剩余约40%由整车厂和专业的第三方电池系统PACK公司完成。专业的PACK企业正面更严峻的市场挑战,企业的何去何从值得业内思考。 捷能科技专注于动力电池系统PACK研发生产销售,具备圆柱、方形、软包三种电池PACK技术。公司去年已完成软包和圆柱模组产线建设,今年上半年将新建圆柱和方形各一条自动化产线,在年内形成1Gwh产能。 捷能科技总经理夏军表示,公司只做PACK不做电芯和BMS,将根据客户的需求,采购在性能、质保和价格方面有保障的电芯,通过高效的成组技术和热管理设计、轻量化设计和标准化设计,全面提升电池包的系统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及循环寿命。 目前,捷能科技的电动乘用车的电池包系统能量密度可达120wh/kg以上,商用车的电池包系统能量密度达115wh/kg以上,都可以实现量产。
索尔科技现有年产15亿瓦时的产能,可配套2万套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在扩建产能,建设年产8万套动力电池系统配套项目。公司正在拓展燃料电池系统、动力总成、储能系统等新的技术领域。目前,公司产品已经被东风、华晨、南汽、扬子江等大型车企大批量使用,公司动力电池系统在2016年新能源专用车领域装机量排名行业第10。 随着动力电池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动力电池产业链专业化分工会逐渐明显,未来优质的电芯厂商、模组厂商与PACK集成厂商强强联合,巩固竞争优势的合作模式将成为必然趋势,而优秀第三方PACK企业的竞争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来源:钢联资讯 |
|